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273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一、引言作为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地理教育近年来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基础地理教育的信息化也得到充分关注。许多企业和科研部门研发了一些辅助地理教学相关的软件和系统,这些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地理的教与学。目前,三维GI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新出台的"十二五"《高中地理教学仪器配备要求》又明确指出基于三维GIS的地理教学辅助系统是高中地理教学必备软件,但其中关于功能和技术要求,却寥寥数语,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2.
本研究在阐述国内外心理地图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手绘的中国地图简图,研究了大学生的心理地图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地图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关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境内河流的心理地图还处在浅层水平;大一和大四学生的心理地图现状并没有显著差异。大学地理学习动机和对待地理学系的态度这两个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地图产生了显著影响;区域的位置和面积也是心理地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3.
北京地区公众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8月份在北京地区开展了一次大范围的公众气象服务需求调查,本文在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意愿付费情况及对气象服务改进的需求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对公众的气象信息需求进行分析阐述,揭示出其规律性.结果反映出公众对气象信息及其价值的认识还比较有限,气象部门有必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最后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对如何有效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4.
主要介绍了我部研制开发的"中期天气跟踪预报系统"的主要做法和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经过近几年来在日常制作中、短期天气预报和执行重大任务气象保障中的应用,该系统在制作3~7天内的天气跟踪预报方法可行,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5.
影响预报员应用先进天气预报技术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欲晓  王迎春  叶谦  李青春  韩佳芮  李迅 《气象》2010,36(6):122-127
先进的天气预报技术只有被预报员有效应用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了促进预报员应用先进技术,有必要对影响预报员应用先进技术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本研究对短时临近预报新技术产品从无到有、预报员对新技术产品从陌生到接纳应用的整个过程进行连续3年的互动式调查评估,以B08FDP技术产品被预报员在北京2008年奥运气象服务中的应用过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通过2006年预报员的需求调查,挖掘出先进的预报技术产品要被预报员接纳和应用所面临的3个突出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反馈给气象部门;通过2007和2008年追踪分析B08FDP被预报员逐步接受并应用的情况,揭示出要提高预报员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就要深入调查预报员需求并给予满足、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报员培训教育、建立完善预报员与科研人员互动反馈的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116.
虚拟人脑部组织脑的提取已经成为虚拟人脑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图像噪声、下层数据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方法得不到较好结果.首先利用RGB,HSL,HSV空间信息构造新的信息场,该信息场可以降低下层数据的影响;再利用结构张量信息构造各向异性Gibbs场,降低噪声的影响;利用各向异性Gibbs场改进的FCM模型对图像进行分割,以降低颜色强度不均匀现象导致的误差.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主要阐述在地面观测中不按云的演变规律发展的积雨云出现的几种情况,及怎样及时、准确观测积雨云。  相似文献   
118.
上海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上海市区气温变化规律和城市化进程对其影响,分析了上海市区气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对比了市区和郊区气温在不同气候背景下的变化趋势,采用与郊区台站对比法分析了上海市区气温城市化效应,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与气温各分量长期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将高空与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定量估算了城市化效应对平均气温的贡献,初步讨论了气温的城市化效应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873~2004年上海市区年平均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为1.31 ℃/(100 a),在1921~1948年和1979~2004年两个时期增温明显,其中第二段增温强于第一段;与郊区站点相比,市区在降温期内降温最小,增温期内升温幅度最大;城市发展导致市区和郊区气温有显著差别且温差逐年加大,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在秋季的差别最大,最高气温市区和郊区之间差别在夏季最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地面气温升高的速率,其中以最低气温最为明显;在1980年代城市化效应使上海市区年平均温度平均升高0.4 ℃,在1990年代平均升高1.1 ℃。  相似文献   
119.
利用濮阳周边数字地震台网近十年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及3级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基于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的速度模型,采用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研究区内1级以上287次地震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同时,以Hypo2000绝对定位结果为初始位置,对濮城镇附近约25 km范围内的153个一级以上地震进行双差相对定位,获得更为准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研究区的小震震丛在震中和震源深度剖面上均呈现出两个分支:主支地震群沿聊—兰断裂分布,由少数地震组成的分支则分布于黄河断裂东侧。结合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结果,推断濮城镇小震震丛的发震构造主要以聊—兰断裂为主,西部少数地震分支的发震断层为黄河断裂带,同时小震活动亦与油田开采注水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0.
以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为例,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法, 选用距震中370 km和360 km范围内的且末台、 狮泉河台所记录到的秒值连续波形数据, 对震前地磁异常进行了提取和回溯性分析, 发现地磁谐波振幅比反映了观测点深部电阻率变化, 2020年于田MS6.4地震前且末台和狮泉河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了较明显的异常现象。 异常特征有: ① 地磁谐波振幅比YZHxYZHy主要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的形态, 地震发生在下降型变化恢复之后上升阶段; ② 震前约2年起, 且末台和狮泉河台谐波振幅比表现长短周期变化不同步或NS向与EW向变化不同步的现象; ③ 且末台YZHx(NS)和狮泉河台YZHy(EW)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中的转折上升形态具有自较长周期向较短周期的迁移现象; ④ 狮泉河台谐波振幅比趋势性异常起始时间早于且末台, 持续时间平均2年左右, 最大异常幅度达到0.04; ⑤ 且末台YZHx(NS)和狮泉河台YZHy(EW)异常相比对应其他分量更为显著, 这也许震中和台站所在位置有关系; ⑥ 地震前和田大地电场(距震中约265 km)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角(α)也显示异常变化, 可见该地震前多地球物理探测参量的异常响应, 呈现多地球物理量耦合, 增加了异常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