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地理新课程十分重视选择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部分中强调: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类资源的优势,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才能使地理课程具有“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变得丰满而鲜活,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宋赛萍 《地理教学》2010,(12):40-42,25
随着二期课改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热潮随之而来。《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呼唤生活世界的回归;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陛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十分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  相似文献   

3.
沈海燕 《地理教学》2010,(24):47-50,27
【问题缘起】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课程和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在地理新课程实施以前,地理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被认为是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地理课程资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图整合课程与教学,教学不再是忠实、有效地传递内容的过程,而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author)课程事件或“创生”(enact)课程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传统地理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新课程提出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课程理念,从而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感到自己被解放、教材被解放、区域地理教学被解放,最重要的是学生被解放。  相似文献   

5.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新课程不仅建立了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还倡导教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出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设的前提条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课程资源存在方式来看,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隐性课程资源也叫潜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一般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它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7.
王玮  侯彩敏 《地理教学》2023,(8):50-52+30
影视资源是一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地理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本文依托地理专用教室和电影《金蝉脱壳》,将影视资源与地理教学知识点整合,进行了创新设计与实施,以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地理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向莉 《地理教学》2014,(19):34-36
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等。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已根据《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争议之处值得思考和探讨。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处理方法。一、巧设情境,化解困惑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中编排了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感受到,地理课程资源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却普遍匮乏,或者现有地理课程资源没有被充分合理的利用。为此,笔者列延边地区一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开展了有关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收集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认识、反馈,研究延边地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丰富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着手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丰富地理实践教学理论。本文以东北三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例,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开发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到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方式与方法,以期为课程思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提供分析案例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这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指明了方向。校本活动,立足校内,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各种地理课程资源,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扎实有效地开展。一、主题确立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周日晚返校,周五下午放学回家,在校时间长。校园占地达8万1千平方米,绿化率达50%,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美丽的植物将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它们陪伴着师生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可许多人却未必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说得上它  相似文献   

12.
王燕 《地理教学》2007,(5):16-17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能否有效,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现行的湘教版教材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典型案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明确:面对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教师不能完全奉行“拿来主义”,教师有必要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即对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加工、再创造,从而真正发挥案例在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功能,有效地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益。本文以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为例,对如何有效地加工教材中的地理案例,谈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地理教材是指地理课本,广义的地理教材除地理课本之外,还包括光盘教材、地理图册、地理练习册、教师指导用书、地理读物、教学挂图、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14.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13,(24):23-25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能较好地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和文化积淀。在研读美国主流中学理科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借鉴其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创新精神;吸取其精华内容,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形成课程资源;参考其编写方法,可以提高我国地理教材的编写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2,(22):47-50
一、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多种方式的“校本化”处理,使地理课程因具有“乡土元素”和“乡土特色”而变得丰满、鲜活。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乡土资源,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是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库的有效途径。通过替换、参照、补充、拓展、实践等方式使地理教学具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烙印,  相似文献   

16.
陈俊 《地理教学》2015,(2):47-48
地理是一门生活化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走近学生生活,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将会使地理课堂活起来。本文就地理课堂中走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实践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一、以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迅速让学生回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于传军 《地理教学》2013,(6):20-21,12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教师应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学习体验和实践成果"、"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  相似文献   

18.
课程制作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新方式,有助于加强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实现教材价值的增值.本文以提升地理教师的课程制作能力为目标,采用合作行动研究法,对教师两轮课程制作中表现出的课程制作能力进行了增值评估,总结出课程制作的基本依据和一般模式,为地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优质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廖书庆 《地理教学》2011,(12):51-52,40
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师生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具有校本性,指的是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彭安芬 《地理教学》2010,(24):9-10,13
一、问题提出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根据考试要求进行反复训练,以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