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结合粒度分布特征等分析了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演化,建立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特征和煤层在层序格架下的位置、聚煤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晚三叠世含煤岩系沉积体系有浅海碎屑陆棚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及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平原是区内最主要的成煤地带,煤层均位于SQ1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内,分布于盆地中央隆起带内,向南、北两侧,由于水体加深而脱离沼泽沉积环境,不利于煤层的形成。中央隆起带是羌塘盆地今后重要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92.
张启兴  李彬  毛建业  马鸣  王辉 《世界地质》2013,32(3):618-626
滑坡的灾害特征与成因机制是滑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充分了解北山寺斜坡区对人民生命财产与斜坡区内文物古迹造成的威胁,本文以北山寺斜坡区为例,以现场调查及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对滑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斜坡区主要发育有老滑坡及其上的林场场部Ⅰ号新滑坡、三清殿Ⅱ号新滑坡和深层潜在滑坡。查明了各个滑坡的形态、长度、宽度与厚度等信息。老滑坡、林场场部Ⅰ号新滑坡、三清殿Ⅱ号新滑坡属浅层滑坡,崩坡积物与下覆基岩接触面间的潜在蠕滑面是控制该浅层滑坡滑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总结出深层潜在滑坡的发展模式,即卸荷回弹、前缘沿潜在弱面滑移--后缘拉裂变形--压致拉裂扩展--深层潜在滑移面形成与贯通。  相似文献   
193.
资料处理是大地电磁测深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野外测量数据量大,并且要求相互做远参考处理的情况下,由于SSMT-2000大地电磁资料处理软件在批处理上的限制,室内资料处理的工作量巨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通过研究SSMT-2000的参数文件格式、文件操作及内部模块调用方式,以MATLAB脚本语言为基础编写接口,实现了时间序列傅氏变换,单点阻抗张量ROBUST估计,固定测点或固定参考点的多点远参考阻抗张量RO—BUST估计以及多个测点相互远参考阻抗张量ROBUST估计的批量处理。采用批量处理,可为室内人员节省大量时间,更能为整个大地电磁测深工作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194.
华贵栉孔扇贝壳色和闭壳肌颜色具有多态性,其中贝壳的桔黄色表型和闭壳肌的黄色表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选择育种中的重要目标性状,对这些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为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交、正反杂交和卡方检验方法对华贵栉孔扇贝的桔黄色与枣褐色等2个壳色和黄色与白色等2个闭壳肌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贝壳颜色和闭壳肌颜色均属质量性状,受基因控制,可以遗传,不受环境影响;贝壳桔黄色表型对枣褐色表型为显性;闭壳肌白色表型对黄色表型为显性;壳色和闭壳肌颜色为两个互不连锁的独立性状,在后代遗传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不受母性影响;枣褐色贝壳或黄色闭壳肌个体均为隐性纯合体,其后代性状均与亲代相同;由于不能确定桔黄色贝壳或白色闭壳肌个体属于显性纯合还是杂合,显性纯合家系的获得必须通过建立家系并繁育2代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5.
采用跟踪测量和微卫星(SSR)技术研究了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和对照组的存活率、生长情况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四种壳色选育系和对照组的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30对微卫星引物中扩增筛选获得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6.67%,它们在4个壳色选育系共120个个体中产生了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多态位点产生5.25个。4个选育系的平均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6622—0.6850,平均观察杂合度范围为0.2708—0.46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范围为0.6025—0.6190,说明4个选育系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育种潜力;平均遗传偏离指数均为负值,4个选育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白壳色选育系与红壳色选育系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黑壳色与白壳色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196.
地形对天山积雪冻融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杰  刘海隆  王辉  赵文宇 《冰川冻土》2016,38(5):1227-1232
天山积雪是新疆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地形对积雪的空间分布和消融有重要影响,分析地形对天山积雪冻融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2005-2014年的MODIS/Terra积雪8 d合成数据(MOD10A2)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分析了天山积雪覆盖随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在不同季节里,不同高程中的融雪和积雪过程同步发生,其中在春季和冬季,雪盖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而在夏、秋两季,雪盖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地区.(2)在不同季节,不同坡度的积雪冻融过程也同步进行,但春季和冬季积雪呈线性变化,在缓坡和陡坡地区变化明显;夏季和秋季积雪变化缓慢,在中坡变化显著.(3)天山积雪变化随坡向具有对称性和周期性.积雪变化呈现北坡大、南坡小,春、冬季大,夏、秋季小的特点.在波动周期内,夏秋季积雪变化波动较大,变化趋势与春、冬季相反.研究结果可为融雪型洪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7.
