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7篇
  免费   1673篇
  国内免费   2722篇
测绘学   1134篇
大气科学   1010篇
地球物理   1229篇
地质学   4108篇
海洋学   1553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463篇
自然地理   97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Me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major issue governing the wetland ecosystem health.The southern coastal wetland of the Qiangtang Estuary are facing unusual perturbation due to rapid development along the embayment in recent decades.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metals(Cu,Pb,Cd,Cr and Zn)in the sediment of the southern coastal wetland of the Qiangtang Es-tuary using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techniques and compared with several methods based on total metal cont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Cr,Pb,Cd and Cu in sediment,as detected using DGT,were considerab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changeable fraction and the content in Phragmites australis roots,while a weak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for Zn.Therefore,DGT analysis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potential risk of Cr,Cd,Pb and Cu for P.australis.Quantitative indices,such as DGT concentration,bioaccumulation in P.australis,geoaccumulation index(Igeo)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I),revealed that Cd was a major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 wetland of the Qiantang Estuary,especially in the upstream region,which is potentially more vulnerable to the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972.
【目的】系统评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肉不同提取物的呈味物质含量和呈味特征差异。【方法】以新鲜菲律宾蛤仔肉为原材料,采用水煮和酶解的不同提取方式,制得两种冻干粉,比较分析两者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含量的差异,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评价其对滋味的贡献,并结合感官评价法和电子舌检测法考察其整体呈味特征。【结果】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水煮提取物鲜味和甜味强于酶解提取物;鲜味、甜味和苦味是酶解提取物的重要味觉特征;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亦表明水煮提取物更接近谷氨酸钠的呈鲜特性。水煮和酶解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呈味物质由于含量的差异及呈味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水煮和酶解提取物的整体滋味存在差异。【结论】菲律宾蛤仔的呈味特性与其水溶性呈味物质密切相关,酶解提取物虽增加了氨基酸等的总体含量,但对鲜味、甜味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973.
【目的】系统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分别采用酸-酶法和热水法从外套膜中提取得到两种胶原蛋白(A-PSC(Pm)和HSC(Pm)),对其氨基酸组成、微观结构及热变性温度等理化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SC(Pm)提取率高于A-PSC(Pm);HSC(Pm)中,Gly、Glu与Arg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0.16%、17.57%和10.07%;而A-PSC(Pm)中,Glu、Asp与Arg相对含量为19.67%、11.63%和10.07%;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别显示,两种胶原蛋白均在220 nm左右有强吸收峰,且具有典型的胶原蛋白特征带(酰胺A、B、Ⅰ、Ⅱ和Ⅲ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PSC(Pm)呈致密多孔网状结构,HSC(Pm)则基本为薄片状;DSC分析结果表明,HSC(Pm)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结论】酸-酶法及热水法提取的胶原蛋白均具有类V型胶原蛋白特性,其结构特征及其理化性质均存在差异,可根据需求选择特定的胶原蛋白提取方法用以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  相似文献   
974.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净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增量、凋落量、叶虫食量和净初级生产量.该雨林年平均净初级生产量为25.764 t/hm2.a,其中各层次的净初级生产量分别为:乔木层23.972 t/hm2.a(占总净初级生产量的93.04 %)、灌木层0.749 t/hm2.a (占2.91 %)、木质藤本层0.431 t/hm2.a(占1.67 %)、草本层0.612 t/hm2.a(占2.38 %).乔木层净初级生产量分配为:凋落量11.566 t/hm2.a、叶虫食量0.694 t/hm2.a和生物量增量11.712 t/hm2.a.  相似文献   
975.
13mm低温制冷谱线接收系统和星际水分子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兴武  李素琴 《天文学报》1999,40(2):193-198
为了开拓短厘米波单天线星际分子的观测和研究,在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射电望远镜13mm低温制冷接收机的基础上,配置了声表面波频谱仪和谱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了13mm低温致冷谱线接收机.接收机前端是一个工作在低温20K的低噪声放大器,本振是22GHz的锁相源.接收机的平均噪声温度为50K.后端是一个宽带的(40MHz)高分辨率(40kHz)的声表波频谱仪.利用这套系统观测了一批已知的水脉泽源,观测系统正常,结果合理.观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天文站良好的站址和25m射电望远镜给厘米波段星际分子谱线观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76.
基于1998、2006和2013年3期水准复测资料,平差计算得到1998~2006年和2006~2013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垂直形变速率梯度。根据计算结果研究晋冀蒙地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趋势以及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分析区域垂直形变速率和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的演变。结果揭示出吕梁山地块后一时段上升速率增加、太行山地块由前一时段上升变为后一时段下降、盆地地带变化复杂的垂直形变态势。  相似文献   
977.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代谢产生的树脂聚合物形成的化石。琥珀中的有机质保存环境稳定、封闭,能很好地记载其形成时期的古植物和古环境等信息。本次研究运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稳定同位素和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琥珀中的饱和烃以二萜化合物为主(占73.45%),芳香烃以松香烷型化合物为主(56.17%);高含量的贝壳杉烷、雪松烷、扁枝烷和松香烷型化合物指示琥珀来源于松柏类植物,且以柏科植物为主。沈北琥珀的δ13C值为-22.8‰ ~ -21.2‰,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琥珀的δ13C值相似;氢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297.2‰ ~ -276.0‰),氧同位素值为17.4‰ ~ 31.6‰。琥珀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碳、氢和氧)进一步证明琥珀来源于裸子植物。琥珀的δ13C值主要与其形成时的全球气温变化和大气组成有关。沈北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植物种类(松柏类)以及植物生长的局部气温和降水条件有关。琥珀稳定碳同位素有望成为研究古气候和古大气组成的良好载体,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可以反映形成时期的古环境条件,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78.
基于2013~2016年空气质量监测台站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分解、功率谱分析、BP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数据分析方法解析了中国地区细颗粒物(PM2.5)主要模态的时空特征,并与排放源和气象场建立了相关关系,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地区PM2.5场存在两个主要模态,其中第一主模态为一致增加模态,强度中心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地区;其时间序列呈显著下降趋势。第二主模态主要表现为南北反向变化的偶极子型分布,其大值区分别位于华北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PM2.5第一模态可以看作平均态,主要受平均排放场和环流场及大地形的影响,在北方的表现更为显著。PM2.5第二模态可看作偏离平均场的一种变化态,在冬季更可能和冷空气活动有关。冷空气的强弱决定了污染累积的位置以及输送的方式,其作用是使得南方的污染明显偏离平均态,故第二主模态在南方的表现更为显著。本研究有效地利用了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大气污染的演变机理,可为进一步认清大气污染的形成规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79.
提出了一种顾及各向异性的数字水深模型插值方法,通过局部水深信息解析海底地形的微地貌结构特征,构建了顾及距离和方向的水深插值模型。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较距离反比例平方加权法能更多地保留地形信息,同时具有更高的插值精度和插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0.
霍泉灌区出流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世宗 《水科学进展》1999,10(4):382-387
根据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实时配水的要求,建立了霍泉泉源年出流量随机预测模型和月出流量实时预测模型.经分析表明,随机AR(p)预测模型较适合预测泉源的年出流量,月出流量实时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