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At Admiralty Bay of central King George Island, Keller Peninsula, Ull-man Spur and Point Hennequin are main Tertiary volcanic terrane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sotopic dat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occurred three periods of eruptions ( three volcanic cycles) and accompanying N-toward migration of the volcanic center on Keller Peninsula. After the second period of eruptions, the crater collapsed and a cal-dera was formed, then later eruptions were limi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peninsula and finally migrated to Ullman Spur. Thus Keller Peninsula is a revived caldera, and its volcanism migrated toward E with time. Point Hennequin volcanism happened more or les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bove two areas, but has no clear relation in chemical evolution with them, frequently it belongs to another independent volcanic center.  相似文献   
42.
华南东段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对华南东段早古生代沉积环境、火山岩、超镁铁岩—镁铁岩年代、韧性变形运动学、早古生代造山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纪—奥陶纪期间(680~440Ma)的沉积岩以泥砂质碎屑岩为主体,岩层中浅海相沉积构造发育;缺乏鲍玛层序,不含火山熔岩和爆发火山碎屑岩;原定早古生代玄武岩实为杂砂岩。结合沉积岩地球化学成果,认为本区早古生代为被动大陆边缘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对区内部分镁铁岩和火山岩作SHRIMP岩浆锆石U-Pb定年,年龄集中在860~800Ma之间。韧性变形运动学研究表明,武夷山南东麓从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北麓从南向北逆冲推覆,剖面上呈花状构造样式。稍后发生了韧性走滑剪切作用。对糜棱岩的云母矿物作40Ar-39Ar定年,年龄集中在430~390Ma之间。与国内外典型加里东期造山带相比,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造山机制大致可与西欧比利牛斯造山带相比。  相似文献   
43.
南岭地区油山岩体和坪田岩体形成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地区的油山岩体和坪田岩体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东侧,以前的研究认为它们都属于燕山期花岗岩。对油山岩体和坪田岩体进行的LA-ICP-MS 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油山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13.4±3.0) Ma,坪田岩体(西北部)的成岩年龄为(238.8±2.2) Ma,因此油山岩体应属于印支期岩体,而坪田岩体可能是一个印支-燕山早期复式岩体,而非前人所划定的燕山期岩体。此外,两个岩体内含有太古代和541 Ma~1 642 Ma 的继承锆石,暗示物源区曾存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壳,经历过多期次的岩浆作用。部分油山岩体锆石在CL图像上表现出具有暗色边部的特征,这些暗色边可能与后期热液作用影响有关,其时代为燕山期,表明油山岩体在燕山期受到了流体作用的影响,坪田岩体锆石也存在较窄的暗色边,也是受后期热液作用影响所造成。  相似文献   
44.
粤北红山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岩体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岩性为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 MP U-Pb年龄为155±2 Ma,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其富硅(Si O2=76.08%-77.25%)、富碱(K2O+Na2O=8.78%-9.43%)、低的ACNK值(0.94-1.07)和CaO/Na2O值(0.10-0.19)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是富集Rb、Th、U,亏损Ba、Sr、P、Ti以及具有高的Rb/Sr值(30.02-930.9)和Rb/Ba值(18.91-231.8);LREE/HREE值较低(1.99-2.40),Eu亏损明显(δEu=0.01-0.07),具有低的∑Nd(t)值(-10.2--12.0)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77-1923 Ma)。上述特征表明,红山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范畴。笔者认为,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粤北地区骑田岭-诸广山断裂带重新复活,红山岩体可能是在此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通过部分熔融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45.
浙闽前寒武纪基底地壳的形成和增长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洪飞  沈渭洲 《地质论评》1996,42(3):232-238
对浙闽地区变质岩Sm-Nd及锆石U-Pb年龄资料研究后认为,浙闽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地壳基底,还可能存在晚太古代古陆核,基底地壳具有幕式增长的特点,经历了2400Ma(早元古代)1800Ma(中元古代)和1400Ma(中元古代)三个主要的地壳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46.