曹建玲  王辉  张晶 《地震》2013,33(4):55-63
青藏高原存在柔性下地壳流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 但是关于下地壳流动方式及速度存在争议。 地表运动有GPS等直接测量, 上地幔运动有S波分裂间接反映, 下地壳运动目前没有直接观测手段, 使得开展数值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利用三维球壳黏弹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下地壳柔性流动方式和流动速度。 本文通过对地表GPS观测资料的拟合与不同数值模型的对比分析, 认为青藏高原柔性下地壳东向流动遇到四川盆地的抵阻, 下地壳物质可能仅在高原东南方向存在物质外溢通道, 而在高原东北方向不存在类似的物质通道; 下地壳的流动速度比地表运动速率每年快几毫米至十几毫米, 对应的黏滞系数为1018~1019 Pa·s。  相似文献   
19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研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许多盆地都发现了裂后沉降异常,位于深水陆坡区的白云凹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盆模软件Temis Suite 2007对穿过白云凹陷的3条地震剖面进行回剥分析,观测其不同时间基底的垂向运动特征,并将其与MCKENZIE经典拉张模型计算的理论裂后沉降值进行对比,发现白云主凹中心的裂后异常沉降量最大超过2.6 km,白云南凹最大异常沉降量接近2 km,高于白云凹陷北部边缘的异常沉降。凹陷东部的裂后沉降作用强于凹陷西部。对沉降曲线的研究发现,白云凹陷在中中新世(16.5~10.5 Ma)期间有一段沉降明显加速的过程,白云南凹尤为明显,可能与南海扩张停止事件有关。白云凹陷发育了巨厚的沉积,并且呈韧性伸展状态,本文认为下地壳流可能是导致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9.
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盛夏降水异常成因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26站降水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山东盛夏降水变化特征,异常成因以及与前期全球海温的关系。结果显示,山东盛夏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存在6a左右的周期,与500hPa高度场WP遥相关型关系密切;影响山东盛夏降水的前期冬季海温主要位于太平洋南美洲以西、大西洋墨西哥湾海域。利用上述海域海温建立预测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出山东盛夏降水的变化趋势,对山东盛夏降水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0.
为更好地改进提高模式预报性能,评估了新一代WRF-CMAQ(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模式系统的不同网格分辨率预报产品对2018年北京市城六区空气质量预报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1)基于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预报数据集,模式系统1 km网格分辨率(BJ01)和3 km网格分辨率(BJ03)等级准确率优于官方预报结果,模式系统BJ01和BJ03区域4天内预报等级准确率均达到50%以上,24 h内准确率达60%以上,官方预报24 h内等级准确率为59%。本文引入预报综合评分法,基于IAQI(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和等级级别正确性双因素的预报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模式系统BJ03得分75.0分最高,BJ01次之,优于官方预报结果,模式9 km网格分辨率(BJ09)得分69.1分最低。(2)基于模式系统2018年长时间序列预报结果分析表明:模式系统预报的PM2.5浓度与实测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模式系统BJ03结果与实测PM2.5浓度相关系数达0.76,覆盖区域较大的BJ03和BJ09对PM2.5浓度峰值模拟较好。中重度污染过程的PM2.5浓度峰值模式预测误差表明,不同分辨率模式预报峰值误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覆盖区域更大的粗分辨率模式预报结果高于覆盖区域小的细分辨率模式预报结果。与预报综合评分结果一致,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BJ03区域预报效果最好,平均偏差为0.83 μg/m3;而BJ01区域预报整体偏低,BJ09区域预报整体偏高。(3)基于不同网格分辨率预报效果的空间差异性分析表明:同一站点在不同分辨率上表现不一致,BJ01区域中农展馆站表现最好,BJ03区域中万柳站表现最好,BJ09区域中东四站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