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75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楚-萨雷苏盆地热兹卡兹甘地区的构造运动、相应动力学机制、沉积地层的研究,对楚-萨雷苏盆地盆地上古生界沉积演化做了阐述,提出了热兹卡兹甘地区晚古生代经历了早中泥盆世火山盆地—晚泥盆世(成盆初期)滨海冲积平原、局限台地—早石炭世(海侵期)台地、台缘斜坡、陆棚—中晚石炭世(海退期)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早二叠世(干旱气候期)干盐湖—晚二叠世盐湖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盆地性质和盆山转换过程以及资源分布,决定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方针应为两个并举:海域区勘探和陆上区勘探同时并举;陆上区应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同时并举。中国陆地上的海相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构造域中,具克拉通基底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是当前我国油气资源重要勘探开发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古大陆发育有两个构造层次的海相盆地,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了海侵和海退序列两套烃源岩。晚古生代一早印支期的早期海侵序列以储集层为主、烃源岩次之;海平面下降期的盆地具生储双重性。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证明,三大海相盆地在生烃、储集、成藏上具有三个共性:(1)原型盆地演化和沉积序列相同,具五个层系的烃源岩;(2)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夭折前陆盆地,造就了古隆起和构造掀斜,形成浅海深水盆和古暴露面;(3)古岩溶碳酸盐岩与上覆晚古生代海侵地层组成了储集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3.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理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为一建立在扬子板块西缘前寒武纪基底之上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盆地。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沉积了一套深水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诺利期早期以华坪隆起为界有两个沉降中心,华坪隆起以西的推覆体之上为广海陆架相的细碎屑岩沉积、远源浊积岩,以东为局限环境下的细碎屑岩沉积夹浊积岩;诺利期晚期为大规模的三角洲前缘砂体组成下超的复合体,古地理格局继续保持东西向分带,呈对称分布,盆地西部为陆相、海陆过渡相,盆地中部为海相沉积。瑞替期在原形盆地中形成舍资组的河流—滨岸沉积,在推覆体上形成白土田组的冲洪积物。总之,表现古地理变迁为一个由西东逐渐超覆、由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粗、由海相变为陆相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专家发言及提供大会交流的部分论文摘要,从沉积环境,海相沉积,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四个方面,窥视自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以后沉积地质学的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晚期构造-沉积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伴随相对海平面由上升转为下降的周期变化,塔里木盆地在早古生代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张→挤压→隆升的开合旋回,早期(震旦纪—中奥陶世)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呈现西台(碳酸盐台地)东盆(满加尔.库鲁克塔格深水盆地)的古地理格局。中西部广大地区沉积了巨厚的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以中晚寒武世的下丘里塔格群和早中奥陶世的上丘里塔格群为标志;东部的满加尔-库鲁克塔格则以厚度不大的远洋硅-灰泥沉积为主。盆地构造性质的转换及沉积古地理的巨大改变发生于中奥陶世中晚期,以塔中、塔北的隆起和塘古孜巴斯坳陷及阿瓦提-满加尔坳陷的形成为标志,呈近南北向隆-坳相问的盆地格局。沉积记录的响应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消失、陆源物质的逐渐注入和向上变粗、火山活动和火山碎屑的出现以及巨厚砂泥质浊积岩在塔东盆地内的充填等。因此,中晚奥陶世—中泥盆世是塔里木盆地海域逐渐萎缩、盆地不断隆升和相对海平面逐渐下降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盆山转移与造盆,造山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盆地系统和造山带系统是大陆岩石圈上的两个主要构造单元,其包括地质历史中曾存在和消失的盆地,大洋,大陆边缘及陆地。因此,盆山转换研究,探索盆转山和山控盆的过程则成为大陆地质的前沿研究领域。沉积地质学通过盆山转换和转换过程的分析研究。并以大陆边缘为主,对盆地分析,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在盆地沉积相的时空配置和演化,大陆边缘转为前陆盆地过程中,分析海-陆环境在时空上的四个转换过程和自演化序列。盆山转换的另  相似文献   
7.
第十三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1990年8月27日至8月31日在英国诺丁汉城的诺丁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代表共1300人出席了这届大会。我国由国家科学技术协会负责组织了33人的中国代表团,孙枢和刘宝珺分别担任团长和副团长。地质矿产部有8人参加,其余的有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研究所、石油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本届大会自始至终贯穿着丰富而灵活的学术活动。专题论文报告和特邀重要发言分别在十四个不同学术专业的会议厅同时进行,未列入发言者和其他专著则安排在两个陈列大  相似文献   
8.
河南鲁山下寒武统辛集组丘状层理类型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以“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化及这些盆地的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印支期建立起来的“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的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和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的环境相、生态相与成岩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因而素以加引号的“龟裂纹灰岩”称之,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岩是地质历史中仅有的、唯一的在层面上具有特殊网纹的形态组构,其他时代的灰岩均无此特点,因而它是地质历史中的“时髦相”。形成这一组构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盆地的沉积-构造背景,华南晚奥陶世为前陆盆地,前隆的结果使建筑在克拉通上的碳酸盐大平台构造掀斜,成为浅海中的深水盆地,为低能、慢速沉积的灰泥岩、泥灰岩提供了宽大而平坦的构造-沉积环境空间;二是深水环境中的生态和生物遗迹,由游泳型角石和与之能抗衡的大型软体生物在软底上和沉积物内留下活动的印迹;三是灰泥和泥质物成岩压实作用,叠加在印痕上,因此,宝塔组灰岩“龟裂纹”组构的形成是构造-沉积环境相、生态相和成岩相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