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国正探索碳总量控制制度,而省域碳配额分配是落实总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抓手。从分配准则、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3个环节对关于中国省域碳配额分配的研究开展综述。结果表明,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是各方研究共识,但对于公平原则的解读和测度尚存争议。指标法和优化法在省域碳配额分配中被广泛采用,前者能兼顾多方利益,后者能提升分配效率;混合法因具备多方法优势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博弈法因缺乏透明度而较为罕见。既有分配结果对各省分配的减排责任与各省实情间尚有差距,并仅关注某一特定年份当期或者某一时间区间内累计的碳配额分配,缺乏对逐年碳配额分配的关注。建议后续研究进一步关注兼顾公平与效率、考虑区域异质性与消费端排放责任、采用多方法组合、兼容个案特殊性的跨期动态分配方法学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自2011年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其中基准线法被确定为全国碳交易初始配额分配的主要方法。钢铁行业作为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第二大碳排放部门,加快对其开展基准线法碳交易的测算、设计和评价,对纵深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2018年钢铁企业直报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单位产品碳强度这一关键指标,确定了中国钢铁行业开展全国碳交易的基准线方案。结果显示,钢铁行业碳交易基准线应包括炼钢及之前的6个工序,基准值宜采用效率较高的前70%至80%范围内的企业碳强度均值,在配额确定时无需考虑行业区域差异,但针对企业间碳强度差异较大的工序应设立从历史法到基准线法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际社会当前所有主要分配方案为基础,研究了2℃温升目标下中国2011-2050年间排放配额,通过控制变量进一步分析了配额分配对于主要参数设置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与2℃目标相兼容的RCP2.6路径下,到2050年中国CO2累计排放配额范围为150~440 Gt CO2,基于等人均排放的分配方式已经变得最不利于中国。为维护合理的排放权益,在气候谈判中中国必须坚持对历史排放的完整追溯。全球排放路径的设定对中国配额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当2050年全球配额比2010年排放减少40%~50%时,中国在2℃目标下CO2累计配额范围为151~474 Gt CO2,当减少50%~60%时为138~478 Gt CO2,构成中国配额公平范围下限的方案受排放路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以人均国际航空CO2历史累计排放为基础,借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研究思路,构造了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以此来测度各国历史上国际航空碳排放权的不公平使用。对碳基尼系数计算分析表明,历史上国际航空碳排放存在巨大的不公平性,但随累计起始年的延后,不公平性被部分掩盖。国际航空碳排放权公平分配是构建国际航空全球减排机制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的以责任-能力指数为基础构建的国际航空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体现了公平原则。以实现“2020年碳中性”目标为例,运用本文构建的分配方案,计算出了各国2021年分配的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5.
全国碳市场将在电力行业启动交易,配额分配方法是其核心。通过试点经验对比分析,将对全国起到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八试点共纳入电力企业202家,在覆盖范围、信息披露、分配方法、抵消机制等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但普遍存在基准线法基础薄弱、间接排放处理不科学、热电联产供电和供热分摊困难等问题。建议在制定全国碳市场电力部门配额分配方案时应考虑循序渐进、协调推进、稳定性、科学与实用、激励和灵活、公开透明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背景,运用电力行业细分的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我国统一碳市场下不同碳交易机制的实施效果及其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全国统一碳市场有助于我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且可以缓解碳减排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基于碳排放量免费分配初始碳配额的“祖父法则”,基于碳强度基准免费分配初始碳配额的“标杆法则”可以降低碳交易价格、增加碳配额交易量并扩大碳市场规模;采取拍卖方式有偿分配初始碳配额时碳市场中各行业面临更大的减排成本,但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对碳市场未覆盖的行业和居民户征收碳税能有效控制其碳排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降低碳交易价格并促进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全国统一碳市场在抑制火电行业发展的同时将不同程度地促进清洁能源发电部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欧盟碳市场的实践以及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为背景,调研分析了碳成本传递原理,重点以电力行业为例分析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电力行业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电力市场结构。分配方式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包括配额是否免费发放、是否实时更新免费配额的发放额度、关闭的发电设备是否获得免费配额和新进入者是否发放免费配额等因素。电力市场结构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与供给条件。