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内蒙古气象》2022,(1):39-43
文章以2018—2020年内蒙古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的4个重点班型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选取9项评价指标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2018—2020年内蒙古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不同类型和不同年份培训班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培训班综合评估分在0.0585~1,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综合评分最高,为1;旗县级副局长培训班综合评分次之,为0.8593;气象类岗前培训班综合评分最低,为0.0585。不同年份培训班综合评估分在0~1,2020年综合评分最高,为1;2019年综合评分次之,为0.5928;2018年综合评分最低,为0,教学质量评估综合评分随着年份变化呈递增趋势。研究结果将对气象部门干部培训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干部培训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安排和教学指标等提供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优秀教师的胜任特征能够导致其产生高绩效。研究在CNKI中查询了国内2000-2014近15年来有关优秀教师特征的45篇文献,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26条优秀教师胜任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教师特征调查工具,自编《优秀教师特征问卷》,调查了包括教育研究者、学生、中小学教师、家长及其他人员共计175名被试。结果发现优秀教师关键的胜任特征是改革创新、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爱学习、敬业、热爱教育事业、有爱心。根据优秀教师多个胜任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归为知识更新、情意驱动、个性调适、人际沟通、教育艺术共五大类。研究结论加深了人们对优秀教师的理解,有利于指导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能力直接关乎课程内容的传递程度和参训学员的学习效果,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分析陕西气象教育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教师岗位能力的具体做法,以期对气象教育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AREM、MM5和WRF3个中尺度数值模式,通过积云参数化和边界层方案组合构成15个集合成员,对中国2003年7月汛期降水分别采用平均法、相关法、Rank法开展多模式短期集合降水概率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上述3种方法制作的多模式短期集合概率预报都能对降水落区及中心做出较准确的预报,但平均法和相关法易使降水落区虚假放大,Rank法则能较好地刻画降水落区边界及强度,其概率预报效果优于平均法和相关法结果。采用BS(Brier score)、RPS(ranked probability score)评分和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对3种方法的降水概率预报效果评价时发现,对某一临界值等级的概率预报,3种方法结果差异较小;但对某一天降水概率预报结果的综合评价表明,Rank法显著优于前两种方法;降水强度大、范围广的降水的RPS评分和各级的BS评分较高,表明多模式降水概率预报也具艰巨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程教学,从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研究专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从研究式教学的涵义,气象部门干部培训开展研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如何开展研究式教学几个角度对气象部门干部培训开展研究式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美国AP课程自实施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研究人员将其归功于优异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美国大学理事会组织下,AP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方式多样化、教师个体间协助以及发挥网络互动作用,使AP教师适应了AP课程教学,提升了学生AP考试成绩,促进学生学业能力发展。AP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不仅可以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实施培养优秀教师提供借鉴,而且可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定期评估修订是各级气象部门应急办的日常事务。本文引用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评判方法和专家评分方法,选取多个因子,尝试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行定量的总体评价,并采用专家评分方法对应急预案的主要章节进行大致评价,最后将我们刚完成的(《上海市处置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作为实例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具有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的作用。作为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往往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通过一些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来加深理解和巩固,图书馆则能针对本校课程和教学进展提供丰富的辅导材料。第二,图书馆是教师学习和研究的基地。对教师来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有相应的增加和改变,这就促使他们不断搜集有关本专业的情报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对于科研人员,由于…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降水产品的集成应用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5~7月四川省152个站点的逐日降水实况和T213、德国数值预报模式、日本数值预报模式、西南区域本地化的MM5集合降水预报模式和各成员的逐日降水预报产品进行Ts评分,然后基于西南区域集合预报8个成员Ts评分权重系数进行集成预报试验和集成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Ts评分为权重系数的集成预报效果得到明显改进,且该方法优于逐步回归和支持向量(SVM)回归方法;最后根据上述5~7月T213、日本、德国和集合预报8个成员共11个数值模式降水预报的Ts评分按权重系数集成,预报四川2008年8~9月降水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以多个模式Ts评分为权重系数集成的降水预报效果相对于单一模式有明显提高,有较好的预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象软科学》2007,(4):160-160
