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交通优势度评价是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的应用成果之一。结合江都区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以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拥有量、交通区位优势度为指标来评价、分析江都区的交通优势度,为发展区域经济交通布局提出建议,为江都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区域的交通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交通优势度分析与评价方法。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提取区域的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数据;依据区域内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分布,分别计算区域的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加权组合归一化的3个指标,构建区域的交通优势度。在四川省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行,能够客观地反映区域的交通建设进展。  相似文献   

3.
地表覆盖要素分类提取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基础, 是地理国情指标信息统计与发布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情况, 研究与分析了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提取的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提出了基于FME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和检查、分类成果的坐标转换处理模式, 同时综合TCL脚本语言和命令行批处理模式对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了优化。该方法能提高地表覆盖分类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的地表覆盖要素分类处理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年度(阶段性)地理国情更新调查工作,掌握地理国情变更数据是反映各类地理环境要素分布与关系的必要途径。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更新模式,推进了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综合监测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老河口市为例,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了地表格局指数、地理区位指数和土地利用指数;并对老河口市各街办和乡镇的地理国情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和地图表达。结果表明,老河口市的总体条件较好,但区域差异较大,地表格局条件、地理区位条件和土地利用条件均以老河口市区为最优。  相似文献   

6.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基本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应真实、客观地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的基本情况,因此,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的生产实践和工作体会,以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为例,对其质量元素及关键检查项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对每个检查项的检查方法及易出错项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经结束,地理国情数据动态更新将成为普查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及数据更新工作,充分整合已有数据资源优势,面对武汉防汛抗灾的严峻形势,紧急制订出防汛应急测绘保障方案,完成渍水区域地表高程和排水管线专题地图及数据收集,为武汉市提供基础测绘应急保障和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选取QuickBird、WorldView和资源3号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研究无或稀少控制及不同DEM数据对影像纠正精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地理国情普查DOM生产技术方法,供缺少地理信息数据资料的普查区域进行DOM纠正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用于分析区域产业格局的一般技术思想和流程,并利用天津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滨海新区的产业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滨海新区的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支柱性产业,这与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次区域经济潜能综合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利用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并与社会、经济等相关部门数据深度融合,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资源保障水平、土地利用状况5个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得到区域经济潜能综合评价指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经济潜能差距明显,其中以首都功能核心区得分最高;另外影响区域经济潜能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交通通达指数是表征一个区域交通网络空间格局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立足于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中交通要素等相关数据成果,开展了基于交通网络密度和交通便捷度交通的通达指数测算相关研究,引入了一套核密度分析、欧氏距离分析、吸引力分析等交通通达指数计算方法,并以杭州市为试验区,开展交通网络空间格局监测。  相似文献   

12.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自然地表指数、地理区位指数、生态覆被指数,对齐齐哈尔市各县、区的地理国情进行综合分析和地图表达。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的总体条件较好,但区域差异较大,自然地表条件与地理区位条件均以中部的齐齐哈尔市辖区为优,而生态覆被条件则以北部和西部地区为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GIS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燕  孙壮 《测绘科学》2012,37(5):145-147
本文利用山东省2003年-2009年县市人均生产总值等经济数据,借助SuperMap的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方法上将单纯的统计数据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关联。结果表明:山东省近7年间县域人均收入分布明显不均匀,呈现不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单峰分布状态;区域间的人均生产总值差距逐渐增加;人均生产总值与地理区位、资源分布和交通线路的分布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参与编制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以交通工程理论为依据,借助于计算机大容量和高速度的处理能力进行现状交通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远期交通流量的模拟预测,为城市交通规划及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用地布局提供了定量的决策依据,加深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度,提高了规划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噪声预测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惠州市惠城区交通噪声数据与GIS的有机结合,详细分析和评价了该区域的交通噪声污染现状。然后通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对惠城区未来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简单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评价和预测结果与事实吻合。该系统能为城市交通噪声规划、城市交通噪声环境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因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的导航定位、对地实测和强大的空间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国防、气象、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能源、交通、土地资源勘察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辽宁省海岛地名普查首次采用了3S技术,实现了海岛地名信息和海岛地理基础数据调查与管理的一体化,达到了海岛地理实体、数据信息、外业调查照片的一致性,建立了海岛地名信息系统。详细介绍了辽宁省海岛地名调查中,3S技术在数字化、导航定位和信息识别、提取、勘测、分析、处理以及数据集成等环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位置数据异常分析的一种新思路,给出了面向异常的时空表达模型,建立了基于区域位置点统计的异常检测和分析框架,探寻异常在事件影响下的时空发展趋势和分布特征。通过纽约两个月的出租车出行数据的实验分析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并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为公共安全、交通管控应急、城市功能区分析等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通勤轨迹数据,结合地图匹配算法和潮汐交通特征计算的潮汐交通拥堵识别方法,轨迹数据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而道路流量受单条轨迹数据的缺失影响比较小。潮汐路段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的潮汐交通分布在环线之间的连接路、跨江通道的出入口路段以及重要交通枢纽附近。武汉市目前潮汐路段相对较多而可变车道数量较少,本研究的识别结果有助于相关部门规划潮汐车道具体位置的决策,以及对可能潮汐拥堵路段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tersections are the critical parts where different traffic flows converge and change directions, forming “bottlenecks” and “clog points” in urban traffic. Intersection travel tim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public route planning, traffic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low-frequency spatial-tempor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race data,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tersection travel time. The proposed method first analyzes the different travel patterns of vehicles through an intersection, then determines the range of an intersection dynamically and reasonably, and obtains traffic flow speed and delay at the intersection under different travel patterns using a fuzzy fitting approach. Finally, the average intersection travel time is estimated from traffic flow speed and delay and intersection range in different travel patterns. Wuhan road network data and GPS trace data from taxicabs were tested in the experiment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ravel time estimation at city intersections.  相似文献   

20.
Local land‐use and ‐cover changes (LUCCs) are the result of both the decisions and actions of individual land‐users, and the larger glob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s in which land‐use systems are embedded. However, the dearth of detailed empirical data and knowledge of the influences of global/regional forces on local land‐use decisions is a substantial challenge to formulating multi‐scale agent‐based models (ABMs) of land change. Pattern‐oriented modeling (POM) is a means to cope with such process and parameter uncertainty, and to design process‐based land change models despite a lack of detailed process knowledge or empirical data. POM was applied to a simplified agent‐based model of LUCC to design and test model relationships linking global market influence to agents’ land‐use decisions within an example test sit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valuating alternative model parameterizations based on their ability to simultaneously reproduce target patterns led to more realistic land‐use outcomes. This framework is promising as an agent‐based virtual laboratory to test hypotheses of how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driving forces of land change differ from a generalized model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the particular land‐use system and lo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