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加强玉米良种更新换代,大陆的许多育种单位每年冬季都去海南岛搞玉米种子繁育工作。笔者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曾在海南岛三亚地区繁育玉米种子。如何使作物在南繁期间正常生长,趋利避害,避开不利气候影响,使南繁工作顺利进行,是关系到各育种单位南繁成败与否的大事。本文拟就海南岛气候条件与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光水等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遵循海南岛气象条件的基本规律,搞好玉米种子的南繁生产。1海南岛气象要素对南繁玉米的适应性1.1海南岛气侯资源海南岛地处热带,位于东经108°36'—110°04',北…  相似文献   

2.
基于REOF方法的海南岛人体舒适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8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52—2012)对海南岛气候季节进行划分,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方法计算人体舒适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对海南岛季节人体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获取海南岛气候康养的最佳舒适区域。结果发现:(1)海南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2.9~25.3℃,年平均雨量为1157~261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4%~86%之间,年平均比湿在14.8~16.4 g·kg^(-1)之间,十分适宜康养旅居。(2)与常规气候统计相比,气象行业标准更符合海南岛的季节划分。其中,海南岛夏季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春、秋两季为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表明海南岛无冬,最佳的气候康养时段为春、秋两季。(3)春、秋季海南岛人体舒适区可分为琼北、琼中、琼南3个区域,整体上以琼中为最佳舒适区,且3个区域近39 a来气候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1979—2015年)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分析了MJO不同位相、强度与7—10月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7—10月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活跃期和沉寂期与MJO的位相和强度有关,但7—8月和9—10月的热带气旋活跃期和沉寂期对应的MJO位相和强度有所不同。在7、8月,当MJO处于强的第3、6位相或弱的第4位相时有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当MJO处于强的第1、2、8位相时则不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在9、10月,当MJO处于7位相时有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当MJO处于1位相时则不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无论是7、8月还是9、10月,有利于热带气旋偏多和偏少的MJO位相对应的环流形势基本相反。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近四十年气候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茂华  潘家利 《广东气象》1996,(3):40-41,36
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受到普遍关注。目前,我国各省气象部门基本上都已就本省的气候变化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1]。海南岛地处低纬度地区,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本文通过对海南岛近四十年来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海南岛近四十年来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这对今后开展气候变化成因和未来趋势预测等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考虑到海南岛区域较小和地形地貌特点,本文仅挑选海口、琼海、琼中、东方、三亚等测站分别代表海南岛的北部、东部、中部、西部和南部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气象资料取…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修订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南岛1966—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农业洪涝灾情等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修订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基于修订后的指标分析近50 a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修订的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在原始指标临界值基础上增加22 mm,修订指标计算出的农业洪涝指数与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P0.05)、0.53(P0.01)、0.40(P0.05);(2)海南岛发生大涝次数除1980年代明显减少外,其余时段相对增多;(3)农业洪涝多发区集中在中东部,呈中东部向北部和西部地区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500hPa高度场、海温场(SST)资料,分析讨论了登陆海南岛热带气旋活动异常与大气环流、SST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到登陆海南岛热带气旋(TC)偏多、偏少年对应的大气环流、SST的概念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前一年11月500hPa亚洲大陆高纬位势高度偏低(高),则次年登陆海南岛...  相似文献   

7.
对2001年8月27日至9月1日海南岛受热带风暴"菲特"的各个阶段影响而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特大降水是由"菲特"的特征、路径以及海南岛的地形等因素造成了降水分布的时空不均匀。  相似文献   

8.
