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单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颈椎牵引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4%,对照组为72.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刃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4.9%,对照组为6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CV)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取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对照组为7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改良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疗程均为5d。观察2组综合疗效;对2组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测定颅内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的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DV)、阻力指数(RI),评估局部血流改变情况。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43/50),对照组为72.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SV、DV、RI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7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神经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伍大华主任医师从气血津液辨治肢体麻木的经验。其认为肢体麻木的病机多为气血津液的失调紊乱、虚损瘀滞所致,以气血津液为主线辨治麻木可执简驭繁;临证分为气虚血瘀、血虚不荣、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滞、湿热阻滞6种证型辨证论治;治疗上主张以调理气血津液为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治疗组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予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五羟色胺(5-HT)、下丘脑泌素(Orexin)、血管内皮素(ET)含量,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48/50),对照组为88.00%(44/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5-HT、Orexin、ET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CSA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血清5-HT表达及抑制血清Orexin、ET水平,此为推拿手法治疗CSA失眠的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系统”对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睡眠科收治的306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检测,分析性别、年龄与其体质分布的关系,并针对不同体质患者制定合理的中医防治方案。方法:选择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睡眠科收治的306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通过“中医体质辨证、健康管理系统”分析其体质总体分布、不同年龄阶段体质分布、不同性别体质分布,并针对不同体质患者制定养生调理方案。结果:通过中医体质检测发现,306 例高血压病患者体质总体分布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19.3%,阴虚质18.0%,痰湿质15.7%,平和质13.7%,阳虚质10.5%,气郁质9.5%,湿热质5.9%,血瘀质5.5%,特禀质1.9%,其中阴虚质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且女性>男性,痰湿质男性>女性,气虚质以20~40岁中青年居多,气郁质和血瘀质以女性居多,阳虚质以60岁以上老年人和女性居多。结论:兰州地区高血压病患者体质检测结果以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为主,不同年龄阶段高血压病患者男女体质具统计学差异,其原因与男女生理特点、生活压力、观念、气候、饮食、地域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定眩饮方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气虚血瘀证家兔后循环供血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定眩饮组、养血清脑丸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0只,参照PCIV家兔模型制作方法造模。分别于造模前后及药物干预后各检测1次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及跳台耗时。结果: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定眩饮组、养血清脑丸组在提高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及缩短跳台耗时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气定眩饮组在改善平均血流速度及缩短跳台耗时方面均优于养血清脑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定眩饮可改善PCIV气虚血瘀证家兔后循环供血状况,提高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6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艾瑞昔布片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性眩晕方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8/31),对照组为71.0%(22/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的总改善率分别为92.9%(26/28)、83.3%(10/12)、90.0%(18/20),均优于对照组的66.7%(18/27)、77.0%(10/13)、66.7%(1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方能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 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 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2.
介绍吴清明教授从瘀辨治老年顽固性失眠的经验。吴教授认为,老年性失眠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久则入络化瘀。血瘀既是长期失眠的结果,又是造成失眠顽固反复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加之久坐少动,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失畅,营卫失和,阴阳失调,故而老年人失眠的证型中兼有血瘀证的患者越来越多,临证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与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 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情况分为认知功能正常(NCI)组和认知功能障碍(CI)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CI组平均年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高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和梗死病灶方面比较,NCI组低于CI组。在中医证型分布上,NCI组的风火上扰证例数多于CI组,而CI组的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例数多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额叶梗死部位多于痰热腑实证(P<0.01)与风火上扰证(P<0.05);风火上扰证颞叶梗死部位多于气虚血瘀证(P<0.05)和风痰瘀阻证(P<0.05);风痰瘀阻证枕叶梗死部位多于气虚血瘀证(P<0.05)和痰热腑实证(P<0.05);其余部位梗死与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证型为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瘀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PS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颈椎活动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椎活动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36/40),对照组为85.0%(3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活动度、颈椎活动功能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第10、20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为感受邪毒、正气虚弱,并以心肾阳虚、毒邪、血瘀、水饮、痰浊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分型主要分为邪毒犯心、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阳虚脱5型。治宜标本兼顾,并对兼症施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兰青教授治疗臁疮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虚和瘀是臁疮发病的主要病机,气虚、血瘀互为因果,共同致病。其将本病辨证分为湿热下注证和气虚血瘀证两大类,同时注重创面辨证,在补气活血治法的基础上注意健脾药物的使用,常用方剂为三妙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并根据疮面症状随症加减,联合外用药物,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兰颗粒治疗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兰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蛋白(ALB)、胆碱脂酶(CHE)水平上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G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兰颗粒联合利尿剂治疗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型肝硬化腹水较单用利尿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重症肺炎气虚血瘀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气虚血瘀痰阻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抗感染、祛痰解痉、机械通气、氧疗、补液、必要时配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及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82%(2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8%(19/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祛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提高重症肺炎气虚血瘀痰阻证患者的综合疗效,改善其炎症因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介绍顾宁教授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经验。顾教授认为,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强调活血以治标,益气以固本的治疗原则,气血同调,以益气活血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同时,根据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证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王卫国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经验。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骨髓炎的认识,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病机关键为痰湿内蕴,气虚血瘀。临证以二陈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