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但是硅化碳酸盐岩的出现不仅使原始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和沉积模式有待系统研究,还给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基于古地貌、壁芯薄片、测井响应等数据,分析了坎波斯盆地东部下白垩统硅化碳酸盐岩原始沉积的古水介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微相,厘清了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起相应的沉积模式。借助Fischer曲线可将硅化碳酸盐岩发育段划分为一个可容空间由大减小再增大的三级旋回,湖平面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湖盆中央古隆起周缘类似远端变陡缓坡,发育了灰泥坪、藻礁、颗粒滩、滩前前积体和滑塌体等5种沉积微相;古地貌决定了藻礁和颗粒滩发育在构造高部位的相对深水区,同时受湖平面变化而发生垂向互层叠置;该段碳酸盐岩沉积时期,湖平面至少出现过两次下降、三次上升,可以划分为高位湖退、低位湖退、低位湖侵、高位湖侵四个演化阶段。研究成果为湖相碳酸盐岩硅化成因分析、硅化作用过程研究及硅化碳酸盐岩中有利储层的寻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利用区域地质、地震以及钻井资料,对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海上坎宁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以及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陆内裂陷期、克拉通边缘坳陷期、被动裂陷期和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主要充填了中生界沉积地层。目前,已证实发育2套生储盖组合,已发现油气均集中在三叠系含油气系统中,平面上仅在Bedout坳陷内分布。盆地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Bedout坳陷以及Rowley坳陷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用全自动的方法将常规的GIS数据转换成3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传统的2维方式的展示形式已不能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测量专业用户,GIS中的符号表示法,不仅理解困难,而且难以接受.其结果是很难将GIS像计算机那样广泛地推广开来.这种局面已被许多GIS的开发者认识到了.目前,已有产品如用于Helava-Leic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软件包Socet-Set,能够让作业员在工作站上测量的同时,适时地将建筑物转换成3维模型;又如加拿大的Optech公司,利用激光技术,在飞行的过程中,用获取的信息产生3维模型等.  相似文献   
4.
北卡那封盆地中上三叠统Mungaroo组发育巨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Mungaroo三角洲。利用钻井、岩心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Mungaroo三角洲划分为近端三角洲平原、远端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4个沉积亚相,其中近端三角洲平原与远端三角洲平原亚相分布广泛,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亚相欠发育。陆源有机质分析表明:(1)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在环特提斯洋巨型季风洪水的影响下,泥炭沼泽普遍遭受冲刷改造,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分散有机质,仅远端三角洲平原发育薄煤层;(2)不同相带受季风洪水的影响差异较大,近端三角洲平原受洪水改造强烈,砂砾岩发育,夹薄层泥岩,泥岩中有机质显微组分主要为惰质组,镜质组大部分遭受氧化;(3)远端三角洲平原的沼泽沉积尽管受到洪水频繁冲刷,但仍发育多套薄煤层,泥岩中陆源有机质最为丰富,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4)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相带窄,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含量较低。远端三角洲平原烃源岩有机质生烃潜力最大,除发育广泛的薄煤层外,暗色泥岩中平均TOC含量可达4.11%。上述沉积相带与陆源有机质分布规律体现了强季风洪水影响下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5.
