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根据四次南极考察所取资料,对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第三纪火山岩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在火山岩地层的划分、岩相学和矿物学特点、岩浆的生成演化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认识。 长城站所在的菲尔德斯半岛出露有一套层状的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是第三纪岛弧火山作用的产物。长城组包括碧玉山段和玛瑙滩段,由熔岩和正常火山碎屑岩组成,同位素年龄测定证明其形成于古新世至始新世。化石组主要形成于渐新世,其下部化石山段的含有植物化石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不整合在玛瑙滩段岩层之上,上部的岩块山段以集块熔岩、角砾熔岩为主体,火山活动可能持续到了中新世早期。整个半岛的火山活动有两个高潮,两次较强烈的火山作用之间是较长的喷发间断,造成半岛岩石被风化剥蚀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的出现。次火山岩以岩颈、岩墙、岩脉和规模较小的岩株等形式产出,并受到古火山机构和基底断裂的控制,沿着北西西-南东东的方向有规律地分布。从火山喷发中心和火山岩分布特点分析,该区火山活动有从西向东逐渐迁移的趋势。 熔岩以高铝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安山岩、英安岩数量较少。斜长石和普通辉石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高铝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中斜长石斑晶的核部往往为倍长石或钙长石,边缘成份与  相似文献   

2.
火山活动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向大气圈排放大量的火山灰、水蒸气和SO2等气体,尤其是SO2能在平流层中形成气溶胶,并停留很长时间,减少太阳对地表的辐射量,影响局地或全球气候.地质历史记录表明,火山活动与气候冷期有密切的联系,现代观测和模拟资料也显示火山活动后的一年至几年内,火山周围地区甚至全球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温.现有研究表明,在火山喷发的活跃时期,火山气体喷发物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CO2等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为调查对象,通过野外重点地质路线观察测制火山地层剖面,结合卫星遥感图像解译,进行锆石同位素激光定年测试及微量元素LA-ICP-MS分析、火山岩石显微镜薄片鉴定、岩石主量元素分析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火山活动的分带明显受区域性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公园内中生代火山岩相基本为陆相喷发,岩石基本分为酸性及中酸性两类,多属钙碱性岩,部分为弱碱性岩。新发现七娘山火山穹丘、三角山-大燕顶火山穹丘,雷公打石山峰、鸡公秃等12处火山锥,摇摆石等6个火山柱及鸡公秃火山锥南西侧的火山针,大燕顶古火山口等火山机构。特征火山岩方面,有隐爆火山集块(角砾)岩、崩积火山集块岩、基浪堆积层-"火山-沉积碎屑岩"。公园内古火山地貌景观有一级地貌景观点3处、二级5处、三级7处。认为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过3期5次火山喷发活动,反映了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及我国东南沿海浙闽粤港巨型火山活动带的部分特征,是亚洲大陆边缘大规模火山喷发(岩)带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系较有代表性的地段,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的天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高超超 《极地研究》2014,26(4):460-468
火山气溶胶通过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降温。重建历史火山活动序列,是评估其气候效应,从而区分人为和自然因子的相对贡献、预测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影响的基础之一。此综述简要介绍了火山活动影响气候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冰芯研究历史及利用两极冰芯记录重建火山活动序列的研究进展的回顾,阐述了极地冰芯在火山活动序列重建中的作用与优势,以及近期研究在冰芯钻取和数据分析手段、极地火山信号向大气辐射强迫转化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在火山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冰芯定年及高低纬度火山喷发源的确定方面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应结合火山碎屑研究及非质量同位素分馏分析等方法,并钻取更多时间尺度更长且现有冰芯钻取较少的地区的深冰芯,以更精确地重建火山活动序列,从而提高对历史火山活动及其对气候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5,7(3):24-35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火山作用特点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是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组成的一套蚀变火山岩系。汉那角剖面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及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均具有中白垩世的年龄。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以粗玄岩为代表,集中出露在西多斯角一带。伴随着火山活动,始新世英云闪长岩侵入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更新世至现代则有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在岛的东北部产出。