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3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剖面序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盘龙洞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的中上部,厚度约80m。生物礁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瓣鳃及腹足等;造架生物含量约为38%~50%;充填物为泥晶方解石,含量为50%~70%;孔洞丰富,多被方解石晶体充填,孔洞间连通性好。该生物礁及其上下地层均有大量的沥青,揭示着有过油气的运移过程。沥青充填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充填于生物骨架孔隙、粒间孔隙、海绵体腔和都分其他生物体腔孔隙中;第二期主要充填于后期裂骧和次生孔隙中,该期的沥青广泛分布于生物礁和整个礁的盖层之中(包括亮晶砂屑灰岩和白云岩),规模较大,含沥青的地层总厚度达120m左右。  相似文献   
12.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野外重点地段的解剖研究,将广元-朝天地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四个推覆构造带,并论述了该区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变形模式;提出了区内滑覆是由推覆形成的,其发展方向为由北西向南东,扩展方式为前展式。探讨了本区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界面主要有水下间断不整合面及暴露侵蚀不整合面等两类界面,相当于Peter Vail的Ⅱ类层序界面。通过对南江桥亭及PG2井等典型剖面解剖,将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沉积层序,厘清层序与储层的关系:储层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中,其中,第一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其构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主体,第二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相鲕粒灰岩储层。建立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二维空间分布进行预测认为,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PG2井-宣汉渡口立石河之间,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南江桥亭及CP82井等地。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分布广,区域上分布于通江-开县局限台地及其西侧,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在通南巴地区及东部城口-万源一带。  相似文献   
14.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是四川盆地东部建南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在分析了影响该区飞仙关组三段裂缝发育程度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分形法和构造面曲率法预测了区内与断层和褶皱相关的裂缝的发育情况。根据区内28口井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应用综合评判法对建南地区储层裂缝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与研究区内的油气聚集成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经实践检验评价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5.
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生物礁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露头、钻井及地震剖面等,对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解剖.石牛栏组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呈丘状体,杂乱反射特征明显.石牛栏组两期礁滩旋回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为:早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生屑滩为主,有少量点礁分布其中;晚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大量点礁为主.川东南石牛栏组生物礁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岩缓坡模式,生物礁为发育在碳酸盐岩缓坡上的点礁群.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块北缘晚二叠世长兴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块北缘与秦岭接壤,晚二叠世长兴期岩石地层单元为长兴组和大隆组。长兴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沉积单元包括台地相、台地边缘礁滩相以及台地边缘斜坡相等;而大隆组则主要为一套灰黑至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页岩夹薄层泥晶灰岩,为一套较深水盆地沉积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深水盆地环境大致从西边的广元开始,向东经旺苍、南江与鄂西地区相连成为一广阔海域,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隔海相望。这一沉积格局不仅为油气勘探工作的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可能反映出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在此之前已经成为统一陆块。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和凝缩层,思茅盆地二叠系可分为9个Ⅲ级层序,其中下二叠统3个,上二叠统6个。根据区域特点,认为二叠纪可分为2个Ⅱ级层序,在思茅盆地范围,乃至中国南方可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宣汉盘龙洞上二叠统生物礁古油气藏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新生变形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以及压溶和溶解作用等.根据岩石中胶结物的胶结结构和矿物特征,初步判断该生物礁主要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渗流潜流环境、海水与淡水混合带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该区的白云岩主要是混合白云岩化形成的.值得强调的是,该区白云岩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对该生物礁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贡献很大,提供了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这对恢复该生物礁储层孔隙发育历史,以及油气勘探和评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1:5万腊窝乡,里庄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区内出露的沉积盖层中的生物地层层序,古生物化石的产出状态,组合面貌和发育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将区内生物地层单位分为码多-马尔康分区雅小区和盐源-丽江分区两个片区,自下而上,雅江小区建立有6个生物化石带,盐源-丽江分区建立有14个生物化石带。  相似文献   
20.
上扬子北缘震旦纪-早古生代沉积演化与储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上扬子北缘地层沉积演化既受北部南秦岭构造、西部龙门山构造、同时也受北部汉南古陆的长期继承性隆起影响。震旦纪-早古生代,其北部为秦岭洋、西部为巴颜喀拉洋,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有别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在铁船山组-西乡组火山-沉积岩系和南华系冰碛岩之上,主要经历了震旦纪初始碳酸盐台地、早中寒武世陆棚、晚末寒武世-早奥陶世碳酸盐台地及克拉通边缘隆升、中晚奥陶世台地淹没、晚奥陶-早志留世滞留陆棚沉积等阶段。沉积演化过程中,上扬子北缘地区形成了多套区域性烃源岩,也形成了多套有利的储层,主要包括灯影组藻礁-白云岩储层、仙女洞组鲕粒灰岩储层、沧浪铺组砂体储层、石龙洞组白云岩储层。储层分布广泛,尽管总体以低孔低渗为主,但部分地区白云岩、灰岩储层溶蚀作用发育,储集性较好,灯影组与石龙洞组是主要的储层与潜在勘探目的层,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