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加快人才开发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质量,价格的角逐,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只有占据人才优势,才会有高质量的产品,才会有运用自如,灵活多变的价格对策,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首先,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其次,人才构成不合理。其三,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这就使许多占有较大资源优势的行业,不能形成发展优势,从而造成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2.
1.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乡镇企业人才开发机制的条件。改革十年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为乡镇企业人才开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乡镇企业人才开发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环境。 2.建立乡镇企业人才开发机制的系统目标。明确系统目标是适应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内部机制的前提,并指出目前乡镇企业人才开发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有两种关系状态,即适应与不适应。这两种关系状态有三种表现:(1)乡镇企业人才开  相似文献   

3.
2005~2015年中国高校科研人才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若宇  黄旭  薛德升  刘晔 《地理科学》2019,39(8):1199-1207
基于2005~2015年全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统计地图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中国高校科研人才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包括港澳台数据),并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识别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的高校科研人才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不均衡性,总体趋势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科研人才高度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②高校科研人才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热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等沿海省市,冷点地区集中分布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2005~2015年,高级职称人才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减弱,而中初级职称科研人才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加强;③人才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和层次、公共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是所有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职称差异的角度来看,薪酬和失业率等经济因素仅对初级职称科研人才的分布有影响,医疗、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才政策仅对中高级职称科研人才的分布有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层次对各种职称人才的分布均有影响;从地区差异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高校科研人才受到经济因素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东部高校科研人才受到公共服务水平影响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中国高学历人才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6年全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描绘中国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格局及变化,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影响高学历人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人才分布表现出较大的非均衡性,集聚程度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且2000~2015年间,人才稀疏区面积下降而集聚区面积上升;(2)中国人才密度的全局莫兰指数为正,表明中国的高学历人才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而2000~2015年此指数有所下降,表明人才分布整体上有分散趋势。2000年热点区与次级热点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其中热点区为京、津、沪;而2015年,热点以及冷点区域均有所扩张,表明局部地区人才仍然有集中化的趋势;(3)工资水平、高校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是决定人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生活支出比、失业率、房价有显著影响。人才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工资水平、高校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等影响因素也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孙殿超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9):1716-1730
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是科研实力、技术分布、发展潜力的表征。洞悉科技创新人才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通过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人才的规模、密度、聚集指数、空间自相关性刻画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① 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发展迅速,从约43万人增长到114万余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② 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密度居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首,单位人口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7倍,单位面积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190倍;江门、肇庆等地科技创新人才密度相对较低,低于大湾区平均水平。③ 深圳、东莞、广州有相对较强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而惠州、江门、肇庆聚集能力相对为弱。“十三五”期间,深圳、东莞、香港、珠海的聚集能力增强,澳门、中山、广州、佛山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力有所下降。④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特征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不强,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各城市未有效联动形成合力。⑤ 城市生活基础保障的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大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的分布特征。因此,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做法,提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分布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濮阳县2000年底林业总产值达到6043万元,森林覆盖率达17%,生态环境与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同努力实施林业人才、科技、效益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 1.狠抓人才建设,促进林业发展升级。加快由单一农业向农林牧副多业发展的转变,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需要林业各类林业人才的积极参与。濮阳县  相似文献   

7.
<正>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而人才资源则是人力资源中的高层次部分,是人力资源的精华。在图书馆诸资源中,图书馆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高质量的人才,不仅能带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在21世纪的社会化信息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专业图书馆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2000—2015年中国大陆人才的空间聚集及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波 《世界地理研究》2019,28(4):124-133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数据,以人才密度为核心指标,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对2000-2015年期间中国人才的空间聚集特征及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1)中国各省市人才分布表现出非随机性和空间非均衡性,人才主要聚集在京、沪、津等省市,呈现一横两带“Π”型的空间格局,北方人才密度高于南方且逐渐向南偏移,中部出现“塌陷现象”;2)从局部聚集特征来看,高—高型人才集聚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低—低型则集中在西南地区;3)人才集聚“冷点地区”位于西南地区,且出现逐渐扩大趋势。对此,建议中央政府加强鼓励和引导人才向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向人才薄弱地区转移,同时这些地区要主动对接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优秀人才聚集,实现各地区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国家如此,对学科亦是如此。近年来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蓬勃发展,在满足国家需求方面完成了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工作,同时也促进了学科的深化发展。青年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生力军,为了促进青年人才成长与交流,凝聚和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青年人才队伍,由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发起,  相似文献   