顾建峰 《气象》1999,25(4):39-44
分析表明,海南岛冬半年日际气温的变化幅度很大,平均气温很难表征海南岛冬季“冷”的气候特征,从冬季农作物生长角度出发,统计海南岛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提出海南岛存在“相对的冬季”。进一步,引进“冷指数”替代平均气温来表征海南岛冬季的“冷”。对冷指数的主成分分析表明:(1)以五指山脉为界,海南岛南、北两区在冬季存在的冷暖差异,山北地区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明显大于山南地区,这正是五指山脉对冷空气的抬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海南岛冷冬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晶晶  赵小平  吴慧  党建涛  易灵伟 《气象》2018,44(10):1286-1294
利用海南岛17个市、县近40年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参照《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以及1977—2017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表温度格点资料以及Nino3. 4指数和AO指数,对海南岛冷冬事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40年海南岛冷冬频发,共出现12次冷冬年。南部市、县发生冷冬的频次大于中部及北部,北部市、县冷冬发生的强度强于南部。海南岛冷冬形成原因主要是对流层大气环流异常,西伯利亚高压增强,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强,对应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影响海南岛的冷空气更加活跃,使得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另外,南海海温较常年偏低,ENSO冷位相叠加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进一步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异常冷冬事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9—2013年海南岛7个基本气象观测站前汛期(4—6月)的月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 ISST海温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印度洋海温异常与海南岛降水的联系,并利用ECHAM5对印度洋海温与海南岛降水的关系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1969—2013年海南岛前汛期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5—6月,降水极大值分布在海南岛东部及北部地区。华南前汛期印度洋海温与海南岛降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印度洋海温异常增暖,对应较弱的印度季风和赤道太平洋地区较强的东风异常,导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北部存在异常的反气旋环流,不利于海南岛对流发展,同时反气旋南侧的异常东风不利于孟加拉湾水汽的输送,使海南岛降水偏少,反之亦然。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印度洋海温异常增暖有利于西北太平洋低层反气旋的维持和发展,导致海南岛在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11.
MM5对南海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天富 《气象》2003,29(1):3-6
利用MM5数值模式模拟了2000年10月发生在海南岛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指出,这次特大暴雨发生在南海低压和大陆冷空气的交汇区上,交汇区的东西长度约为800km,冷暖空气的交汇产生了持续的上升运动,交汇区内产生了大范围的特大暴雨,海南岛的陆地降水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交汇区具有弱冷锋的热力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0年华南85站逐日降水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选取2004、2010年为华南前汛期降水典型旱、涝年,分别统计旱涝年降水及冷空气低频特征,讨论低频冷空气与低频降水的关系,并揭示低频冷空气信号源地。结果表明:(1)涝年降水存在10~20 d和30~60 d显著低频周期,旱年还存在20~30 d低频周期。无论旱涝年,低频位涡与同频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10~20 d低频位涡与同频域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2)涝年华南前汛期10~20 d低频冷空气直接源地位于华北至渤海一带,南传特征明显,高层冷空气源地位于平流层低层西西伯利亚地区,高层高位涡空气沿315 K等熵面向低层输送,干侵入为西北路径。旱年对流层低层冷空气传播特征不明显,高层冷空气源地位于平流层低层东北地区,由于高低层位涡传输通道断裂,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降水减少,干侵入为东北路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4年苏南地区深秋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运用雷达、闪电定位仪、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分别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新探测资料对于强对流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提示作用。本次天气过程主要是在前期回暖明显,西南气流强盛,有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冷空气的入侵导致了局地强对流的发生。深秋强对流发生的各种潜势与汛期强对流形成的阈值明显不一样,虽然不稳定能量没有春夏高,但在动力条件下触发低层冷空气强烈抬升暖湿空气,继而引发局地冰雹。雷达数据与汛期强对流的各种指标对比表明:无锡地区冰雹回波结构与汛期发生的冰雹个例相比,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回波顶高明显下降,这与季节的不同有明显关系,热力条件已无春夏好,季节的原因导致回波顶高偏低。通过闪电资料的统计表明:闪电频数的突然上升说明超级单体有较强的上升气流。雨滴谱资料的应用说明,降水过程中不同雨强下雨滴谱分布均呈单峰型,随着雨强增加,雨滴谱谱型在大粒子端逐渐上抬。对流云降水谱宽明显大于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阶段的平均直径明显大于层状云降水阶段。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5—2018年海南省18个市县3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O3浓度资料,分析了区域性O3污染(O3-8h浓度超标市县≥3个)时空变化特征,并对造成O3污染的天气系统进行主观分型。结果表明:2015—2018年海南省共有40 d发生了区域性O3污染,发生概率为2.73%。其中2015年和2017年达到了13 d,发生概率为3.56%,2018年为11 d(3.01%),2016年仅为3 d(0.82%)。发生区域性O3污染主要有4种天气类型:冷空气偏西下型、冷空气偏东下型、变暖高压脊型和热带系统型。其中冷空气偏西下型是最主要的天气类型,共出现了14 d,占所有天数的35%,且污染较重。不同天气类型下海南省O3污染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500 hPa有下沉气流、低层受东北风控制,有相对湿度低值区从中国东部向海南省延伸,地面位于冷高压底部或热带气旋西北侧,温度露点差在5 ℃以上等条件均有利于海南省区域性O3污染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15.
