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21.
At Admiralty Bay of central King George Island, Keller Peninsula, Ull-man Spur and Point Hennequin are main Tertiary volcanic terrane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sotopic dat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occurred three periods of eruptions ( three volcanic cycles) and accompanying N-toward migration of the volcanic center on Keller Peninsula. After the second period of eruptions, the crater collapsed and a cal-dera was formed, then later eruptions were limi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peninsula and finally migrated to Ullman Spur. Thus Keller Peninsula is a revived caldera, and its volcanism migrated toward E with time. Point Hennequin volcanism happened more or les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bove two areas, but has no clear relation in chemical evolution with them, frequently it belongs to another independent volcanic center.  相似文献   
22.
在乔治王岛中部的阿德默勒尔蒂湾 ,凯勒半岛、于尔曼山嘴和埃内坎角是第三纪火山岩集中分布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凯勒半岛发生了三期火山喷发 (三个火山喷发旋回 ) ,同时伴随着火山活动中心的不断北移 ;在第二期火山喷发之后 ,火口塌陷 ,形成破火山 ,之后在半岛北部又发生火山喷发 ,并向东迁移到于尔曼山嘴。因此凯勒半岛是一复活破火山 ,火山活动具有随时间迁移的特性。埃内坎角火山活动虽与上述两地区大致同时 ,但化学成分上不存在明显演化关系 ,应属另一相对独立的火山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23.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Sr/86Sr)i高(平均为0.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 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24.
白云岩体位于诸广山南部岩体中东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其岩性为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在主量元素方面,该岩体的岩石富硅(SiO2平均为73.47%)、富铝(A/CNK值平均为1.09)和高的K2O/Na2O值(平均为1.99);在微量元素方面,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而Ba、Sr、Ti、Nb、Ta、P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6.22)和Rb/Nb值(平均为29.07),富含铀(平均为9.04×10-6),可为岩体内铀矿床的形成提供铀源;轻稀土元素富集和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0.6),(87Sr/86Sr)i值高(平均为0.71688),Nd模式年龄古老(1865~1874 Ma)。这些特征表明,白云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地壳中-下部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在伸展、减薄作用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25.
江西宁冈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沈渭洲  张芳荣  舒良树  王丽娟  向磊 《岩石学报》2008,24(10):2244-2254
宁岗岩体是湘赣交界部位呈南北向展布的加里东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33.8±2.2Ma,属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虽然宁冈岩体的SiO2含量变化明显(67.46%~74.85%),但它们的ACNK值都大于1.1,钾大于钠(K2O/Na2O=1.36~2.37),CaO/Na2O比值大于0.3,富集Rb、Th、Cs,亏损Nb、Ta、Ba、Sr,LREE富集 (LREE/HREE=5.8~12.2)和Eu亏损相对明显(δEu=0.28~0.61)。同时,它们还具有较低的εNd(t)值(-9.3~-8.6)、较高的(87Sr/86Sr)i值(0.71172~0.71937)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838~1909Ma)。这些特征表明,宁冈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很可能是在华夏古陆残块与扬子地块之间发生陆-陆碰撞拼贴而引发的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 通过砂质岩石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26.
1220铀矿田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220铀矿田分布于中生代后地台构造-岩浆活化带中1220破火山口周围。成矿过程中有三期热液活动和两期矿化作用。第一期是碱交代型矿他,第二期是萤石-水云母型矿化。将沥青铀矿的~(238)U/~(204)Pb—~(206)Pb/~(204)Pb等时年龄作为成矿年龄,它略低于火山活动年龄。通过氧、碳、硫、铅和锶同位素研究,对成矿溶液来源及演化、成矿过程和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成矿溶液由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组成,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岩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
华南含锡斑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物质来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渭洲  王德滋 《地质学报》1995,69(4):349-359
结南含锡斑岩可分富氟与贫氟两种亚型。它们具有高硅、过铝质、富不相容元素、弱的和强的铕负异常;同时,还具有低的εNd值、高的^207Pb/^204b值、中等至高的值和较高的δ^18O值。这些特征清楚地表明,这两种亚型含锡斑岩都来于地壳物质,其区别仅在于它们 源区物质在成分上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28.
华南火成黄英岩的特征和成因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实  沈渭洲 《地质学报》1995,69(3):221-231,T001
新近在华南发现的黄英岩与富氟花岗岩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黄英岩具典型火成斑状结构。斑晶为黄玉和石英,基质由柱状-针状黄玉微晶和他形石英组成。  相似文献   
29.
丹巴地区变质沉积岩Sm-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渭洲 《地质科学》1998,33(3):367-373
对丹巴地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泥盆系和三叠系地层进行了较系统的Sm-Nd同位素研究。这些变质沉积岩的地壳存留年龄为2284-1977Ma,它介于扬子板块核部晚太古代地壳(2900-2600Ma)和板块边缘中-新元古代地壳(1180-812Ma)之间,表明丹巴地区的古生代地层可能主要是这两个物源区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0.
丹巴地区变玄武岩年代学的初步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丹地区变玄武岩中单颗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为736~800Ma,它近似代表其原岩的喷发时间;变玄武岩的Rb-Sr矿物等时线年龄为150.2±0.3Ma,它代表导该区变玄武岩形成的最主要的一次区域动热变质事件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