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植硅石分析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介了植硅石分析方法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植硅石的研究现状,现化性质,实验室析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将植硅石与孢粉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植硅石特有的性质,并将它运用到南方网纹红土的研究中来恢复当时的古气候,为可靠地发掘网纹红土中赋存的生物-气候信息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62.
民和盆地南缘盐锅峡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民和盆地下白垩统地层出露广泛,在其中部有一整套以水下沉积构造和其中特有的蓝灰色标志层为主体的细碎屑岩系,与上、下地层有着极大差异,命名为“盐锅峡组”。该组地层剖面连续,出露甚好,顶底清楚,具独特的岩性、岩相特征。该组岩石地层单位的正式建立,不但便于区内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需要,而且对盆内层序地层、构造演化、作用相分析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贺兰山寒武系早期苏屿口组为砂、砾混杂和不等粒结构的水下冲积扇沉积;五道塘组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台地沉积,其下部为含泥中、细粒砂屑和生物碎屑,中、上部为含不同形态的核形石碳酸盐岩组成;陶思沟组为发育水下流动波痕和水上暴露泥裂构造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系的混合沉积;胡鲁斯台组和阿不切亥组为陆表海与“风暴海”沉积.根据该区与华北地台的对比,首次提出贺兰山寒武纪早期的苏屿口组古地理面貌应是西低东高,而非传统认为的西高东低;寒武纪早期的五道塘组、陶思沟组古地理面貌则为西高东低.  相似文献   
64.
祁连山东南缘基于RGMAP的数字化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RGMAP平台下,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 结合野外路线调查、图切构造地貌剖面,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东南麓(达坂山—拉脊山) 地区典型层状地貌分布发育特征, 初步识别出了调查区的两级夷平面(一级夷平面海拔3000m、二级夷平面4000m左右)、多级山足剥蚀面(1~ 11级) 及主要入海水系如黄河及其支流, 如湟水河、大通河发育的河流阶地系列, 其中湟水河发育7级河流阶地, 黄河5级河流阶地, 黄河干流于盐锅峡段贯通之前, 湟水河一度为黄河上游源头.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本文详细描述了各级层状地貌分布特征、沉积学、形成时代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联, 说明典型层状地貌的发育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间歇性构造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祁连山东南缘第四纪以来的隆升作用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东南缘隆升是来自印度板块挤压的远程效应与该区周边地块的存在及其活动的相互制约作用而产生的挤压隆升、伸展隆升和左旋走滑隆升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志性构造及主应力分析表明, 自早更新世以来, 隆升动力机制不断发生转换, 在早更新世早期以北东-南西向挤压为主, 中更新世早期至全新世早期以北东-南西向拉张、近东-西向的拉张为主, 全新世晚期以北西-南东向左旋扭动为主.根据湟水河阶地有关数据估算出的不同时段河谷下切速率为: 1.4 1× 103 ~ 36.4ka间平均速率较慢(0.11mm/a), 36.4ka至今较快(1.5 4mm/a), 其中10.5~ 3ka间最快(2.2 7~ 2.80mm/a), 显示该区自1.4 1Ma至今构造隆升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6.
兰州—民和盆地恐龙足印化石形态具很大的不同。恐龙足印化石形态与古环境紧密相关。盆地扩张时期的滨岸环境是恐龙足印化石赋存的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67.