最后,基于当前国内碳市场试点的碳配额分配方式,给出了循序渐进地改变碳排放额初始分配的方法、减少一次性发放未来相对长时期的免费配额、选择基于发电量发放免费配额而非装机容量发放免费配额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升温目标下全球与中国未来排放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适应控制模型对气候系统进行模拟,比较了基于不同参照基准年2℃升温目标下的金球允许排放路径,在评价各目标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减排目标方案,进而根据不同分配原则计算了中国未来的排放空间。研究表明,实现较工业化前升温2℃较为困难,实现较1850—1900年和1861—1880年升温2℃目标的可能性较大。提出了较工业化前升温2.5℃、较1986—2005年升温1.0℃和较1850—1900年升温1.5℃三种可行的轻度、中度和高度减排目标。中国在主权、平等主义和支付能力分配原则下可获得约1/5的比例份额,在三种目标情景中排放空间逐渐降低,排放缺口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民航业特点及中国民航发展阶段,提出中国民航参与国家碳市场的框架性方案,重点对中国航空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设计及目标分解方案进行了论述,并从公平性和经济成本角度对所提方案进行分析。分析的结论是:方案不会在中国航空企业之间造成实质性竞争扭曲,不同情景下行业购买碳配额的成本每年增加1.7亿~14.3亿美元,若考虑中国民航至少60%的成本转嫁能力,方案不会对中国民航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0.
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将共同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共同市场主体发电企业带来经营和发展挑战。在考虑碳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发电机组经济性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碳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对发电机组发电成本的影响,定量评价不同能源结构投资收益经济性,以及对集中竞价市场出清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偿配额比例和碳价增加,碳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逐步攀升,燃煤机组碳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最高将达29%,燃气机组此比例达6%;在设定碳市场高比例配额有偿分配和高碳价情况下,煤电和气电单位发电收益逐步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远低于可再生能源,推动投资逐步向清洁高效火电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倾斜;碳成本将成为竞价市场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影响发电机组出清顺序,进一步巩固高效率、低排放机组在集中竞价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召开前夕,德国发布了一份旨在通过对未来排放空间进行管理以实现长期减排目标、构建全球低碳经济的国际气候制度设计方案。该方案的研究思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提出的碳预算方案基本一致,但是两种方案在参数选择、减排路径、历史责任计算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虽然德国方案力图平衡南北双方在气候领域的不同利益诉求,但从结果上看,德国方案明显有利于发达国家集团,公平性不足,难以达到其方案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2.
碳公平的测度:基于人均历史累计排放的碳基尼系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为基础,借用了收入分配公平的研究思路,以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为指标,尝试以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测度排放空间中的分配公平问题。对碳基尼系数的分析表明,目前70%的排放空间被用于不公平分配,其分配差异同目前收入差异最悬殊的国家在同一水平上,解决碳公平问题迫在眉睫。基于人均累计排放的碳基尼系数可以用以度量碳排放空间的不平等,并为国际社会对碳公平的讨论提供一个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际碳市场建设的初始决策环境,从政治诉求、决策环境、经济基础、市场根基等4个维度的32个子指标构建了碳市场建立背景与条件指标体系,据此深入挖掘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美国西部行动倡议(WCI)等国际典型碳市场建立的背景与基础条件,并归纳出各国建立不同类型碳市场的必要条件,进而判断中国建立各类碳市场所具备的条件和不足之处。研究发现:跨界联盟型碳市场建立通常具备经济联系紧密、单个地区减排成本过高和地理位置临近等3个要点;国家型碳市场建立通常考虑到了国家强制减排责任、能源结构转型需求强烈和稳固的国家立法保障等方面;地区型碳市场的建立需满足地区减排诉求强烈与国家层面排放权立法缺失等条件;行业型碳市场建立的基础条件则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集中度高、行业竞争力保护、重点行业排放需求增长和行业排放数据基础稳固等4个特征。当前,中国碳市场应重点考虑行业型与跨界联盟型碳市场并行的建设模式,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监管法律体系,加快各省市排放数据清单制作,加强地方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尽快完善国家型碳市场建立的基本条件,进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配额拍卖机制在碳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综述配额拍卖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回顾拍卖机制在欧盟、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碳市场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试点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效果。