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东寒冷灾害指标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灾害是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受0℃或0℃以上低温侵袭而造成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0℃以下称冻害).寒冷灾害是广东省继洪涝、热带气旋之后的第3重大天气型灾害.尽管广东寒冷灾害发生频率以及极端最低气温远不如北方,但过程降温幅度是全国最大的.寒冷灾害往往对广东冬春作物(蔬菜、花卉)、牲畜,特别是对果树种植业、淡水养殖业等典型热带、亚热带农业造成重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就有4次寒冷灾害,累计给广东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达213亿元人民币,其中1999年12月的特大寒害损失达108亿元.2008年春节期间的罕见寒冷灾害,对交通运输、电力及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广东罕见寒冷期沿岸SST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海洋站实测水温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中旬-2月中旬广东省罕见寒冷灾害期间,广东沿岸海面温度(SST)的变化特点,得出月均海面温度距平(SSTA)为近50年来最低值,低SST持续时间长和SST变化存在明显的岸段差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1994-2018年广东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4—2018年广东气象灾害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广东近25年台风、暴雨、低温、干旱和强对流等主要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倒塌房屋这5个灾情要素的特征。结果表明:台风造成广东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占气象灾害总损失的62.0%,其次是暴雨,占23.5%,第3、第4分别是低温10.4%和干旱2.2%,这4种灾害损失占总损失的98.1%;强对流造成的损失仅占1.9%。气象灾害平均每年造成广东直接经济损失171.70亿元,因灾死亡149人。近25年来,气象灾害造成的广东人员伤亡人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但直接经济损失占总GDP的比例呈显著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广东寒冷预警信号所示寒冷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各地常规气象观测站建站至2006年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现行的寒冷预警信号定义,对广东省各地历史寒冷天气状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广东寒冷天气秋、冬、春3季在全省范围均可出现,达到寒冷预警信号发布标准的寒冷天气最长可持续2个多月;寒冷天气一般始于粤北,也终于粤北;南部出现寒冷天气的频率少于北部;气温降幅程度和最低气温的极端值,北部的寒冷程度始终甚于南部。黄色信号代表的寒冷天气出现的频率随年代的变化不大,而橙色和红色信号代表的极端寒冷天气出现的频率随年代的推移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浅谈利用鄂尔多斯市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农牧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市地处37°35′24″~40°51′40″N,106°42′40″~111°27′20″E之间,属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来临早,日照充足,气温日变化大,气象灾害频繁。干旱、冰雹、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是制约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因此,分析鄂尔多斯市气候和灾害特点,探讨趋利避害的对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1鄂尔多斯市主要气候特点鄂尔多斯市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热而短促,寒暑变化剧烈。东胜地区是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灾害两者的相互联系,提出了广东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气候灾害的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生产实践,影响广东冬种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害、干旱、低温阴雨。从程度和频度两个方面分析气候变暖前后1961—1996年与1997—2015年两个时段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气候变暖后),(1)寒害、低温阴雨均呈明显减弱趋势,为冬种生产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气候条件;(2)寒害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 < 30%的区域;(3)干旱偏重发生频率增加,其中频率>30%的区域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粤北、潮汕、茂名和湛江等地区;(4)低温阴雨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 < 30%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全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与减灾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持的专题研讨沿海地区灾害的第一次全国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8个部委局院和8个省市的74名代表。会议交流了我国沿海地区的热带风暴、干旱、风暴潮、赤潮、海冰、地震、地质、火灾等灾害研究及减灾经验;辽宁、山东、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代表分别作了本省灾害及其对策的报告;河北师范大学刘濂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罗祖德副教授探讨了沿海  相似文献   

9.
