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应用2008年7月1日08时-20时逐3hT639数值预报产品和高低空实况场资料,对2008年7月1日阳泉市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639的24h形势预报场误差不大,但蒙古冷涡中心位置预报略偏北;应用其物理量预报场并结合阳泉本地冰雹的预报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报出该次大冰雹过程,说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本地冰雹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
渭北2010年7月下旬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C气象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0年7月22—24日发生在陕西渭北的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青海中部到高原低槽东移和海南登陆台风"灿都"外围暖湿气流合并,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上在低槽云系中有圆形的暴雨云团特征;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强西南风以及产生的风速辐合与大降水密切相关,反射率因子强回波区总是与大降水对应;暴雨发生前自动气象站地面要素特征明显,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的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要出现在08:00~14:00,11:00前后最多,其他时间段相对较少;1981-1995年间,霾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6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高峰。秋冬季是一年中浓雾-强浓雾及重度霾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夜间出现浓雾和强浓雾时,对应混合层高度均≤150 m,占比达100%;有霾出现时,污染潜在等级以2级为主,混合层高度在150< H≤ 350之间的占比达75%。小风条件下出现轻中度霾的概率比静风大,静风条件下出现重度霾的概率比小风大。雾霾天气时,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其次是较稳定类(E类)。  相似文献   
4.
利用银川市国家基准气象站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麻黄山气象站1961—2015年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资料,对比分析了城市化及湖泊湿地修复对银川市城市气候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银川市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城市的暖干化程度日趋严重,城市周边湖泊湿地的修复和重建对银川市大范围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弱于城市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自1961年以来,银川站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46 ℃·(10 a) -1,比麻黄山站快0.16 ℃·(10 a)-1,银川市城市化使城市内年平均气温较对比站麻黄山站升高1.1 ℃,特别是2001—2015年上升了0.8 ℃,2011—2015年上升了0.5 ℃,其中冬季上升快,夏季相对稳定,气温年较差减小;从1975年以来,银川市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下降了11.2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