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理论框架、模型体系及评估体系。从系统的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剖析,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三要素、三层次构成的多维立体的社会发展系统;在技术方法上,采用了以“3S”技术为支撑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模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上,从目标层、系统层、变量层、指标层四个层次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峰丛洼地坡面流径流过程——以丫吉试验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裸露型和土壤植被覆盖型两种峰丛洼地地貌结构.通过降雨量、pH、电导率(Ec)、CO2分压和流量的过程线来分析降雨中详细的产流过程.裸露性坡地因包气带结构简单仅存在局部的超渗产流和表层岩溶带的回归流.水化学性质较稳定;有土壤植被覆盖的坡地的产流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补偿阶段(可出现超渗产流)、饱和径流阶段、稳定阶段,补偿阶段仅在降雨强度大于入渗强度时可产生坡面流,饱和径流阶段坡面流流量与降雨强度成正比.稳定阶段坡面流流量趋于稳定,不随雨强的变化而变化,坡面流的水化学性质变化剧烈,pH、电导率(Ec)、CO2分压基本上同步变化,水漫(T)在降雨前期变化规律不明显.后期与pH、Ec等呈相反变化.  相似文献   
3.
萨尔托海超基性岩体是工作了27年的老铬铁矿区。1985年夏、冬,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工作,分别发现了金刚石和辉砷钴矿,并鉴定出碳硅石。本文仅对上述矿物的发现经过及测试数据作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市城乡结合区为研究对象,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总量表征区域综合质量,通过修正引力模型测算2017-2019年城乡结合区内在关联度,分析空间联系综合强度和社会经济区位度时空演变趋势.实验结果表明:1)2017-2019年青岛市城乡结合区面积增长25.56%,土地集聚效率提高,协同发展程度增强,总体上西部地区扩张规模最大;2)青岛市城乡结合区空间联系强度逐年提升,但各区域发展仍不均衡,空间联系发展模式由城阳区-即墨区"双核式"演变为城阳区-即墨区-李崂区-黄岛区-胶州市"多核式";3)青岛市城乡结合区联动发展性有待提高,社会经济区位度变化表明,西部和北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生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对于生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In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对胶东半岛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甄别生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探究胶东半岛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一直是胶东半岛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该地区整体土地转移的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建设用地的转入和耕地的转出尤为突出;胶东半岛5个年份的生境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565、0.560、0.552、0.548、0.545,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区域的面积占比大小依次为:中等、高、低、较高、较低;中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减少最多,而低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增加最多,内陆区域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小且分散,而生境质量低值区分布相对集中且呈块状、片状;生境质量指数变化速率在减缓;不同区域中,生境质量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不同,建设用地增加是胶东半岛地区生境质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滨海湿地增加提高了局部区域的生境质量。本研究将为胶东半岛地区土地的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关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谢学锦  常勇  程志中 《地质通报》2013,32(10):1485-1492
《史记》记载秦皇陵中存在大量的水银,考古学家对此存在较大的争议。利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方法证明,在秦皇陵中有水银存在,汞气测量在秦皇陵中存在非常强的汞异常。通过理论推算,若真如记载秦皇陵中以山水为百川,则其用量为300~2500t,如此巨大的水银从何而来?通过对古代几个汞矿的分析和地球化学块体推算,单靠陕西省旬阳公馆镇的汞矿无法供给如此巨大的水银,而重庆酉阳的地球化学块体蕴含巨量的汞,可能也是秦皇陵中水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岩溶管道中溶潭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构建水箱-管道系统,在不同管道结构和水流条件下进行定量示踪实验并得到相应的穿透曲线(BTCs);采用Qtracer2软件分析溶质运移参数,采用滞后系数R分析实验结果与一维经典对流弥散方程解析解之间的差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箱数量的增加,示踪剂(NaCl)峰值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弥散系数和弥散度逐渐增加,穿透曲线拖尾逐渐增长,表明水箱的瞬态存储使溶质运移滞后;与不对称水箱相比,对称水箱BTC拖尾较长;峰现时间随着不对称水箱数量的增多明显滞后;出口流量增加时,弥散度减小,BTC拖尾变短。一维经典对流弥散方程解析解仅对单管道最大流量条件下的BTC拟合较好,对流量较小的单管道和水箱-管道系统的BTC拟合较差,需研究适用的模型解释其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化学方法识别岩溶水文系统中的径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暴雨中的野外观测,确认了桂林丫吉试验场S31泉岩溶水文系统中多种径流形式:表层岩溶带管道流、回归流、坡面流和壤中流。现场测量发现不同形式径流的水化学特征(pH、电导率、Ca2+、HCO-3)存在差异,Ca2+的质量浓度相差最大可以达到3倍。从CaCO3-H2O-CO2平衡体系来看,CO2分压(pCO2)对径流的水化学特征具有控制作用。在大气pCO2影响下的岩溶水矿化度较低,而土壤空气pCO2达到2.7%,是大气的近百倍,其影响的径流矿化度较高。鉴于大气中和土壤中pCO2的显著差异,从水化学特征上将径流分为2类,并且认为它们构成了系统出口洪水的2个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化学方法计算出S31岩溶泉洪水时的径流构成。结果表明,在暴雨的情形,由大气pCO2环境产生形成的岩溶水的比例占到泉水总量的70%,进一步证明了快速流在岩溶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常勇  何宗宜 《测绘通报》2005,(11):54-57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图像或其他信息有机、实时、动态地叠加到用户所看到的真实世界中的一种技术,户外增强现实是近年来增强现实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回顾近年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TK GPS和测角传感器相结合的户外混合增强现实系统,探讨在地下管网3维可视化中的应用,并在室内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徐佳佳  赖勇  崔栋  常勇  蒋林  舒启海  李文博 《岩石学报》2009,25(11):2957-2972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旗道伦达坝中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矿体主要产于粉砂质板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属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温度区间分别为388~>500℃、302~463℃、179~359℃.钨-锡矿化主要发生在中阶段、铜矿化主要发生在晚阶段.初始成矿流体为CH_4-CO_2-H_2O-NaCl体系,随着温压降低,CO_2、CH_4大量逸失,而演化为H_2O-NaCl体系.流体盐度变化范围大,但从早到晚逐步降低.流体临界分离导致钨、锡矿化;流体CH_4、CO_2逃逸和大气降水热液混入导致铜矿化.黑云母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导致了成矿流体的聚集,而粉砂质板岩有利于成矿流体封闭,致使二者接触带成为有利的成矿和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