上述火山活动随时间演进而自北西向南东不断迁移的特点,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作用的发展趋势相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百耳斯半岛熔岩、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和西多斯角的粗玄岩等白垩纪火山岩基本属于钙碱性岩系并且具有低钾低镁的特点。早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继承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的成分特点,同是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中生代-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产物,在钙碱性岩系岩浆演化的晚期生成。而鲍勒斯山组的熔岩和汉那角的熔岩表现出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性质上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野外地质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岩相学特征,论述了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汉那角(HannahPoint)火山岩地层及岩石的基本特征,初步讨论了该地火山活动过程。该地互层状产出的火山角砾岩和熔岩,为南极半岛火山岩组的一部分。剖面上出露的三个火山岩地层旋回分别是三期火山作用的产物。第一、二旋回岩层产状的变化记录了火山作用过程中的一次活动间歇。第一旋回的英安岩和含有流纹岩质熔岩夹层的凝灰角砾岩仅为第一期火山活动末的产物;第二旋回为三次较强喷发活动的产物,从安山岩质火山碎屑岩为主,经玄武岩-安山岩质熔岩为主,过渡为含有安山岩或流纹岩质熔浆团的火山角砾岩。第三期火山活动可能更强烈,大面积分布的厚层玄武质熔岩无论从产状上还是在岩石学特征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旋回。火山岩地层总体产状稳定,平缓地倾向北西,表明该区未受到过明显的构造影响,火山活动中心可能有逐步向北西迁移的趋势,与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演变趋势一致。次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质小岩墙,集中在第二旋回底部。第一、二旋回接触界线两侧凝灰角砾岩表现较强的沸石化。这些现象说明该接触面附近为一薄弱带,侵入活动和蚀变均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雪冰中SO24-的来源、SO24-浓度记录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对nssSO24-记录的火山活动事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反映了近年来南极雪冰中SO24-记录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雪冰中SO24-来源的综述表明南极地区雪冰中的SO24-主要来源于海盐、海洋生物和火山喷发三种.很多研究表明,用南极冰芯中记录的nssS24-可以恢复火山活动的历史,虽然对同一次火山活动,在取自南极不同地区的冰芯中,其浓度和沉积通量大不一样,然而,各次火山活动引起的硫酸根离子的沉积通量相对于Tambora火山的沉积通量的百分比在不同冰芯中却经常具有可比性,这使得利用冰芯中nssSO24-的沉积通量推算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的强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南极洲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冰芯火山喷发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和结构分析揭示了南极洲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一支 80 .2 m冰芯中的 9层深褐色沉积物的火山灰特征。本文从冰川处于稳定状态的假定出发 ,根据 Dansgaard- Johnsen流动模式断代结果 ,建立了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喷发序列。依冰芯记录判断 ,该区 1 650年以来的 340年间 ,共有 7轮火山喷发。1 875~ 1 92 5年间似为火山活跃期 ,喷发地点可能主要在欺骗岛 ;1 650~ 1 80 0年间为一相对平静期 ;此后一个世纪不太稳定 ;而过去的 1 0 0年间基本平静 ,只是世纪初和 50~ 70年代间各有一段动荡期。冰芯中记载的大多数火山喷发可在该区有关文献中找到记录。没有记录在案的几例喷发事件需进一步调查。冰芯中缺失 1 967~ 1 970年欺骗岛火山灰层位表明 ,研究得到的火山序列仍未包含所有的喷发事件。但本文展示的该区过去 340年间火山活动基本趋势并不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的来源、SO2 -4 浓度记录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对nss SO2 -4 记录的火山活动事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反映了近年来南极雪冰中SO2 -4 记录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来源的综述表明南极地区雪冰中的SO2 -4 主要来源于海盐、海洋生物和火山喷发三种。很多研究表明 ,用南极冰芯中记录的nssSO2 -4 可以恢复火山活动的历史 ,虽然对同一次火山活动 ,在取自南极不同地区的冰芯中 ,其浓度和沉积通量大不一样 ,然而 ,各次火山活动引起的硫酸根离子的沉积通量相对于Tambora火山的沉积通量的百分比在不同冰芯中却经常具有可比性 ,这使得利用冰芯中nssSO2 -4 的沉积通量推算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的强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向大气中排放火山灰和各种气体,可引起太阳辐射发生散射,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在喷发后的一定时期内地表以上的气温降低。  相似文献   

