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五育并举”成为新的教育方向。本文将初中地理校本课程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原则,以“美食”为切口,以“八大菜系”的起源、特色、制作为主要内容,设计地理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丰富其劳动知识,锻炼其劳动技能,引领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六大理念: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势必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整体,不可偏重或分离。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必然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一堂课、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新理念的好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笔以为初中地理课堂评价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选修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地理教学》2010,(15):15-16
“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与高考。地理选修课的设置更是这一理念的着力体现。据此并回顾两轮的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实施应特别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戴敖锁 《地理教学》2013,(24):32-34
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为例,从文本内涵、彰显思想、实践指导等三个梯度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解读。首先揭示其文本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发现“有用”和“开放”是其两大内涵,两者互为“以生为本”核心思想的表里,两者是目标和途径的关系;其次在教育思想层面解读,发现其映照着“生活教育”与“生命教育”、“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价值;最后指向教育实践解读,发现其蕴含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导向、以基于“问题”的生活化、乡土化地理案例为主要载体、以“自主+合作式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发展性地理学习评价的本身的出发点看,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地理课程培养目标构成了发展性地理学习评价制定的依据。发展性地理学习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只有与地理新课程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能,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6.
地理新课程十分重视选择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部分中强调: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类资源的优势,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才能使地理课程具有“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变得丰满而鲜活,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周瑾 《地理教学》2004,(3):15-16
地理新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着眼于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应该采取何种对策与措施,才能达到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呢?我认为,就学校教育层面而言,要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基本要求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基本策略,使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涌现出一种巨大的活力,增强地理科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地理科学自然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9.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新课程不仅建立了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还倡导教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出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地理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把课改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被动“听”课的局面。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运用“中国地理扑克牌”进行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真正体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有一基本的了解,初步掌握有关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及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三维澡程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过程”指让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目标中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并在“过程”中加以运用与内化。地理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更体现为在过程中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江晔 《地理教学》2005,(11):14-17
上海中学地理课程起始年级设置在六年级。在以往,六年级的地理人门学习是从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开始的,涉及到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的换算、地图的阅读等。这些地理概念、原理的集中学习,实际并不适合初次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好奇的六年级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景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在开题篇章中。在“初中阶段内容与要求”中的“内容”栏里规定了“她理景观丰富多样”、“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和“地理景观的发展变化”三部分内容。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景观”不仅作为课程内容被编人到教科书中,还“同步编写《地理景观》光盘教材。……”以此丰富“地理景观”的课程教学内容,并期盼“地理景观”带来地理学习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郑明进 《地理教学》2010,(21):32-33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将生活元素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把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转变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王俭 《地理教学》2004,(7):33-34
随着地理新课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逐步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讨论与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等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传递。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便是“问题”。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情境教学可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学看地形图”为例,以真实情境为线索,以实际问题为基点,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祖洪 《地理教学》2011,(13):59-59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有关地理概念很多,学生普遍对此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学过的有关概念,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对有关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容易混淆如“水电”与“水能”、“铁矿”与“钢铁”。在回答某地钢铁工业发展有利条件时,本应回答为“铁矿资源丰富”却回答成了“钢铁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20.
汪涛 《地理教学》2022,(2):22-24,9
“强有力的知识”思想,为人们理解课程知识提供了新视角,推动了课程知识理论的发展,也为我国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旨在探索地理教育目的、价值和实现途径的国际“地理可行能力”项目,将“强有力的地理学科知识”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强有力的地理学科知识”的概念理论渊源、力量源泉和内涵构成,提出其类型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应体系,从学术共同体和开放参与式平台两方面探索我国“强有力的地理学科知识”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