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山地灾害由岩崩、滑坡和泥石流三类灾害组成。在我国西南,隆冬少雨季节出现这类山地灾害是罕见的。这次山地灾害正是发生于1988年1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究其原因是,当地某些较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采煤不当,促使山体岩崩崩积物逐年加载,进而引起滑坡、泥石流的发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合人民币58.6万元。对此种山地灾害宜采取以避害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6年11月9日21时56分(北京时间)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MS6.1地震, 震中位置为31°43′N, 123°04′E. 这次地震主要波及中国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两省, 其中长江口及杭州湾地区震感较强烈. 上海市普遍有感, 高层建筑反应强烈. 刘昌森等对这些地区作过研究(刘昌森, 金胜, 1998;刘昌森等, 1999). 此次地震还跨过海域, 波及到彼岸的韩国境内, 也是高层建筑反应较强. 本文记述了该地震对韩国的影响, 并与华东地区进行对比, 勾画出统一的等震线图.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物质基础、动力来源和激发条件,阐述了滑坡形成过程、活动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采取地表排水、前缘固坡防冲、抗滑桩锁定滑面的综合措施治理滑坡。  相似文献   
4.
根据宁南县城后山垂直剖面观测资料,对本区降雨的垂直变化及泥石流激发雨强作了探讨。当地暴雨泥石流发生所需的10分钟雨强i_(10min)和前期降水量Pa组合为::i_(10min)≥15mm∩Pa≥50mm,或i_(min)≥10mm∩Pa≥65mm,或i_(10min)≥5mm∩Pa≥90mm。超过上述各组合值就有可能暴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苍山十八溪发育十分典型的水石流,流动时表面为高含沙洪水,底部为粗相沙砾和巨石,固液两相离析为非均质两相流。流体具有很大的动能和冲击力,对富绕的苍洱平坝区造成危害。为了治灾除害,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对防治目的、治理目标、防治方针与方法,以及实施顺序、程序、方案、技术措施等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浅论泥石流防治的实用性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提出泥石流防治的实用性原理:抑制泥石流发生原理、减弱泥石流活动原理、泥石流危险区防护原理。并结合实例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7.
1970年后盐井沟矿山泥石流频发。1986年以来建成的治理工程有:排土场导流堤,5号格(?)坝,3号拦沙坝,并正在开展着生物治理工程。综合治理工程发挥了良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16 6 8年 7月 2 5日中国山东省郯城MS8 5大地震是中国东部地区发生的最大的历史地震 ,有感半径 80 0多公里 ,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 1 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山东省郯城、沂州、莒州破坏最重 ,历史记载城廓、公廨、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 ,并伴有大规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涌水喷沙等现象 ,历史记载共压毙 5万余人。该震极震区几何中心在郯城 ,烈度达XI度以上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1 995)。该巨震影响范围不仅限于中国东部诸省 ,还跨越黄海 ,波及韩半岛的广大地区 ,而且在韩半岛西北海岸形成了海啸。1 韩国历史文献关于该…  相似文献   
9.
1986年10月20-24日,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于成都召开。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我国泥石流研究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与会代表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有180余人之多。代表人数为历届同类会议之冠,会议规模空前。 代表中既有泥石流学科带头人,又有长期从事泥石流工作的实干家,还有刚出校门的泥石流队伍的生力军。与会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会议收到论文128篇,其中不少论文资料丰富,观点新颖,有新创见,水平较高,引人注目,显示出我国泥石流研究工作的蓬勃开展,泥石流学科变化的日新月异影响深远。 纵观五天会议,使代表们感受很深的事情有:  相似文献   
10.
宁南县城后山有8条泥石流沟。其中3条一旦暴发泥石流,就直接威胁着县城的安全。为使县城免遭泥石流为患,1985—1989年县上在有关科研单位参与和支持下,对后山泥石流采取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预警、管理措施,加以综合治理。治理工程取得的防灾效益、水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