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自1986年10月20日在成都开幕以来,经过五天的学术交流,今天就要闭幕了。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就本届会议进展情况和今后工作,向大会作简要总结。 这次会议是继1980年4月第一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之后,又一规模宏大的全国性泥石流会议。来自全国泥石流科研、教学、勘测、设计、管理和防治实践第一线的80多个单位180多名代表(其中正式代表128人,特邀代表10人,列席代表50多人)欢聚一堂,交流了六年多来我国泥石流研究和防治方面的丰硕成果,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  相似文献   

2.
1982年11月22—27日在兰州举行了甘肃泥石流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甘肃泥石流研究会(即原甘肃泥石流研究联络组)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105人,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代表57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内容含泥石流基本性质、泥石流沉积环境,泥石流防治经验,泥石流基本理论和泥石流模型试验等。在会上放映了三部泥石流资料影片(其中之一是1982年刚摄制的《宝成铁路北段泥石流及其治理》样片)和一些泥石流考察和研究的幻灯片。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全省泥石流防治及学术交流现场会于10月14—19日在四川南坪县召开。会议内容有:1.验收南坪县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程;2.总结泥石流防治经验,进行学术交流;3.成立四川省地理学会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全省16个地州市及18个泥石流重点县的代表,有关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省级机关、出版部门、有关部队及兄弟省的代表共12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或报告计20多篇。 会议由以省人大常委冀文广同志为首的领导小组主持,刘纯夫副省长会前曾到南坪参观过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4.
1985年1月7—1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美日三方减轻多种自然灾害的工程科学讨论会。会议代表70余人,提出论文40多篇,除中美日的科学家外,还邀请了意大利和奥地利的专家参加。这次会议共有四个专题: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洪水及台风。 会议除涉及上述四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分布外,还涉及到预防、减轻这些灾害的工程措施特点、结构及新材料等方面。 我所有四名代表参加了滑坡和泥石流专题组,并在会上宣读了两篇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论文。 在会上各专题组充分讨论了继续合作的必要性和办法。以第二专题为例,通过三方科学家的讨论、协商,计划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于1980年4月间在成都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来自铁路、公路、航运、矿山、城建、工程兵、水利、水电、地质、地理、水文、气象等部门70个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120多篇,有13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  相似文献   

6.
熊运实 《地理研究》1990,9(1):97-98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会议于1989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120名代表分别来自31所大学和11所科研机构,共收到论文160余篇,论文采取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及大会总结相结合的方式。许多地理界老前辈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地理学的前景、理论与应用及地理人才的培养,同时为1990年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地理学会亚太会议遴选出一批优秀论文。从大会提交的论文和讨论情况来看,代表们对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发展方向、地理学的理论思维及地理教育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持的全国泥石流防治经验交流会,于1981年11月17日至23日在云南省东川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85个单位的地学专家、水文泥沙专家、工矿交通方面的工程技术专家和泥石流专业研究人员100多人。会议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共同主持的“全国蒸发研讨会”于1991年9月21—21日在山东省禹城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科研、教学、生产和出版等有关部门48位代表,其中中青年代表约占40%。会议收到论文25篇。会上,代表们对我国目前蒸散研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于1978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120多个单位的代表180人,其中列席代表20人。会议参加单位之多和出席代表之广超过了前两届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于1978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120多个单位的代表180人,其中列席代表20人。会议参加单位之多和出席代表之广超过了前两届会议。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热烈欢迎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在四川召开,向到会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四川是个大省,全省共有215个县及相当于县的市区级单位。在190多个县里,有130多个县境内有泥石流活动,占到县份总数的  相似文献   

12.
亚洲中部地区水资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于1993年10月5—16日在中国乌鲁木齐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新疆水利厅、新疆国土局、新疆科委和啥萨克斯坦科学院、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哈萨克斯坦科学院水文地质与水文物理研究所、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委员会、哈萨克斯坦泥石流防治指挥部共同主办。到会正式代表74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毛德华研究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3篇,有35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这些论文已被收入用英、汉、俄三种文字编印的《亚洲中部地区水资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最近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会议。出席会议代表共160人,来自中央和27个省、市、自治区制图生产部门、地图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和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78年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之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地图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77篇。这些论文涉及地图学理论,普通地图和专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  相似文献   

14.
首届全国泥石流、滑坡防治学术会议,于1993年9月14日至17日在昆明召开。会议由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云南省科委、云南省计委组织,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云南省计委国土办、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主办。出席会议的84名代表分别来自国家有关部门及11个省、市(北京、云南、四川、陕西、青海、河北、辽宁、山西、甘肃、江西、台湾等)的53个单位,其中有我国老一辈的泥石流、滑坡专家、水土保持专家、水利工程专家和管理专家,也有一大批年轻泥石流、滑坡专业学者和来自滑坡、泥石流防治实践第一线的技术骨干与管理干部;日本的滑坡工  相似文献   

15.
我首先代表中国科学院对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四个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研究协调中心和成都科技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联合筹备组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向省市领导给予会议的指导和支持深表感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李宝田 《地理研究》1990,9(1):100-100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5日—7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7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民政部副部长张德江当选为会长。理事会由63位同志组成,左大康等17位同志任常务理事。大会还一致同意聘请我国老一代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谭其骧和城市规划专家周干峙为研究会顾问。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了63篇论文。有31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到行政区划战略研究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地理界科技青年联合会于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青年学术讨论会。共有近30个单位的1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向大会提交了139篇论文。许多地理界老前辈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辽宁省生态学会、北京大学地理系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组织的“首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6—8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的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多篇,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林业、牧业、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学会于1987年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经济地理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冶区的地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计划部门的近8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和商业地理方面的问题。会议收到论文72篇,这些文章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工作者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部分论文还回顾、总结和探讨了诸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0月11日至16日,在我国西陲边城伊宁市召开了全国应用雪冰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首次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召开的我国积雪和水面冰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90多人,收到论文摘要76篇,论文全文40余篇。代表们热烈讨论了近十几年来,我国积雪和水面冰(即河、湖、海冰和水库冰)研究为四化建设服务方面的新成就,标志着我国雪冰研究走向独立发展的新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