江西两类火山侵入杂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江西地区存在陆壳重熔和同熔两种类型火山侵入杂岩。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同位素组成:陆壳重熔型具有低的ε_(Nd)值,高的(~(87)Sr/~(86)Sr)_i,~(207)Pb/~(204)Pb和δ~(18)O值,同熔型具有高的ε_(Nd)值,低的(~(87)Sr/~(86)Sr)_i,~(207)Pb/~(204)Pb和δ~(18)O值。它们的主、微量元素组成也具有类似的区别。这些差异反映它们的物质来源不同:陆壳重熔型以地壳物质为主,上地壳端员约占70%,同熔型以地幔物质为主,上地壳端员仅占约30%。  相似文献   
47.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王德滋  沈渭洲 《地学前缘》2003,10(3):209-220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分布十分广泛 ,各类花岗岩的出露面积达 2 0 0 0 0 0km2 以上。其中 ,前侏罗纪花岗岩大部分具有较低的ε(Nd ,t)、较高的Ni(87Sr) /Ni(86Sr)和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 ,相似于周围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因此 ,它们的主体属壳源型 ,其成因可能主要同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多次碰撞拼贴有关 ,由当时被加厚的地壳在降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燕山期花岗岩在中国东南部分布最广。其中 ,呈东西向展布的燕山早期花岗岩 (南岭花岗岩 )被认为是与印支运动有联系的后造山花岗岩组合 ,多数具壳源型特征。而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则不同 ,它们具有较高的ε(Nd ,t)、较低的Ni(87Sr) /Ni(86Sr)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 ,反映其源区中含有较多的地幔组分。它们的形成可能同太平洋板块俯冲、玄武岩浆底侵以及由此引起的地壳深熔和壳幔混合有关。根据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以及地壳岩石中继承锆石U Pb年龄 ,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壳具幕式生长特征 ,古—中元古代为主要的生长期。  相似文献   
48.
扬子板块西缘泸定桥头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扬子板块西缘的四川泸定桥头基性杂岩体主要由辉长岩组成。辉长岩中锆石的结晶年龄为 85 3± 4 2Ma ,表明它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该岩体的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 ;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即相对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 (Sr ,Rb ,Ba) ,亏损高场强元素 (Nb ,Ta ,P ,Ti)和LREE轻微富集 ((La/Yb) N=2 .0 7~ 6 .77) ,配分型式略呈右倾型 ;εNd,ISr和δ18O值分别为 2 .5~ 3.1,0 .70 2 6 2~ 0 .70 5 12和 1.94‰~ 6 .32‰ ;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上 ,它们都投影于岛弧拉斑玄武岩区域内。上述特征表明 ,泸定桥头杂岩体可能是在一个相对原始的岛弧环境中形成的 ,岩浆源区已受到俯冲组分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富集。  相似文献   
49.
粤西连阳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粤西连阳复式岩体由燕山早期连阳花岗岩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44.3±0.8Ma)和燕山晚期白浆花岗岩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06.4±0.7Ma)组成。这两个岩体在岩石化学上均富硅,属准铝质,并相对富钾。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连阳岩体和白浆岩体都强烈亏损 Ba、Sr 和 Ti,轻微亏损 Nb 和 Ta。两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类似,总量比较高,分别为187.6~300.6×10~(-6)和185.5~294.3×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 分别为4.17~9.28和4.13~7.08,(La/Yb)_N 分别为3.66~9.03和3.29~5.16,Eu 明显亏损,δEu 值分别为0.04~0.53和0.04~0.16。连阳岩体的ε_(Nd)(t)为-9.1~-7.6,白浆岩体的ε_(Nd)(t)为-9.8~-7.8,两者具有相似的 Nd 同位素组成。钕模式年龄分别为1.56~1.68Ga 和1.54~1.71Ga。研究表明,连阳复式岩体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地壳剪切-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是中元古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0.
粤北下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印支期下庄花岗岩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岩石的主要元素显示出富硅、富碱、过铝质等特征; 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Rb、Th、U、Ce、Sm、Y, 亏损Ba、Sr、P、Ti;LREE轻微富集 (LREE/HREE=7 .54~11 18, (La/Yb)N=7 .36~16.03), Eu亏损明显 (δEu=0 .24~0 .33); 构造环境判别显示下庄花岗岩属于后碰撞花岗岩范畴。这些特征表明, 下庄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 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 通过以泥质岩和砂质岩组成的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