耿文侠、冯春明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从教师职业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分析,教师的工作标准具有同一性,工作效能具有不确实性、内隐性和滞后性,并且具有非实证意义上的科学性。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职业,其特性表现为以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教育性理解的能力和教育机智。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传统点对点的二分类检验方法能够客观反映模式预报的整体表现,但该方法存在双重惩罚现象。本文在传统检验基础上结合FSS(Fraction Skill Score)评分和MODE(Method of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方法,对2021年7月影响四川的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开展检验评估,对比分析了华东区域BCSH模式、ECMWF模式、西南区域SW3KM和SW9KM模式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BCSH和ECMWF模式在小到中雨评分上略优于西南区域2个模式,SW3KM模式优势体现在暴雨预报上;BCSH和SW9KM模式预报偏差无显著规律,ECMWF模式小到大雨多空报,SW3KM模式中到暴雨多空报。(2)邻域半径为7个格点时,SW3KM模式在72 h预报时效上小雨、36~72 h大雨、24~66 h暴雨评分高于其它模式;区域模式分辨率提高,其FSS和TS评分相应增加,随着预报时间延长,区域模式FSS评分以大于ECMWF模式为主,SW9KM模式各级降水评分整体低于SW3KM模式。(3)4个模式降水落区质心位置预报的经向偏差略大于纬向,BCSH和SW9KM模式降水质心较实况偏西北,ECMWF模式暴雨质心偏西北、大暴雨质心偏西南,SW3KM模式暴雨质心多偏西南、大暴雨质心较实况多偏西北。ECMWF模式对雨带走向和面积的把控好于区域模式;SW3KM模式在72 h预报时效上多个属性值优于BCSH模式,SW3KM模式匹配目标属性值以优于SW9KM模式为主;BCSH、ECMWF和SW3KM模式均存在降水强度预报偏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强对流预报产品的目标对象检验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茅懋  戴建华  李佰平  张欣 《气象》2016,42(4):389-397
针对强对流天气时空尺度小的特点、对其预报需要关注多种要素的需求,为了挖掘预报的潜在价值,设计了目标对象检验方法:首先,分别在预报和实况中识别出强度、面积符合一定匹配条件的目标对象单体(如对流单体、强天气落区等);然后,根据识别目标对象的面积、空间距离、形态进行预报和实况间的对象匹配;接着,对预报目标对象进行等级TS评分、等级面积大小、重心偏移、交叉相关、形状对比(轴向和椭圆率)等五项指标的检验;最后,依据用户评价偏好,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给出总体检验评分和面积、位置、形状方面的评价信息。通过对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等业务系统的三类短临预报业务产品(REF、QPF、对流概率预报)的检验表明:该检验方法能够量化评价预报对象在面积、位置或强度等要素上的吻合程度及对应的偏差,给出导致常规检验评分(如TS评分)较低的原因,并综合这些要素给出针对用户的评价,为预报人员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检验评估信息,实现对多种类型强对流预报产品的综合检验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深度学习用于飑线识别的可行性,基于2008—2020年河南省郑州和驻马店雷达数据,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构建飑线识别模型,引用临界成功指数、公平风险评分、命中率和误判率定量评价模型的识别效果,对比不同样本组成比例和网络结构对飑线识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建模所用的样本组成比例对飑线识别有一定影响,通过改变采样方式和优化网络结构均能够改善样本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提高飑线识别效果,且后者提升的幅度更大,而两种方法的结合无明显提升。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临界成功指数为0.66,公平风险评分为0.58,命中率为0.86,误判率为0.24。研究揭示了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提取并学习飑线和非飑线回波的图像特征,对飑线有一定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三类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模糊检验试验与对比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李佰平  戴建华  张欣  王啸华 《气象》2016,42(2):129-143
强对流天气具有尺度小、演变快的特点,为了满足强对流预报检验、评价的需求,本文引入了模糊检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空间等属性上进行尺度变换处理,可获得预报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评价信息。以中国气象局SWAN等短临预报业务系统提供的1 h回波外推预报为例,对三种类型强对流天气系统进行了模糊检验试验对比,并据此构造了三种理想强对流天气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各种模糊检验方法的特性,发现:相对于"点对点"的传统检验方法,模糊检验能够在不同尺度和评价策略上给出有关预报的更多信息,给予预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针对不同的评价策略,同一个预报的最优尺度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模糊检验方法各有特点,适用范围也有差异;相对于传统检验方法,模糊检验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广,尤其是当预报偏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多种模糊检验方法仍然能够给出有参考意义的评分。综合来看,对于高阈值、小尺度特征的强对流事件,低判别标准的最小比例法、模糊逻辑法和多事件列联表等检验方法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我们只有将教师的教学愿望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我们教师的行动,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奋斗目标,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可分为教师的教授法和学生的学习法,虽然教学本无定法,但教学活动必须得法,必须符合教学的规律原则,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这之中,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是讲授法教学,当然,讲授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这样,只会使人昏昏,达不到教好的目的.为此,  相似文献   

16.
