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琪  李平衡  王权  郑超磊  徐璐 《中国沙漠》2014,34(1):98-107
涡度相关仪通量值所代表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对于通量观测塔的选址、仪器安装高度的确定以及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通量贡献区模型对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试验场通量观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荒漠区在大气稳定条件下90%的通量贡献区最远可以达到686.40 m,通量贡献函数最大点的位置在162.50 m;大气稳定时各风向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在生长末期均达到最大,生长初期和中期的源区变化因受到各风向风速和植被下垫面的影响而有差异;大气不稳定时不同生长时期各风向通量贡献区没有固定变化规律;通量源区大约有58.71%的信息来自于荒漠区通量观测塔西南至西北方,整个生长季生长末期通量贡献最多,所占比例为40.16%。由FSAM模型测得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荒漠生态系统下垫面的通量信息。  相似文献   

2.
张琨  韩拓  朱高峰  白岩  马婷 《干旱区地理》2015,38(4):743-752
涡度通量数据的空间代表性问题是影响其数据质量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选取了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四个通量观测站生长季数据,采用FSAM模型对各站点通量贡献源区范围以及通量贡献最大值点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在不稳定与稳定两种大气层结条件下各站点源区的主要分布范围(P=80%):盈科站源区范围相对最小(90~200 m);阿柔站源区范围约为(120~140 m);关滩站源区范围约为(500~600 m);敦煌站源区范围约为(140~280 m)。同时结合各站点仪器架设高度以及不同的下垫面生态环境等因素,对通量源区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仪器的架设高度直接影响涡度源区范围;不同的下垫面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的近地面湍流状态进而对通量源区的分布产生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各站点观测的通量信息基本均来源于所感兴趣的研究区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世界上唯一深入流动沙漠腹地200 km以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站所采集的2011年4月、7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春、夏季CO2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CO2通量表现为白昼地表吸收CO2,夜间地表排放CO2,且地表吸收强度明显大于地表排放;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春、夏季CO2平均净吸收速率分别为0.93μmol·m2·s-1和0.82μmol·m2·s-1;CO2通量受大气稳定性影响较大,稳定大气条件利于沙漠地表CO2的释放,不稳定大气条件有利于沙漠地表CO2的吸收;此外,地表温度、土壤湿度、风速均与CO2通量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8―2012年TRMM卫星资料,对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季和夏季的降水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把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分为4个区域:华南地区、中南地区、马来群岛地区、南海地区。结果表明:1)南北半球低纬地区降水在春夏季呈反位相变化模态,南海季风爆发前后,马来群岛及周边海域的降水变化小于另外3个区域。2)昼夜差异最显著的地区是南海地区。华南地区夏季昼夜差异也较为显著。从春季到夏季,昼夜差异减小的有马来群岛和南海地区,而华南地区和中南地区都表现为增大。3)夏季,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岛2个区域表现出一种同步的日变化规律,降水峰值都发生在T 17:00―20:00,相比春季的降水峰值要提前;夏季南海地区的降水大值区也相比春季提前。4)中南地区和南海的降水谷值变化都非常平稳,但中南地区降水峰值在夏季年际变化较为显著,而南海地区的降水峰值在春季年际变化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泥河水库春季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值进行连续24h观测,对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泥河水库24h均为大气CO2的源,其碳通量均值为26.50mg/(m2·h),全天源的极大值出现在1∶00为32.38mg/(m2·h),源的极小值出现在13∶00为20.15mg/(m2·h)。