11.
At Admiralty Bay of central King George Island, Keller Peninsula, Ull-man Spur and Point Hennequin are main Tertiary volcanic terrane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sotopic dat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occurred three periods of eruptions ( three volcanic cycles) and accompanying N-toward migration of the volcanic center on Keller Peninsula. After the second period of eruptions, the crater collapsed and a cal-dera was formed, then later eruptions were limi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peninsula and finally migrated to Ullman Spur. Thus Keller Peninsula is a revived caldera, and its volcanism migrated toward E with time. Point Hennequin volcanism happened more or les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bove two areas, but has no clear relation in chemical evolution with them, frequently it belongs to another independent volcanic center.  相似文献   

12.
Plagioclases occur mainly as phenocrysts in volcanic rocks of King George Island, South Shetland Islands, West Antarctica. In basaltic andesites and andesites of Keller Peninsula and Ullman Spur (Admiralty Bay), they are high structure state labradorite andesines; and in high Al basalts and basaltic andesites of Barton and Weaver peninsulas (Maxwell Bay), they are high structure state bytownite anorthites.∑[WT9.BZ]REE, La/Yb ratios and δEu values of plagioclases from Admiralty Bay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Maxwell Bay. All plagioclases have rather identical chondrite normalized transitional el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probably reflecting that crystal structure rather than composition of plagioclase controls their diversity. Compositions of plagioclases depend chiefly on those of their host rocks,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of plagioclases reveal that basaltic magmas in the Admiralty Bay area are more evolved than in the Maxwell Bay area.  相似文献   

13.
段威武  曹流 《极地研究》1998,10(2):29-35
根据乔治王岛海军湾亨内克角群上部凝灰质砂泥岩夹层中的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讨论其时代归属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亨内克角群上部火山沉积岩中孢粉化石共40余种,主要成分为冈瓦纳早第三纪群落,属Weddelian生物地理区,Nothofagidites为代表分子,其中N.cf.saraensis和N.cf.flemingi的存在以及Proteaciditesspp.的缺失,提示含化石地层时代可能属渐新世,沉积环境为近中低山区的湖沼环境,气候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4.
沈炎彬 《极地研究》1992,4(2):18-26
本文对菲尔德斯半岛群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时代从晚白垩世一直延续到中新世早期 ;新建立的半三角组系湖相沉积 ,孢粉及同位素年龄数据 (71 .3 +0 .3 Ma)均指示属晚白垩世后期 ,是目前所知菲尔德斯半岛出露最早的岩层 ,也是南极仅知的晚白垩世陆相沉积地层 ;据岩层区域分布、岩相及含古生物组分的差别 ,始新统化石山组可进而划分为上、下两部分 ,层型剖面仅代表该组下部地层 ,上部在别林斯高晋站油库附近出露较好 ;文中命名“苏菲尔角火山岩”以表示菲尔德斯半岛更新时代的火山活动 ,但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火山岩的水文地质特征与富水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中恒 《热带地理》2004,24(2):136-139
根据雷州半岛火山岩的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叙述了该地区火山岩地下水含水层特征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根据不同含水层的岩性、泉水出露和钻孔出水量,分析了该区火山岩的富水性及富水规律,为城镇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段威武  曹流 《极地研究》1998,9(2):47-54
1IntroductionTheKingGeorgeIsland,locatedat61°50′62°15′Sand57°30′59°00′E,isthelargestoneamongtheSouthShetlandIslands.Itconsist...  相似文献   

17.
利文斯顿岛火山岩是南极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对岩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以及87Sr/86Sr与1/Sr、Rb、K和SiO2关系的研究表明,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源区特征。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西多斯角的粗玄岩和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显示出同成因的特点,和依诺特角第四纪橄榄玄武岩一样,它们均具有原生地幔的同位素组分,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汉那角和中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岩浆则受到地壳成分的混染。不相容元素对La/Sm-La和Ce/Yb-Ce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出,上述不同产地的岩石分别为不同源岩浆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以及西多斯角的粗玄岩是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所生成的玄武岩岩浆从深部岩浆囊沿构造薄弱带直接喷出形成的。古生代基底岩系的存在对中利文斯顿岛和汉那角火山岩的成因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即来自深部岩浆囊的原始岩浆在上地壳中的浅部岩浆囊受到了壳源物质混染。更新世-现代火山岩的源区岩浆直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生成,火山作用与晚新生代时该区的拉张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