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富硒土地开发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果,然而西藏地区目前尚无报道有关富硒的土地或作物。本文以西藏白朗县重点耕地区为研究对象,讨论土壤、作物中的硒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支撑服务西藏高原地区的富硒土地开发及利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范围为(0.05~0.76)×10-6,高于西藏土壤背景值0.15×10-6;研究区76.83%土地面积为足硒,根据碱性土壤Se标准阈值(w(Se)≥0.3×10-6)划定,Se含量高于0.3×10-6的土地面积45.43 km2。进一步研究显示,富硒土壤分布区域青稞籽粒中Se含量范围为(0.017~0.17)×10-6,平均含量为0.063×10-6,油菜籽籽粒中Se含量范围为(0.043~0.14)×10-6,平均含量为0.078×10-6。富硒土壤区域根系土结果表明,涅如组地层控制着土壤中Se的来源,土壤Se和有效Se含量与N、P、碱解氮、速效磷等...  相似文献   
52.
竟柱山组地层出露于西藏昂仁县打加错东地区,是一套以砂岩、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岩建造,通过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了竟柱山组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该组地层为一套红色磨拉石建造,其形成于打加错断陷湖盆的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竟柱山组上部安山岩透镜体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89. 97 ± 0. 7 Ma,其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53.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采取Mann-Kendall趋势检测法、Pettitt突变检测法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剖析了研究区近60年气温、降雨和径流变动特点。结果显示:(1)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有增加或升高趋势,其中气温变化呈显著增加;(2)研究区降水、气温、径流突变分别发生于1986年、1996年和1993年;(3)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无显著性周期性变化,但存在短时间段周期变化,降水在研究时段内呈现丰枯交替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湿化。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径流年代际变化以偏枯为主,近20年年代际变化以偏丰为主。  相似文献   
54.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元素含量季节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东北诺水河地区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Ca、Mg、Sr、Ba和U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为期一年(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监测,结果发现:(1)各监测点的元素含量变化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但不同的监测点之间、不同的元素之间季节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反映了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2)对于2011年9月的强降水事件,河水的元素含量明显受到稀释作用影响,而洞穴内水体尤其是池水的元素含量变化明显较弱,这反映了洞穴上覆地层对外部降水事件的缓冲作用,特别是洞穴内池水由于存在更复杂的影响机制,其对外界的降水事件的响应最不敏感;(3)在所有监测点,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均表现出冬春季节相对较高而夏秋季节较低的特点,可能反映了水岩相互作用和大气沉降活动是影响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的主要机制。这对该地区岩溶洞穴沉积中的Sr含量(或Sr/Ca比值)和87Sr/86Sr比值作为研究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强度变化指标的观点给予了支持。  相似文献   
55.
米逗油 《地图》2012,(4):132-133
耆那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由其第24代祖师尊者大雄筏畎摩那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耆那教有着独立的信仰和哲学,认为世界不由神创造,而是由极微(对物质进行分割后得到的作为极限的微粒子)构成。耆那教向所有生物倡导非暴力,它的哲学和实践主要依靠精神进阶的努力从而让灵魂进入神圣觉悟的宇宙。  相似文献   
56.
米逗油 《地图》2012,(5):132-133
16世纪末,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热衷于寻找从欧洲通往亚洲的航道。一些由贸易公司与富商赞助的船队深入北冰洋探险寻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威廉·巴伦支和他带领船队。巴伦支曾在1549年、1595年和1596年三次试航。前两次航行,他都被冰块所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7年评估报告对此通量估计过大,而1990年和2001年评估报告估计偏小。  相似文献   
58.
西藏弄如日金矿床花岗斑岩年代学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弄如日矿区发育中新世浅成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两类岩体,本文对这两类花岗斑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系统的岩体地质、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近于同期侵入,前者为未分异或弱分异花岗岩,后者为高分异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前者形成时代为20. 3±0. 8Ma,后者形成于20. 20±0. 41Ma~20. 51±0. 52Ma。花岗闪长斑岩具有低硅、低钾、低碱、高铝的特点,SiO_2介于63. 37%~66. 78%之间,Al2O3变化于15. 14%~16. 04%,Na_2O+K_2O=4. 46%~5. 33%,A/CNK=1. 13~1. 26,稀土总量高,重稀土和Y含量低,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点,主体为Ⅰ型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具有高硅、高钾、高碱、低铝、稀土总量低的特点,SiO_2=70. 46%~77. 17%,Al_2O_3=12. 22%~15. 06%,Na_2O+K_2O=7. 14%~7. 98%,A/CNK=1. 03~1. 21,稀土总量低,为Ⅰ型花岗岩。两种岩石稀土元素分配典线呈右倾型,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此外,花岗闪长斑岩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而二长花岗斑岩中稀土和重稀土分馏不明显。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弄如日矿区加厚下地壳中变基性岩的部分熔融,变基性岩很可能是榴辉岩(可能含有角闪石),部分熔融后的残留物以石榴石为主,含金红石。二长花岗斑岩可能是由花岗闪长斑岩浆通过分离结晶衍生而来,分离结晶的矿物包括斜长石、黑云母、钾长石、钛铁矿、榍石、磷灰石等。综合研究表明,弄如日金矿成矿时代略晚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及其分异的二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花岗闪长斑岩及二长花岗斑岩的侵位时代及成因研究,对揭示弄如日金矿矿床成因有重要意义,也为区域寻找该类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9.
以谷子品种大金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控水的大田试验方法,比较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分析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阐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谷子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幅度增大;水分胁迫后复水后,光合性能有所恢复,光合作用可产生补偿效应,水分胁迫越强和持续时间越长,补偿效应越低;轻度和持续时间短的水分胁迫,光合速率降低主要由气孔因素决定,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非气孔限制逐渐成为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孕穗开花期相比较,灌浆期水分胁迫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大且复水后光合性能恢复能力更低,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更明显,产量对灌浆期水分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亚洲大江太河河源集中区,中国的长江、黄河及亚洲重要国际河流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河均源于青藏高原。这里地势高亢、气温低、光照允足,降水和径流地医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河川径流补给主要源于降水、融水和地下水,河水含沙量低,水质良好,水力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优越。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青藏高原国际河流资源综台协调开发利用.必将为沿江各国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能源和充足的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