在春季影响泥河水库水-气界面CO2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叶绿素和风速,相关系数分别为0.671、0.625、0.253。结论:水库水-气界面CO2通量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春季水库是大气CO2主要碳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宁夏春季降水及其典型年份水汽通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纳丽  丁永红  郑广芬  梁旭 《中国沙漠》2008,28(3):562-566
选用1961—2006年宁夏19个主要站降水量分析宁夏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得出其存在16 a左右的长周期和8 a左右的短周期,但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宁夏春季降水量与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春季如果出现首场透雨,其降水量对整个春季降水量贡献很大。研究春季降水典型旱涝年850—700 hPa水汽通量场的分布,发现影响宁夏春季降水的水汽有两支,一支是来自于孟加拉湾洋面上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一支是从里海沿我国新疆地区向东输送的水汽,典型涝年这两支水汽带汇合区域明显向北抬,且汇合区域大,中心值大;典型旱年这两支水汽带汇合区偏西、偏小,中心值也较平均年减小。典型旱涝年水汽通量在u方向差别不大,但在v方向上呈反位向分布,典型涝年宁夏为正距平控制,典型旱年为负距平控制。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地区水热通量变化特征和气候学足迹对理解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及水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科尔沁沙地一条梯级生态带为研究区,运用2017年3-12月大孔径闪烁仪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对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水热通量和通量源区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通量日变化特征明显,各分支能量占比不同。晴天近地表能量各项分支曲线均呈显著单峰状,多云天水热通量变化无显著规律;水热通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显热通量值小于春季、秋季和冬季,潜热通量夏季最大,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最小;小时尺度和日尺度上源区变化较大;季节尺度上,源区面积春季 > 秋季 > 夏季,季节尺度间源区差异较小时尺度和日尺度降低;结合梯级生态带内下垫面类型看,生长季源区以光径中段的玉米农田占比最大,沙丘和草甸下垫面次之,光径内小型湖泊所占源区比例较小。不同月份各下垫面类型占比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绿化对冬季山谷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RAMS模式模拟了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对冬季兰州城市边界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山绿化改变了近地面的温度场和风场,从日平均温度来看,绿化在兰州冬季表现为明显的增温效应;从风场来看,白天14:00南山的谷风环流增强,北山变化不明显;晚上02:00北山的山风环流明显增强,南山则出现相反的情况;绿化改变了地表能量平衡,绿化后由于地表反照率的减小,使得到达地面净辐射增加,增加的净辐射其中一部分以感热的形式来加热大气;绿化后地气之间的湍流交换增强,增加了大气不稳定度,减弱了白天城市上空的悬浮逆温;本文还讨论了不同绿化布局对白天悬浮逆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巴丹吉林沙漠西缘是黑河中下游冲洪积平原地表风沙输入沙漠内部的重要断面。在沙漠西缘选择干涸湖床、芦苇滩地、盐碱滩地、流动沙地、灌丛沙堆5种典型地表,利用MWAC沙尘收集器,开展近地表沙尘输移通量的野外观测,分析不同高度(10、25、50、85 cm)沙尘水平通量及分布特征,计算观测期间不同地表沙尘水平通量。结果表明:不同地表沙尘水平通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与高度呈指数型函数关系。0~85 cm高度的5种典型地表沙尘水平通量存在明显差异,流动沙地>干涸湖床>芦苇滩地>盐碱滩地>灌丛沙堆,0~10 cm高度层内沙尘通量占比最大。流动沙地和干涸湖床为巴丹吉林沙漠西缘主要输沙地表。植被覆盖度、裸露空间面积以及地表物质层特性,直接影响地表沙尘的输送通量。风速会影响沙尘水平通量分布,较大风速的地表风蚀起沙的粒径较大,地表沙尘水平通量也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沙漠西缘输沙断面不同地表的沙尘输移规律与区域风沙过程。  相似文献   

10.