研究认为,国际碳市场拍卖机制设计较为完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起到了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国内各试点碳市场拍卖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文中从拍卖机制的要素设计、平台建设、所得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全国统一碳市场配额拍卖机制设计提出建议,为全国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评析当前美国最主要的两类碳排放交易体系--自愿减排和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得到,自愿减排终因需求不足而难以维系,只有建立碳排放的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才能进行持续的碳交易,完成减碳目标。借鉴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西部气候倡议和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的经验,建议中国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省份或行业试行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初期排放配额的分配以免费发放为主,拍卖为辅,并严格控制碳抵消的数量和范围等,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拍卖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以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加快,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其中基准线法被确定为全国碳交易初始配额分配的主要方法。电解铝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部门,尽早将该行业纳入碳市场对于行业减排、纵深推进全国碳市场交易以及应对国际碳边境调节机制政策均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电解铝行业直报的碳排放相关数据,确定了我国电解铝行业开展全国碳交易的基准线方案。结果显示,电解铝行业宜选取8.12~8.15 t CO2/t铝作为基准线取值,不需设置区域差异调整系数。同时为保证电解铝行业碳交易的顺利开展,还需尽快确定行业配额方案,进一步完善企业排放量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以提高核查填报数据质量,以及进一步研究电解铝行业碳排放核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欧盟独立交易登记系统(CITL)的抓取、识别、清洗与融合构建了全样本的交易大数据集合,完整地重现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在试验阶段的市场微观结构。进而从市场内部微观视角出发,对EU ETS的市场微观体系、排放企业的微观交易行为,以及市场供需微观演化等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建立初期:排放企业的交易大多是以配额履约为目的;交易行为呈现活跃度低、季节性和同向性的特点;市场上少量的高排放企业凭借其在配额总量、资金和信息上的优势在交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此外,微观行为数据还反映了金融部门在碳配额交易中的作用:配额在前期流向金融部门使得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当配额流出金融部门时,市场供需失调的情况被迅速放大。在碳市场建立初期,理解EU ETS市场参与者微观行为特点以及潜在的风险,对中国即将启动的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机制设计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底中国全国碳市场启动,全球正式运行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达到21个。伴随碳排放权交易的广泛开展,加之产品市场不确定性的冲击,控排企业的违约行为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基于此,根据中国碳市场试点地区的通行交易规则,通过在产品市场中引入随机冲击,分析在具有储蓄机制且存在不确定性需求的碳交易体系中,企业违约行为的方式以及监管强度对企业违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查比例较高的强监管设置下被试不会产生系统动机来排放违约,弱监管设置下明显的报告违约会导致排放总量上升。即使面临不确定性冲击,储蓄机制依然能促进控排企业以一个相对有效的方式跨期分配生产量。因此给出如下建议:违约处罚应该分级,报告违约处罚力度应大于排放违约;为提高实际履约率,各地应提高排放报告抽查比例;完善配额储蓄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气候与能源2030政策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方案要点,认为欧盟2030年的减排目标相对2020年承诺目标更为积极,可再生能源目标略高于之前官方预期。由于东欧国家的参与,欧盟一方面获得了这些国家盈余的排放配额,帮助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减排目标;另一方面,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增大,导致欧盟施行相对积极的环境政策阻力加大,未来大幅调整减排目标的可能性不大。《框架》目标将可能对2020年后国际碳市场需求预估产生影响,未来国际碳市场的健康运行,将不仅需要欧盟外的发达国家提出具有雄心的减排目标,也需要欧盟提高减排目标,增加其对于国际减排配额的需求;此外,欧盟辅助实现40%减排目标的相关生产标准和措施,可能对未来全球自由贸易产生影响,其他国家尤其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动向。《框架》方案所提出的以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和促进经济发展、采用组合目标且针对不同目标采取不同实现形式、展现制定目标的透明度、充分考虑成员国差异等提法和操作方式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问题引发了各国对今后稀缺的大气温室气体容量资源如何进行公平分配的博弈,其中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均等的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权分配理念。该理念由于人口动态变化的因素存在4种可能的操作性定义,运用数学表达式推算出4种潜在的排放权分配方案。对4种方案的简单模拟和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了各方案的优劣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