North Carnarvon盆地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富气盆地之一.三叠纪North Carnarvon盆地属于克拉通边缘坳陷,地层厚度巨大且平面分布广.中三叠世晚期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发生强制性海退,造成North Carnarvon盆地沉积格局发生转变,沉积环境由滨浅海突变为海陆过渡环境,从而沉积了两套差异性明显的地层,即Locker shale 和Mungaroo组.本文从宏观和微观、有机与无机入手,阐述了Locker shale 和Mungaroo组的古地理背景、沉积充填演化及其相关的烃源岩与有机质显微组分发育特征.宏观上,Mungaroo组发育大型三角洲,中粗粒分支流水道砂岩与暗色泥岩频繁互层,其中近端三角洲平原泥岩厚度较薄,薄煤层只局部发育,陆源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TOC含量为1.59%;远端三角洲平原泥岩厚度较大,薄煤层广泛发育,陆源有机质含量高,TOC含量最高,达4.11%;三角洲前缘泥岩厚度较大,陆源有机质含量低,TOC含量低,为1.05%.Locker Shale以滨浅海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小型三角洲,其中开阔浅海亚相烃源岩厚度较大,前三角洲、滨浅海、开阔浅海三个亚相TOC含量相当,平均值为1.16%.微观上,Mungaroo组由近端平原亚相—远端平原亚相—前缘亚相壳质组含量逐渐增多,镜质组先增加后下降,惰质组先减少后增加;远端三角洲平原镜质组含量最高.Locker shale由前三角洲相—浅海相壳质组增加,镜质组和惰质组均减少.研究区三叠系烃源岩及有机质显微组分的分布规律与特提斯南缘特殊的古地理、季风洪水的古气候背景密切相关,Mungaroo组的远端三角洲平原为最有利的烃源岩发育环境. North Carnarvon 盆地三叠系岩相古地理格局与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体现了温室气候效应下阵发性水流主导的沉积特色,为类似地质背景下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塞尔西培-阿拉戈斯盆地是巴西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全面总结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预测了勘探方向:①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过渡期烃源岩最为重要,裂谷期次之,漂移期烃源岩生烃潜力最小。②盆地发育3套储层,分别为裂谷早期的三角洲-风成砂岩、裂谷晚期的河流-三角洲相砾质砂岩或砾岩和漂移期的浊积砂岩。目前3套储层均已证实。③最终优选出2套潜力层系的有利区带:盐下裂谷层系有利区带在北部和中央隆起带;盐上漂移层系有利区带在塞尔西培次盆地南部深水以及Sao Francisco河口外深水区域。  相似文献   
7.
对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三叠系古构造、古气候及古沉积等的系统分析表明,北卡那封盆地三叠纪时期位于环特提斯洋季风影响的海洋性潮湿气候带,地形宽缓,构造稳定,物源供给充足,发育了独具特色的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Mungaroo三角洲。三角洲发育广阔的三角洲平原相带,平原相带上煤层、碳质泥岩广泛发育,暗色泥岩中陆源有机质含量高,季风影响下洪泛作用频繁,使得中粗砂岩与富含陆源有机质泥岩频繁互层。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为北卡那封盆地天然气富集提供了优质的气源岩、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同生断层的发育为天然气提供运移通道同时也形成大量的构造圈闭。综合研究表明盆地中Exmouth高地北部构造带是三叠系下一步重点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8.
测井曲线R/S分析能够有效地表征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以往研究中单独运用声波曲线进行R/S分析并不能规避岩性变化对声波曲线的影响。采用重构曲线(AC-GR)进行R/S计算,能够有效地反映裂缝发育程度和位置。另外,统计表明裂缝发育层段裂缝密度同重构曲线的分形维数D平均值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在划分流动单元过程中,除选取常用的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参数外,还选取重构曲线(AC-GR)的分形维数D进行综合聚类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11储层为例,按其综合渗流能力将其划分成4类流动单元:第1类主要位于主河道汇流处,基质物性好,有效厚度大,裂缝较发育;第2类主要位于主河道,有效厚度较大,裂缝发育程度一般;第3类位于河道侧翼,有效厚度小,裂缝发育;第4类零星分布,基质物性较差,裂缝不发育,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9.
天然锰氧化物广泛存在于地表多种生态环境中,了解其形成过程对于厘清地表物质演化与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次开展了在常见氧化铁矿物催化作用下Mn2+的直接快速光氧化途径与反应机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水溶液体系中赤铁矿、针铁矿的光催化氧化Mn2+速率可达3.5~12.3 μM/h,可形成钡硬锰矿、斜方水锰矿等不同类型的氧化产物.反应过程中铁氧化物矿物价带上的空穴直接氧化Mn2+形成Mn(Ⅲ/Ⅳ),氧气充当导带电子的唯一受体.矿物催化剂种类和溶液化学成分能显著影响光氧化速率与最终产物的晶体结构.本研究揭示的光化学过程与地表暴露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铁锰共生现象吻合,可为揭示天然锰氧化物结构的多样性提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7,他引:15  
济阳坳陷发育两类复式温—压系统,即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和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主要生烃凹陷同一层段的温—压系统平面分区特征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变化: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促使与断层有关的油气藏富集在中浅层,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造成与断裂有关的油气藏可以发育在相对深层;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可以产生长距离运移,而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只能发生短距离运移。温—压系统控制油气藏分布,油气藏分布在相对低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