库姆塔格沙漠北部三垄沙地区风沙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沙地貌发育受控于近地表风沙运动,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多关注短时期内(几分钟至几小时)、单一方向(正对主风向)的风沙流结构特征,结果难以与长期的地貌过程联系起来。为此,我们采用八方位四层梯度集沙仪,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库姆塔格沙漠北部三垄沙地区进行了一个完整年度的风沙运动观测。经过6个时段的连续观测,获取了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192个运动沙粒样品。结果表明:(1)近地表1 m高度内,收集的样品总质量为405.2 kg,其中约75.3%集中在近地表0~0.2 m,反映了近地表输沙特征。(2)平均输沙率为55.2 kg·m-1·d-1,风沙运动的风向以北风、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不同季节差异明显,春季输沙率最大,是年均输沙率的2.5倍,夏季次之,冬季最小。(3)年度平均输沙通量廓线(风沙流结构)呈指数函数递减趋势,部分通量廓线出现了戈壁风沙流的"象鼻效应"。(4)平均净输沙率1.159 kg·m-1·d-1,随高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合成输沙方向为193.2°;不同时段净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与全年一致,合成输沙方向随高度增加有从东北向北偏的趋势。综上所述,该区域输沙强度以春季最为强烈,输沙方向以N、NE和NW方向为主,且春、夏两季节分别有一个次输沙方向,为S方向。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三垄沙地区风沙运动特征和揭示库姆塔格沙漠沙物质来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千盛 《热带地理》1996,16(1):64-71
本文分析了福州风向的季节变化和24小时风向的日变化,并按海陆风定义分析各月海陆风出现日数以及各月海陆风出现时刻,并根据风向风速资料计算了四季和全年各方位的污染系数,提出了福州工业区和居民区设置最佳方位。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及粒径谱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和环境观测站(SACOL)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的APS-3321粒径谱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颗粒物浓度年变化呈单峰值型,无论是数浓度还是质量浓度峰值均出现在12月,数浓度6月最低,质量浓度9月最低;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数浓度还是质量浓度,均低于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但高于内陆清洁地区。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平均日变化均呈单峰值型,都在上午11:00BST左右达到峰值,下午18:00BST左右达到谷值,但质量浓度峰值出现时间随季节而有所差异。颗粒物浓度的年变化和背景风场主导风向的年际变化有一定关系,而局地垂直风速及水平风向的昼夜转换对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数浓度粒径谱分布特征呈单峰值型,主要集中在0.673 μm左右;质量浓度粒径谱分布特征呈双峰值型,第一个峰值出现在0.777 μm左右,第二个峰值出现在5.048 μm左右。降水对大于1 μm的粒子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当沙尘天气发生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与背景天气条件下相比增大了22%和127%。  相似文献   

13.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要出现在08:00~14:00,11:00前后最多,其他时间段相对较少;1981-1995年间,霾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6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高峰。秋冬季是一年中浓雾-强浓雾及重度霾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夜间出现浓雾和强浓雾时,对应混合层高度均≤150 m,占比达100%;有霾出现时,污染潜在等级以2级为主,混合层高度在150< H≤ 350之间的占比达75%。小风条件下出现轻中度霾的概率比静风大,静风条件下出现重度霾的概率比小风大。雾霾天气时,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其次是较稳定类(E类)。  相似文献   

14.
5 000 a来柴达木盆地东南缘风成沉积记录的冬季风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南缘下西台剖面风成沉积粒度组成、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分析,重建了该区5 000 a来冬季风的演化历史。其可划分为4个阶段:5 300~4 300 a BP和2 900~930 a BP时期冬季风较弱;4 300~2 900 a BP和930 a BP以来冬季风较强。同时,该记录揭示了两次气候突变事件: 3 960~3 720 a BP,冬季风急剧减弱;而1 700~1 400 a BP冬季风增强。重建结果与其他记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在千年尺度上,下西台剖面所记录的冬季风演化与格陵兰冰芯的粉尘记录存在一定的联系,意味着源区近地面风场的变化在全球粉尘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柴达木盆地可能为东亚粉尘远程输送的主要源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For four years continuous recording of infrasonic signal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0.1 to 1 Hz, known as microbaroms, has been conducted at Palisades, New York. The microbaroms we recorded are radiated into the atmosphere by interfering ocean wav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as far as 2000 km away. A characteristic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amplitude of the received signal has been noted, independent of any variation in the source. We conclude that the variation is due to variation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atmospheric sound propagation, namely wind and temperature.
In winter a semidiurnal variation in signal amplitude is observed, with maximum reception around 11 : 00 and 22; 00 local time. Reference to wind and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shows that at these times the lowest level of reflection of the vertically propagating signal occurs between 100 and 110 km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trong east winds. At 18 : 00, time of minimum amplitudes, the reflection level rises to about 115 km because of a change in tidal wind phase. Viscous dissip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d reflection height can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signal weakening. A third maximum, a less regular effect, is found to be related to more variable winds between 95 and 105 km.