我国台风灾害特征及风险防范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登陆我国台风气候特征及灾害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表明台风登陆我国时间集中于每年的7—9月,年均登陆数量广东最多,而最强登陆台风出现在台湾。台风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总量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人员死亡数明显下降。但死亡10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台风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且造成的灾情占比很大。台风灾害影响主要是其伴随的大风、暴雨及引起的滑坡、泥石流、风暴潮等次生灾害共同造成的,重大灾害往往由突发性、极端性风雨引起。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轻台风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可依靠基于风险区划的防灾能力建设降低风险,依据准确的风险预评估避让风险,依赖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巨灾保险的开展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节选)   总被引:36,自引:68,他引:36  
IPCC第4次报告指出:近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4℃,最近50年有加速之势,而且很可能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预计21世纪,全球仍将表现为明显的增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可能更加严重。近50年,广东气温升高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主要增温区域,其次是东南部沿海地区。预计广东在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的年平均气温可能分别升高约1.0、1.9和2.8℃。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广东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降水变率加大,旱涝灾害频繁;登陆台风的个数减少,初台登陆时间异常;高温日数增加,高温酷热、热浪愈发频繁;低温日数减少,暖冬突出;极端最低气温变化不稳定性增加,寒冷灾害加重;灰霾天气增多,日照时数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显著增大。广东近50年的增暖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因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这种温室效应已经对增暖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加剧了局部地区的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但负面影响可能超过正面影响。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继而可能对广东沿海低洼地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过去近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0~20 cm,广东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7 mm/年,海平面上升会使海岸侵蚀加重,咸潮海水入侵加剧;温度上升可能使广东近海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且变得更加脆弱;珠江口的咸潮上溯的现象可能更加频繁;广东沿海的赤潮可能更加频发。气候变暖将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成本和投资将增加。此外,气候变化对我省国民经济的一些方面(如水资源、人类健康、人类居住环境、保险和其它金融业)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建议:通过节能降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适应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气候;提高对气候系统的监测能力;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适应对策研究及技术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高公众的气候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技术,分析了江西省14个代表台站1956—2012年气候资料,并根据江西省双季稻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影响江西省双季稻的3个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小满寒、高温逼熟、寒露风)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主要受小满寒和高温逼熟影响,晚稻主要受寒露风影响。小满寒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修水、宜春、景德镇、玉山和广昌等地,高温逼熟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赣州、遂川、广昌、吉安、贵溪、玉山和修水等地,寒露风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修水和宜春。江西省早稻气象灾害中度风险等级区分布于江西省平原和盆地,重度风险等级区大体分布于周围山地丘陵地区。晚稻气象灾害重度风险区主要位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引发2000年1 0月1 3-1 5日海南岛洪灾的起因,源于南海热带低压、冷空气、低空东风急流等天气系统的相互叠加,以及充沛的水汽输送,冷暖空气在海南岛上空交绥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桂西北河池市近10a来的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布,并对造成桂西北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风、低温冷害损失影响情况进行描述。结果表明:桂西北冰雹大风发生以系统性影响为主,多发生在春季3-4月。由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相对过去更为频繁。影响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2004年、2008年和2010年,其余年份主要...  相似文献   

14.
亳州市2006年影响小麦灌浆的低温冷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魁侠  曹晋娟  李运锋 《气象》2007,33(2):76-80
2006年亳州市小麦出现瘦穗瘪穗等灌浆受阻现象。基于2005/2006年小麦生育期、灌浆速度、千粒重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要素和天气图等资料,利用与常年比较、因子筛选、天气系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麦灌浆的变化情况,筛选了影响小麦灌浆受阻的气象要素,阐述了小麦灌浆期间低温冷害的天气条件。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速度及千粒重都是呈现双峰变化趋势;(2)小麦灌浆受阻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冷害;(3)低温冷害过程是由3次冷空气交替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三类致灾大风天气活动与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灾情资料、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江西出现的灾害性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致灾大风天气主要有三种类型。(1)与飑线回波带和超级单体等雷达回波系统相伴随的雷雨大风天气,同时还伴随强雷电、强降水、冰雹和龙卷等灾害性天气;(2)与冷锋雷暴回波带和冷空气大风相伴随的混合大风天气,具有雷雨大风天气和冷空气大风天气活动的特征;(3)由雷暴下沉气流触发、中高空动能下传和气压梯度风共同作用产生的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没有降水、雷电等天气现象伴随。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江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出现了一次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对这次灾害性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为今后抗御类似灾害和其他气象灾害提供参考。为此,从天气气候特点、成灾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此次灾害影响范围大,受灾人数多,损失重,1月22—27日大范围冻雨,以及1月28—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两场大雪,使危害迅速加剧;灾害影响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有交通、电力、通信、农业、林业等部门;影响因子以低温、冰冻(道路结冰、电线积冰)、雪压等为主,另外还有雨雪、冰雪融化等;冻雨强度大,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是此次罕见灾害的直接原因;此外,承灾体设计标准太低、应急准备不够充分等是导致灾害损失严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常州市灾害性天气查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芹  霍焱  董喜春  马天骄 《气象科技》2009,37(4):457-461
为帮助预报员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常州地区灾害性天气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将常州地区1974-2007年发生的暴雨、寒潮、台风等5种常见灾害性天气所对应的高低空形势、地面形势、台风路径、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以及实况、灾情等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编,建立了基于Web网页形式、多功能灾害性天气电子档案查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灾害天气资料查询的自动化,填补了常州地区无完整灾害性天气档案的空白。该系统针对性强,界面美观、易于操作、查询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寒潮研究及四川盆地寒潮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潮是影响我国冬半年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广大气象工作者在业务预报和科研总结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过去几十年,寒潮被广泛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并统计了1951~2009年四川盆地寒潮概况,以期对寒潮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11日,山西全省出现强寒潮天气,并伴有大范围雨雪,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冻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7亿之多。前期降水少、气温高、日照充足,致使中南部冬小麦拔节期提前。冷空气势力强大,降温急剧,是导致冻害发生的直接原因。山西各级气象部门对这次强寒潮天气进行了及时准确的预报、决策服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今后,需进一步提高重大天气过程联防、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预报、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