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ase experiments of monthly predictions of eight winter months during 1976-1977 and 1982-1983 El Nino events are performed by using a three-layer anomalous filtered model (AFM), in which transient Rossby waves are filte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predicts successfully the large-scale patterns of the monthly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observations and predictions are basical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ersistence predictions. By comparison with the anomalou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GCM) the AFM gives almost the identical results, but the computation time required for running the AFM is nearly 100 times less than that required for running the AGCM.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layer model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one-layer model. In the meanwhile, four seasonal forecasts are also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ame model. It seems that the AFM possesses potential ability in predicting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omalies.On the basis of  相似文献   
2.
西宁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浓度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2005年9月至2007年7月在西宁获得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受当地冬季取暖和冬季逆温出现频率高的影响, BC浓度的月际变化规律明显, 且变化幅度大, BC浓度高值出现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低值出现在5-8月;日平均浓度为4 240.1 ng·m-3, 其变化范围为957.5~11 045.5 ng·m-3. 受局地人为活动和大气垂直对流扩散等影响, BC浓度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值特征, BC高浓度出现在7:00~12:00和18:00~24:00, 而低浓度一般出现在14:00~17:00和02:00~05:00时段. 与相距90 km的瓦里关全球本底站相比, 西宁BC日平均浓度偏高约13倍, 且月际变化差异大, 但与国内部分城市相比还是较低(除西藏拉萨外).  相似文献   
3.
地面风对瓦里关山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1994年7月至1996年12月大气CH4和地面风现场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站(36°17′N, 100°54′E,海拔3816 m)地面风变化对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风向、风速和垂直风向、风速的变化对大气CH4观测值的影响在春、夏、秋、冬季有明显不同,水平风向NE—ENE—E为CH4测量最主要的局地影响非本底扇区,静风及水平风速大于10 m/s、垂直风速大于±1 m/s对观测结果都有较大影响;由的统计平均还给出了此段期间瓦里关大气CH4在不同季节的浓度分布范围和日变化类型,并分析了可能成因;将地面风数据作为大气CH4本底资料的过滤因子之一,提出了适用于不同使用目的和要求的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H4本底数据筛选方法,本底数据留存率约为原始资料量的50%。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中西部地区(21~36N, 98~112E)193个地震台在1992~1999年间记录到的9 988次地震的Pg和Sg震相走时的读数资料,用Roecker的SPHYPIT90程序,反演了该地区三维地壳P波速度结构,并用SPHREL3D90程序进行了地震的重新定位.反演结果揭示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地震P波速度结构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些不同深度上波速的横向变化多以该地区的活动断裂为分界线.可以看出活动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速度反差.通过重新定位,得到了6 459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这些精确定位的地震震中明显沿该区活动断裂呈现条带状分布,其范围和尺度清晰地表示了这一地区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的紧密关系.其中,82%重新精确定位的事件的震源深度在20 km以内. 这一结果与笔者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的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IntroductionUnderstandingthemechanismofcontinentalearthquakesisveryimportantforseismichaz-ardpreventionandearthquakeprediction.Themodernseismotectonictheoryandtheideaofearthquakepredictionaredevelopedmainlyfromthestudiesoninterplateearthquakes,whicharedifficulttoexplainthephenomenaofintraplateearthquakes,suchasthecontinentalearthquakesoccurredinChinesemainland.Whiletheinterplateearthquakesoccurredalongtheplatebounda-ries,theintraplateearthquakesdistributediffuselyintheinterioroftheplates.Thus…  相似文献   
6.
A CASE STUDY ON SANDSTOR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favourable synoptic situation and climate background for a sandstorm process,which occurred in theperiod 9—16 April 1988,have been studied through analyzing weather maps,meteorological elements,satellitecloud pictures and sandstorm trajectories.The sand dust origin area,the directions and the paths of sanddust transport,and the extent the sand dust reached are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f measurments and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and dust particles is 10 times greater than the normal.It is also shownthat the elements in the sand dust are lithophylic and come from natural source throug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sand dust,so that the sand dust has not been polluted by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初步揭示了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一些特征,其中包括元素浓度及其变化、富集因子和气溶胶来源等。  相似文献   
8.
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进行大气CO2本底浓度的测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按WMO关于开展全球CO2监测的要求,在对引进设备进行改进的情况下,建立了我国开展大气CO2本底浓度连续测量的红外气体分析测量系统及有关方法。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1ppm,完全满足全球本底测量的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国际可比性。在此基础上,首次取得了我国大陆上空大气CO2的本底浓度资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土壤CO2通量有助于准确估算该区域的土壤CO2排放, 对认识高原土壤碳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土壤CO2通量进行了定期观测, 结合气象和土壤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整个观测期高寒草甸土壤表现为CO2的源, 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范围为2.52~532.81 mg·m-2·h-1. 土壤CO2年排放总量为1 429.88 g·m-2, 年均通量为163.23 mg·m-2·h-1; 其中, CO2通量与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活动层表层2 cm、10 cm、20 cm、30 cm 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盐分均显著相关. 2 cm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和总辐射、空气温度、2 cm土壤盐分分别是影响活动层表层2 cm土壤完全融化期、冻结过程期、完全冻结期、融化过程期土壤CO2通量的最重要因子. 在完全融化期、冻结过程期和整个观测期, 拟合最佳的温度因子变化分别能够解释土壤CO2通量变化的72.0%、82.0%和38.0%, 对应的Q10值分别为1.93、6.62和2.09. 冻融期(含融化过程期和冻结过程期)和完全冻结期的土壤CO2排放量分别占年排放总量的15.35%和11.04%, 在年排放总量估算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我国4个国家级本底站大气CO_2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2是影响全球温度的主要温室气体,其浓度变化状况能反映出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以中国气象局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4个国家级大气本底站为研究基地,每周一次进行Flask瓶采样/实验室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2浓度分析.根据2006年9月~2007年8月期间观测资料,并结合瓦里关长期在线观测数据处理经验,对大气CO2采样分析数据本底浓度筛选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我国4个典型区域大气CO2本底浓度特征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可以为深入了解我国典型区域温室气体浓度现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瓦里关、上甸子、临安和龙凤山站大气CO2浓度水平分别为383.5,385.9,387.8和384.3ppm.瓦里关站大气CO2浓度变化较为平稳;而上甸子和临安两个区域本底站分别受到京津塘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浓度波动较大;龙凤山站由于受到植被光合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大气CO2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