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一、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现状1.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概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征收、收购、转换、转制和收回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进行土地开发。在完成了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根据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城市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征用、收购、置换、转制和到期回收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土地储备机构统一进行士地整理,然后进行储备,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储备的土地有计划投入市场的制度。日前该制度已在全国70多个城市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次创新,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顺应了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市场化要求,克服了传统土地使用制度所形成的问题,推进了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加强政府调控土地,促进土地市场有序运行,盘活城市存量土地,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国已经有2000多个市、县成立了近2800个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机构数量迅速增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机构的组织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所称的城市土地储备是一种简略的提法,它的完整概念应是土地收购、土地整理和土地供应的全过程。由于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具有社会公益目的,同时我国实行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这决定了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必须是某级政府机构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与某级政府机构有关,可能是政府直接组成并控制,也可能是由与政府有关的其他类型组织如公营企业或者公司合营企业来运作。  相似文献   

5.
一、土地储备制度宜加强立法 1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地位、性质、职能定位需要加强立法 目前,许多城市虽然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但是土地储备中心尚未完全垄断一级市场。但由于土地储备机构地位、性质、职能的定位不明确,在对储备土地办理土地登记及进行土地抵押贷款时,土地用途无法确认,土地资产无法估算。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储备数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储备数量是关系七地储备制度运行效率的主要问题.土地储备数量少,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能力就小;土地储备数量越多,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机制调节市场的能力越强,但会增加土地储备的资金成本,相应的风险也会增大。“实施城市土地储备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限制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张,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产,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大多数城市在土地储备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收购储备计划:土地收购多少、什么时间收购,基本是随机的,土地储备量、贷款规模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有必要探讨确定城市合理土地储备量的定量研究,为城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及土地供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上海市建立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以来,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均已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建立,对我国土地市场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代表了我国城市用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是城市用地制度改革的二次创新。尽管如此,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尚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上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本文试图对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定位进行粗浅的探讨。1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的现状目前国家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土地储备机构通常是上接政府机构、下接土地市场的一种载体,双重角色使其在目前缺乏制度和法律法规保障和规范的前提下,很难找到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最佳衔接点,从而阻碍了土地储备的进一步发展。关于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当前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机构应具有调控市场和增加土地收益的双重职能,并且应以前者为主,兼顾后者。也就是说,土地储备机构要在充分发挥储备土地对市场的调控功能下,才能考虑其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该机构不可能是企业,只能是行政单位或经授权的事业单位。但在实践中,很多城市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做法与此相违背。他们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储备土地时,片面追求高出让金,使广大开发商和居民...  相似文献   

8.
1996年,中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成立于上海;2001年,国土资源部正式全面推广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十五年来遍布全国的城市土地储备机构已达2000多家,这是中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从初生到探索再到成长的过程。尽管在政府主导程度、机构职责权限等方面各地的具体操作模式还有诸多不同,但纵观国家政策发展方向,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趋势也得以逐渐清晰,即以政府导向的市场化运行方式完成土地一级市场“征、购-储备-有偿出让(主要是招拍挂出让)”的主要职能,使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规范化纳入其中而成为具有价值连续性的一条调控主线,达到土地利用可…  相似文献   

9.
土地储备机制是我国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目前全国有70多个城市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在规范土地市场、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时间不长,理论指导和法律规范还十分缺乏,也无较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所以怎样以适当的方式和价格、在适合的时间、按照适宜的数量取得储备土地,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直到1996年上海才率先成立了我国内地的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现在,土地储备已经成为我国土地市场建设与土地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由于我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措施还不完善,经验还不够丰富,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1.城市一级土地市场未完全垄断。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虽被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诞生;1997年8月,杭州土地储备制度开始启动,其建设成果和经验在1999年全国土地集约利用市长研讨班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99年6月,国土资源部以内部通报形式转发《杭州市土地收购储备实施办法》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通知》,并向全国推广杭州、青岛两市开展土地储备的经验;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务院15号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从此,众多城市纷纷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99年安阳市就提出了“控制总量、审核用量、盘活存量、适度增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并出台了《安阳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在河南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城市土地储备机构,实现了政府对土地供应的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共储备土地3063亩。在土地供应方面,建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市场,对经营性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比例也由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前的1宗提高到目前的93%。 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于培育和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落实城市规划,增加政府土地收益,显化土地资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建设等方面具…  相似文献   

13.
1996年8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诞生;1997年8月,杭州土地储备制度开始启动,其建设成果和经验在1999年全国土地集约利用市长研讨班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99年6月,国土资源部以内部通报形式转发<杭州市土地收购储备实施办法>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通知>,并向全国推广杭州、青岛两市开展土地储备的经验;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务院15号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从此,众多城市纷纷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至2001年11月,全国30个省市区(除西藏外)已建土地储备机构1002家.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发展中心.之后,土地储备机构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土地储备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地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国家规范和有效管理土地市场的必要手段.土地储备机构实质上是政府的委托机构,通过征用、收购、收回、置换等方式,将土地使用者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纳入土地储备库,然后进行土地整理和开发,将"生地"做成"熟地",有计划地通过公开招拍挂将土地投放市场,以达到政府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目的.土地储备机制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产物,在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一种创新,随着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立,各地竞相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大力开展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大城市中出现第一次房地产开发热潮,城市中大量土地闲置,资金周转不灵,耕地数量大幅度下降。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经济运行趋向平稳,1996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从此拉开了我国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17.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对解决城市中闲置、废弃、低效土地的利用,防止城市建设无序向外扩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比研究中美土地储备制度,探索土地储备发展规律,对进一步加强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快速城市化所需建设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美土地储备制度对比土地储备目的提高土地效率与增强土地调控美国的土地储备是指对城市闲置、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国土资源》2005,(7):52-54
建立和完菩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市场化和强化土地市场管理的基本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型、市场化运作、市区两级机构联手合作的土地储备机制。实施土地储备中长期规划和战略,有赖于土地储备机制、法规政策制度、运作载体和专业机构、政府行为与市场化运作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此,本文从土地储备机制研究角度,主要阐述瑞典土地银行建立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土地储备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储备机制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一大创新,近年来不少城市已开始实行。我市从1999年以来也陆续建立了这一机制,并于2001年4月建立了宁波市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对土地储备这一新生事物进行了积极的的实践和探索。至今,全市已建立土地储备机构9个,编配工作人员56名;收购储备土地168幅1071公顷,用于土地收购储备资金近55亿元;已出让74幅422公顷,合同出让金75亿元。其中市级已收购储备土地25幅377.8公顷,用于土地收购储备资金43亿元;已出让9幅136.7公顷,合同出让金37亿元。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对于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给稀缺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土地储备机构应运而生,而土地储备机构的运行和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因此,拓展土地储备机构的融资渠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城市土地储备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储备融资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后对土地储备的几种融资渠道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