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50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1556篇
海洋学   38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redox cycle of iron and manganese is a major geochemica process at the boundary layers of lake sediments.Lake Aha,which lies in the suburbs of Guiyang City,Guizhou Province,China,is a medium-sized artificial reservoir with seasonally anoxic hypolimnion,Long-term sedimentary accumulation of iron and manganese resulted in their enrichment in the upper sediments,In the anoxic season,Fe^2 and Mn^2 ,formed by diological oxidation,would diffuse up to overlying waters from sediments.However,the concentration of oxidation,would diffuse up to overlying waters from sediments,However,the concentration of Fe^2 increased later and decreased earlier than that of Mn^2 .Generally,sulfate reduction occurred at 6 cm below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Whereas,in the anoxic season.the reduction reached upper sediments,inhibiting the release of Fe^2 ,The Fe concentration of anoxic water is quickly decreased from high to low as a result of reduction of the suplhur system.  相似文献   
82.
关于风化作用涵义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士范 《贵州地质》1997,14(1):64-70
风化作用是指受太阳能,大气,大气水影响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化学的综合作用,使一部分物质溶解淋失,另一部分物理残留,低价元素矿物氧化成高价元素矿物,形成氧化带(风化带),过去只知道范围只包括“暴露在地表面”这一部分,没有包括地表面以下的“氧化改造带”由于两者都是大气水(天水)组成。其物,化性质相同,都含游离CO2,O2气体,从地球化学的意义来说,实际是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作用,这种大气水中除了含有  相似文献   
83.
郝瑞霞  关广岳 《地质论评》1997,43(2):167-172
通过对碳酸锰氧化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讨论,建立了一种适合于锰氧化过程的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硫酸锰氧化过程作了热力学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锰氧化过程是矿物组合的变化过程,也是锰自身价态的转为过程,整个过程既存在平衡状态,又存在非平衡状态,是一个不可逆的,多相的复杂反应。  相似文献   
84.
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化学吸附在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表面,制备得到强生物亲合性的水基磁流体。这种磁流体在磁性药物载体、磁共振造影剂和磁高热治疗肿瘤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用体系的电导和旋光度参数表征了两种氨基酸化学吸附在磁粒子表面的过程,研究了酸度、氧化钠浓度、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吸附等因素对磁流体的磁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磁测量表明,该磁流体对空气较敏感,60天后饱和磁化强度衰减17%;若保存在磨口瓶中,60天后饱和磁化强度基本不变,可应用于生物医药中。  相似文献   
85.
如何铺设价廉物关的防渗层,又不需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达到环保效果好、成本低的目的,是填埋场防渗衬垫铺设所追求的,但由于科学理论及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个目的一直没有达到。通过添加营养菌液强化厌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在实验室用土柱进行模拟实验及天然的土柱淋滤净化对比实验,研究了粘性土垫层土中添加营养菌液后,厌氧微生物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的变化,得出了加入厌氧微生物菌液后,可显著地提高微生物在土中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的结论。这为开发价廉物美的垃圾场防渗衬垫打开了思路,为有污染问题的垃圾场提供了一种用微生物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地面风对瓦里关山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1994年7月至1996年12月大气CH4和地面风现场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站(36°17′N, 100°54′E,海拔3816 m)地面风变化对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风向、风速和垂直风向、风速的变化对大气CH4观测值的影响在春、夏、秋、冬季有明显不同,水平风向NE—ENE—E为CH4测量最主要的局地影响非本底扇区,静风及水平风速大于10 m/s、垂直风速大于±1 m/s对观测结果都有较大影响;由的统计平均还给出了此段期间瓦里关大气CH4在不同季节的浓度分布范围和日变化类型,并分析了可能成因;将地面风数据作为大气CH4本底资料的过滤因子之一,提出了适用于不同使用目的和要求的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H4本底数据筛选方法,本底数据留存率约为原始资料量的50%。  相似文献   
87.
任万辉  许黎  王振会 《气象》2004,30(6):3-7
综合论述了近 2 0年来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状况 ,包括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观测 ,稻田甲烷生成的生物学机理及产生、转化、传输的机理研究 ,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 ,主要介绍了稻田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影响甲烷排放的因子  相似文献   
88.
主要介绍了近 2 0年来稻田甲烷排放的模式研究和排放量的估算以及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措施。数值模式是估算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模式的研究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介绍了几个主要的模型 ,既有物理过程模型也有经验模型。年排放量的估算范围为 6 79~ 4 1 4Tg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实验的进行估算值的精度正得到不断的提高。减排措施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必要手段 ,但是目前的减排技术均处于研究阶段 ,应用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89.
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笔者从铀成矿条件入手 ,分析了二连盆地在基底演化期、含矿建造形成期以及后生改造成矿期各阶段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认为二连盆地在含矿建造形成期是由众多分割性强的 ,构造演化和沉积变迁自成体系 ,并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特点的小凹陷所组成。同时 ,综合其他控制砂岩型铀矿的因素 ,确定了二连盆地是以发育潜水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为其主要成矿类型 ,且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具有成群成带产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
生物修复描述了在地下水和土壤中进行的微生物自然降解过程,该过程是在厌氧(缺氧)条件下进行的。自然降解过程既需要电子给予者(如氧),也需要电子接收者(如氢)。多数情况下由于这些基本要素的需要(氧或氢),土壤很快会变得贫乏,氧或氢会以最快的速度阻止自然微生物污染的扩散并达到降解目的。通过固有细菌和自然土壤过程(固有衰减)使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衰减的很大优势在于避免了昂贵的泵吸系统、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