In summer, reflection is found to occur from about 50 km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tratospheric easterlies. The summer diurnal variatio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inter, exhibits only a weak minimum about 20 : 00. This appears to result from a diur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superimposed on a diurnal wind variation. Abnormally high microbaroms were recorded at times that can be related to an atmospheric event known as a stratospheric warming. Microbaroms thus provide a continuously available natural mechanism for probing the upper atmosphere. We conclud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microbarom observation systems could give a comprehensive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several upper atmospheric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6.
利用乌鲁木齐市5座100 m气象塔10层气温观测资料,通过统计方法详细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城区和郊区近地层不同高度气温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四季均存在逆温,北郊逆温最明显。近地层100 m内主城区气温日较差较小,约为3.5~5.5 ℃;郊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约为4.2~7.0 ℃。夏季郊区气温高于城区,冬季北郊气温最低、南郊最高;白天大气基本上为超绝热不稳定状态,夜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春、秋季,白天城区和郊区温差小、夜间大,且愈近地面温差愈大;春季城区与南郊温差可达2.4 ℃、秋季可达3 ℃。城区和郊区各季节各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几乎不同步达到。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最高气温分别约在17:00~18:10、16:00~17:20、14:30~15:50(北郊滞后1.5 h)、17:00~18:00(南郊提前1.5 h)出现,最低气温分别约在7:10~8:20、8:00~9:00、冬季为多个时段(这与出现逆温有关)、7:30~8:40出现。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史玉光  孙照渤 《中国沙漠》2008,28(3):519-525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了新疆地区不同季节大气可降水量(APW)的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夏季APW小于季风区界限25 mm,从该角度表明新疆为非季风区。APW空间分布呈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为高值区,海拔高的阿勒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为低值区。APW夏季最大,但小于同纬度东部季风区,春、秋次之,冬季最少,春、秋和冬季APW与同纬度东部季风接近。APW的地理分布与实际降水量分布相反,其最大(最小)区域却为降水量最小(最大)区,受西风带影响,新疆APW模态主要表现全疆一致变化,分布稳定,与降水模态分布差异性大有显著不同,且近40 a来无显著变化趋势,表明决定新疆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水汽的多少,而是由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水汽辐合和其他因素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大气污染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汤惠君 《地理研究》2004,23(4):495-503
本文根据广州市 1981~ 1997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和相近年份的气候统计资料 ,对广州市大气污染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广州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上表现为年内冬强夏弱 ,年际之间自 80年代末以来光化学污染逐年增强 ;空间上 ,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率依功能区和行政区而异 ,显示市区由东向西 ,由北向南污染趋强的分布特征。②酸雨率高并以春季最严重。③广州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广州的气象特征及污染源的分布和排放强度密切相关。文章认为 :改善广州大气环境的质量 ,应该采取合理的城市规划措施 ,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沿海风随高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实测资料对我省沿海地区的风随高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沿海地区风向、风速变化特点,风速廓线指数律适合于我省沿海地区,根据指数律拟合的我省沿海地区风随高度变化系数小于目前各类规范所规定的系数。  相似文献   

20.
Studies on the impact of solar activity on climate system are very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field were mostly focus on temperature, wind and geopotential height. In this paper, interdecadal correlations of solar activity with Winter Snow Depth Index (WSDI)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rctic Oscillation Index (AOI) and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Index (EAWMI) a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using Solar Radio Flux (SRF), Total Solar Irradiance (TSI) and Solar Sunspot Number (SSN) data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Arctic Oscillation an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re typical modes of the East Asia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on interdecadal time scale over 11-year solar cycle, the sun modulated changes of winter snow depth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East Asia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t the fourth lag yea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RF and snow depth is 0.8013 at 0.05 significance level by Monte-Carlo test method. Our study also shows that winter snow depth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significant lead and lag correlations with Arctic Oscillation and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on long time scale. With more snow in winter, the phase of Arctic Oscillation is positive, an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is weak, while with less snow, the parameters are reversed. An example is the winter of 2012/2013, with decreased Tibetan Plateau snow, phase of Arctic Oscillation was negative, an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was stro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