仙桃地区湖群不断萎缩,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持续升高,江汉湖群生态系统日益脆弱,加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演化研究、分析人类活动和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究该地区不同沉积环境的碳埋藏规律等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江汉平原重点地区(仙桃彭场镇幅和脉旺咀幅)第四纪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大型渔场、小型鱼塘、沟滩、湖泊、水稻田、泄洪道、旱地、汉水阶地8种不同沉积环境的16个关键带点位,分别测定了其表层及浅层钻孔沉积物的色素、TOC(total organic carbon,总有机碳)与TN(total nitrogen,总氮).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反映了研究区南部多湖泊区域有机碳埋藏量较高,而北部冲、洪积成因环境相对较低,与色素、TN所指示的人类活动强度和富营养化水平相吻合.湿地浅层钻孔沉积物碳埋藏速率变化整体表现为升高趋势,与色素所指示的湖泊富营养化的趋势相吻合;不同沉积环境碳埋藏速率差异较大,最高为大型渔场77.71 g·m-2·a-1、最低为汉水阶地3.61 g·m-2·a-1.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湖相沉积物中碳埋藏量相对较高,湖泊碳汇功能不断增强,这对江汉平原关键带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关键带科学是当代地球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国际上主要通过关键带监测来促进关键带科学的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在我国,关键带研究与监测还处在起步的阶段.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是中纬度地区少见的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是丹江口水库最大入库河流堵河的源头之一,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开展泥炭湿地监测的优良场所.在10多年来系统的古气候与现代过程研究基础上,我们在大九湖部署了较为系统的监测体系,涵盖了关键带的各种要素,特别是生物、水体及温室气体等方面.在监测点的设置上,既考虑了泥炭湿地内部的空间变化,也考虑表层和深部之间的关联,还设置了河流和湖泊对照点.在监测技术上,部分实现了在线高频监测,大部分达到了野外现场测试的要求.本文将对前期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对后续的努力方向进行展望.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要逐步完善监测技术和监测设施,并聚焦于泥炭湿地关键带对气候变化(如干旱)的响应,评估气候变化对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在大九湖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关键带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完善亚高山泥炭湿地关键带的理论认识,并建立合适的泥炭湿地关键带模型,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9.
利用直流电测深、环境磁学以及矿物学方法,开展对一钢铁厂周边土壤的污染评价研究,获得了土壤垂向电阻率与磁化率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随着污染土剖面的深度由底部至地表,土壤电阻率逐渐减小,磁化率和重金属含量反而增高;该变化特征反映了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与钢铁公司历年粗钢产量及武汉市历年汽车保有量的变化程度相对应。通过对污染样品的磁滞回线、热磁曲线和SEM/EDX等矿物学分析,污染样品的矿物成分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以准单畴(PSD)颗粒存在,形貌特征和物质成分与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磁性颗粒明显不同。由于土壤的电性与磁性都具有良好的污染程度指示作用,所以土壤的电性与磁性研究可以应用于土壤污染程度的评价,两者联合运用可大大提高土壤污染程度评价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0.
14C测年和岩石学的基础上,对豫北平原全新世钻孔沉积物孢粉分析,发现了蒿属、藜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香蒲属6大科属草本,桦属、栎属、榆属3大科属阔叶类,以及裸子植物和蕨类各2种。孢粉含量具有6阶段的组合特征,分别对应6个时期的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10 200~8 200 cal BP,气候冷湿,8 200 cal BP处指示了一次较大的降温事件;8 200~4 000 cal BP,温湿条件有波动,整体上显示了全新世中期整体暖湿气候的特征;4 000~3 300 cal BP,湿度较4 000 cal BP时降低,气候由冷湿向冷干转变;3 300~2 400 cal BP,整体呈寒冷干旱的气候特征;2 400~1 350 cal BP,温度小幅回升,降水增加,气候变暖变湿;1 350 cal BP迄今,温度小幅回落,气候较为干凉。总体上呈“凉湿-暖湿-凉干”的变化特征,各对应时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别呈现出“欠兴旺-兴旺-衰落”的景象。全新世气候的变化对古文化的兴衰演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温度和湿度升高时期,受水热配置影响,喜湿热动植物增多,植被茂盛,原始农牧业生产力上升,物质相对丰富,人口增加,文化遗址单个规模、密度增大,显示出古文化兴旺的景象;反之,原始农牧业生产力下降,物质相对匮乏,文化遗址单个规模、密度相对变小,显示出古文化衰落的景象。本文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原地区中、晚全新世古气候变化与古文化兴衰之间有着很好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