10.
王珩  龚岳 《地理科学》2023,43(1):61-71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引入时间的新维度,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城市尺度上刻画流动人才居留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和实际居留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流动人才居留意愿与实际居留时长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南北差异。(2)流动人才的居留意愿和实际居留时长差异明显,大量人才虽然在流入地短期居留,但多有长期居留意愿。(3)随着人才主观居留意愿和客观居留时长增加,舒适物对人才居留的影响在增加。(4)影响流动人才长期居留意愿和实际长期居留的主要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流动人才长期居留意愿更大程度上受人才自身特征影响,而实际长期居留更大程度上受流入地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珩  龚岳 《地理科学》2023,(2):61-71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引入时间的新维度,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城市尺度上刻画流动人才居留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和实际居留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流动人才居留意愿与实际居留时长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南北差异。(2)流动人才的居留意愿和实际居留时长差异明显,大量人才虽然在流入地短期居留,但多有长期居留意愿。(3)随着人才主观居留意愿和客观居留时长增加,舒适物对人才居留的影响在增加。(4)影响流动人才长期居留意愿和实际长期居留的主要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流动人才长期居留意愿更大程度上受人才自身特征影响,而实际长期居留更大程度上受流入地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人才问题及与其地理学的关系当今世界,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各国间经济竞争和国势的兴衰无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地球上的产生、分布、结构、密度、特别是动态流动等地理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各国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从全球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占有明显的人才优势;而发展中国家不仅产生人才的能力有限,而且人才的地理分布、结构不合理。特别严重的是近二十年持续发生“智力外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古恒宇  沈体雁 《地理学报》2021,76(2):326-340
人才是推动地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集聚度、基尼系数等空间统计分析以及负二项回归模型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城市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展开研究。结果发现:① 人才呈现出高度集中且不平衡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不平衡的趋势有所缓解,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人才分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城市群是人才集聚的高地。② 经济机会是影响中国高学历人才集聚的主导力量,其中工资是核心驱动因素,地区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同样产生显著影响。③ 控制经济机会的影响后,以教育和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交通可达性和城市消费设施为核心的地方品质变量在高学历人才的空间集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④ 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人才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机会是城市群和非城市群人才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教育、消费、交通以及自然环境等地方品质变量对城市群人才集聚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城市和区域人才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人才的定义 人才的定义,应分三种,即科学定义(定性研究用);统计定义(定量研究用);特殊定义(为了研究方便,解决一些认识论、方法论上的问题,免不了会涉及到此概念)。 为此,将人才、专门人才、拔尖人才和农村人才分别作出科学严密的定义,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分述如下: 1.什么是人才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的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齐宏纲  戚伟  刘盛和 《地理研究》2020,39(9):2000-2014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生产要素。本研究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广东省人口普查和1%抽样调查数据,以及香港和澳门对应口径的统计数据,以县市为基本单元,提出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两个口径测度人才集聚水平,系统解析粤港大湾区高学历与高技能人才集聚的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人才集聚优势高度集中在香港、澳门,内地珠三角城市群的人才集聚水平低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② 2005—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高学历人才集聚持续均衡化,而高技能人才集聚优势仍然体现在香港、澳门,内地因为发展教育提升的高学历人力资本尚未完全有效转化为高技能人力资本。③ 香港人才集聚水平处于绝对领先,澳门、广州、珠海和深圳次之,而外围县市相对处于人才洼地,特别是制造业发达的佛山、东莞人才集聚水平相对偏低。④ 面板模型表明,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集聚的拉动效应强于高学历人才,而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并不突出。高等教育对高技能人才集聚的带动作用要弱于高学历人才。高薪资待遇有利于促进高学历人才集聚,但对高技能人才集聚的促进作用有限。新时期,亟需推动粤港澳三地管理制度衔接、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质高等教育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6.
人才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竞争力中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是强化人才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本文从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学科特点出发,在研究构造了人才高地测度指数的基础上,以中国东北经济区为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Prism map专题地图(棱柱图)表达技术,对人才高地定量测度与表达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人才高地测度指数与模型合理,可作为人才高地定量计算的依据;运用模型得出东北经济区人才高地优势明显的城市依次为沈阳、哈尔滨、大连、长春;人才高地优势较明显的城市依次为吉林、大庆和鞍山.  相似文献   

17.
在君先生的死是中国的大损失,『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人才如此难得,像在君先生的人中国能有几个?  相似文献   

18.
在君先生的死是中国的大损失,『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人才如此难得,像在君先生的人中国能有几个?  相似文献   

19.
自2017年以来,“人才争夺战”如火如荼,城市步入以人才为核心要素的高维竞争阶段。作为人才争夺战的主要目标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承载者,本文聚焦中国“一流大学”毕业生,基于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运用Cartogram地图呈现了毕业生的空间流动特征,并梳理政府人才政策文件构建了人才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向迁移模型剖析毕业生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就学地存在粘滞性,但区域差异显著,毕业生向一线城市集聚。② 城市吸引力水平分异明显,部分城市通过发布人才政策以补充地方经济、舒适性吸引力的不足。③ 经济维度要素与城市舒适性均能有效吸引毕业生流入,较高房价收入比会引发“挤出效应”。人才政策中,落户政策对毕业生流入起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开发合作,既是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振兴的核心推动力,同时也是实现中部崛起、推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推动力.为了推进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开发合作,需要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推动企业的人才开发;打破地域行政壁垒、建立人才开发合作的共同市场;加强人才开发合作协调机制、拓展人才合作领域;搞好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开发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