通常,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对大学英语教学应起的作用,大多持传授语言知识和进行语言培训的观点。但是,笔者则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应起培训和引导作用,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使用2014年5~12月西南四省(区)一市每日08时统计的24h雨量观测资料,对SWCWARMS和GRAPES模式降水进行站点统计检验。主要结论为:针对每日08时起报,SWCWARMS模式除24h中雨和48h大暴雨外SWCWARMS模式ETS评分在其它时次及其它量级降水上均高于GRAPES模式,但SWCWARMS模式空报和系统偏差较多;针对每日20时起报,SWCWARMS模式ETS和TS评分均高于GRAPES模式;除小雨外SWCWARMS模式空报率略高于GRAPES模式。从2014年10次西南涡过程统计检验可见,两模式对强降水过程即主要影响贵州的三次过程评分高于四川和云南的西南涡降水过程,24h降水评分在多个时次多个量级上优于GRAPES模式。SWCWARMS模式在汛期表现优于GRAPES模式,SWCWARMS模式对小雨、中雨和大雨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但对强降水预报能力有待改进,对中雨及以上量级降水空报率较高,而对小雨漏报多于GRAPES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气候诊断分析工作历史及我省现状周子平(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气候变化因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土地保护开发、水资源评价利用、能源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对策、产业政策及社会发展等许多重大问题,也关系到政治外交斗争,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2-2002年陕西省94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实况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制作的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集合预报500hPa高度场资料,降尺度内插出94个站点月降水预测值,采用预报评分法(P)和距平符号异同评分法对内插预测结果检验。结果表明:预报评分法(P)评价结果较距平符号异同评分法评价结果整体偏高,二者在评分趋势上基本相同,尤其体现在降水较少的月份。  相似文献   

20.
三种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检验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有效的评估高分辨率模式格点降水的预报能力,不仅是模式发展中的基础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目前中国气象局主推的格点天气预报业务。以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模式高分辨率降水格点预报资料、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104个自动观测站的逐时降水量融合资料为基础,选择2015年6~8月55个降水个例,研究传统检验方法、面向对象MODE(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方法、以及邻域法在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检验中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以期为高分辨率格点降水的预报性能评估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尽管点对点的传统方法在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检验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传统方法能够在空间上表现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技巧的地域性差异,在时间上刻画预报的整体性能,对高分辨率格点预报性能评估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价值;(2)邻域法的显著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通过变换邻域窗获得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传统预报技巧,另一方面独有的FSS(Fractions Skill Score)技巧评分能够表现预报相对于观测降水在格点数量上的比值,结合FSS和不同邻域窗上的传统技巧评分,可以判别在多大空间尺度上能够获得较好的预报技巧;(3)MODE方法在变换卷积半径的基础上提取降水对象,基于降水对象不仅能统计模式的传统技巧评分和预报性能的尺度变化,还可以表现降水对象的质心距离、轴角、面积、强度、综合收益、位移距离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首先为用户提供了模式预报性能的多视角表现,其次从侧面定量描述了模式对天气系统发展快慢、槽脊强弱等预报误差,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如何应用对象属性来提高实际的预报能力还存在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