Paprika pepper, as one of the main vegetable crops, is originated in the tropics and now widely planted in the world for its dietary therapy and medicinal functions. For its typical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referring to low tolerances to flood, drought and cold, paprika pepper often suffers from one or several disasters during its growing period, especially under tropical climate. Paprika pepper in Hainan, as a typical region of tropical climate in China, sustains flood, chilling and drought disaster risks induced by varied weather systems.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employ appropriate indices to assess hazard, sensitivity, vulnerability and prevention capability for major disasters during paprika pepper growth period, using long-term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998 to 2011, actual disasters record from 1999 to 2011, produc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istics from 2002 to 2011 at 18 weather st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ntropy method, the combined weight was given to each disaster factor, thus an 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at regional level. High flood hazard mainly occurred in eastern Hainan, high chilling hazard in north and central mountain areas, and high drought hazar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ainan. Drought and chilling sensitivity had a similar spatial distribution which decreased from central to coastal regions while flood sensitivity was the opposite. High vulnerability of the disasters mainly occurred in central regions, similar to low prevention capability. Eastern Hainan suffered from high integrated damage risk. The predicted damage occurrence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ccurrence of actual disasters. We concluded that an integrated damage risk assessment model could provide a new tool to assess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help farmers and policy makers to alleviate the risks of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for paprika pepper, which seems also suitable for other crops.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2017年海口常规探空资料、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站的日降水量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CMWF-Interim),采用REOF和k-means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冷空气低空偏东急流(LLEJ)背景下海南岛暴雨和少雨两类天气的环流形势分别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导致海南岛暴雨和少雨的主要环流形势分别有两种。总体上,暴雨型中的海南岛水汽输送条件以及抬升触发条件较好,而无雨型中海南岛受下沉运动控制,水汽输送条件一般。其中,暴雨Ⅰ型中海南岛低层至中高层深厚的偏东气流输送水汽和暖湿不稳定能量,较强锋面的抬升作用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强降水;暴雨Ⅱ型中海南岛低层(850 hPa以下)偏东气流输送水汽,南支槽和较弱锋面的抬升作用触发较强降水的发生;少雨Ⅰ型中海南岛受较强干冷空气影响,500 hPa为偏西风影响,700 hPa为反气旋环流控制,低层水汽条件差;少雨Ⅱ型中海南岛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影响为主,700—500 hPa皆位于反气旋环流中心附近,以下沉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冬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敏  陈晖 《气象》1999,25(3):39-43
分析表明,海南岛冬半年日际气温的变化幅度很大,平均气温很难表征海南岛冬季“冷”的气候特征,从冬季农作物生长角度出发,统计了海南岛(以海口为例)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提出海南岛存在的“相对的冬季”进一步,引进“冷指数”替代平均气温来表征海南岛冬季的“冷”,对冷指数的主要成分分析表明:(1)以五指山脉为界,海南岛南,北两区在冬季存在明显的冷暖差异,山北地区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明显大于山南地区,在科  相似文献   

18.
冷空气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1998—2004年冷空气影响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 (以下简称高原) 观测事实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2年8月12—14日托勒低涡移出高原的位涡进行诊断分析, 并通过数值试验揭示了托勒低涡移出高原的冷空气侵入特征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这次托勒低涡是受我国东北冷空气影响, 有高位涡空气伸入低涡区, 使冷空气迫近暖湿空气, 低涡处在斜压不稳定增强情况下移出高原的。在低涡区域没有冷空气或我国东北不存在冷温度槽情况下, 将会使伸向高原东北部的冷空气主力偏东、减弱, 使低涡受到我国东北冷空气影响减弱, 斜压不稳定减弱, 从而使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速度减慢, 低涡强度减弱, 尤其是我国东北冷温度槽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我国东北没有冷温度槽存在的情况下, 低涡24 h内西退, 在高原边缘徘徊。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中低纬冷暖系统相互作用下的非台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3年~2002年共10年的天气资料分析发现,在海南,中纬度的冷空气与低纬度在南海上活动的低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秋季产生非台暴雨的非常重要的环流形势;同时发现,低空急流的存在与暴雨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并且对2000年10月13日~15日的暴雨过程利用T106物理量场诊断分析,说明暴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县级常规气象资料 ,分析 2 0 0 1年 12月 9日的海南大暴雨 ,得出 :西移的热带气旋为其初始扰动条件 ,北方南下冷空气提供了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