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胡增臻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7,21(5):513-522
通过诊断分析指出,80年代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2~4年周期振荡比较明显;北太平洋风暴轴中心有线性增强、偏北、偏东的趋势,2~4年周期振荡也比较明显;在2~4年时间尺度上,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的变化与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当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弱)时,北太平洋风暴轴中心偏强(弱)、偏东(西)、偏北(南)。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产生这种联系的物理机制是,当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弱)时,在东亚-北太平洋-北美地区产生一个距平波列(ANA),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正(负)距平及其北侧的负(正)距平,使气压梯度增大(减小),北太平洋急流和风暴轴中心强度增强(减弱)、北抬(南退)、东伸(西退)。  相似文献   
72.
In this paper,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of subtropical high over East Asia and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hilippines is analysed from OLR data.This relationship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wave propagating in a slowly varying medium and by using a quasi-geoslrophic, linear, spherical model and the IAP-GC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ST is warming around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or the Philippines,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are intensified around the Philippines. As a consequence, the subtropical high will be intensified over East Asia. The computed results also show that when the anomaly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are caused around the Philippines, a teleconnection pattern of circulation anomalies will be caused over South Asia,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73.
一个描述河陆风变化的数值模式及其数值实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设计了一个包括水平及垂直扩散、牛顿冷却的二维46层非弹性运动方程模式来模拟及研究河陆风的变化。在模式中包括了太阳辐射;地-气系统的长波辐射;地表面、河表面向大气的感热与潜热输送以及地表面向土壤层的热传导等物理过程。 本模式采用分解算法及隐式时间差分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这个模式无论对稳定层结或不稳定层结其计算都是稳定的,且所需计算时间也是很节省的,其计算结果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4.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85,9(3):243-250
本文应用一个包括Rayleigh摩擦、Newton冷却与水平涡旋热力扩散准地转34层球坐标模式来研究夏季西藏高原与落基山脉地形强迫对于夏季北半球定常行星波形成的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夏季北半球地形强迫所产生的定常行星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与冬季的分布是很不一样的,夏季地形强迫所产生的定常行星波主要集中在亚热带的对流层,并且可以发现纬向波数k=1与k=2的振幅在高纬度存在着第二峰值.计算结果还表明了夏季西藏高原与落基山对于夏季定常行星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The three-dimensional propagations of the forced 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in a realistic summer current, in whic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wind shears are included, a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squared of waves in a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polar wave guide in 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 propagations in summer. Thus, 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cannot propagate into the stratosphere. However, there are a wave guide pointing from the subtropics toward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in the troposphere and another wave guide pointing from the lower troposphere at middle latitudes toward the upper troposphere near 30°oN in the forced 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 propagations.A linearized, steady-state, quasi-geostrophic 34-level spherical coordinate model with Rayleigh friction and Newtonian cooling, horizontal kinematic thermal diffusivity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wave guides of three-dimensional propagations of 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in summer.  相似文献   
76.
冬季热源位置与热源的南北宽度对定常行星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84,8(2):117-125
本文应用一个定常、准地转34层球坐标模式来讨论冬季北半球多层模式大气对定常热源强迫的响应. 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季位于高纬度的定常热源强迫所产生的定常行星波的振幅要比位于中纬度的定常热源强迫所产生的定常行星波的振幅要大.计算结果也表明了热源的南北宽度愈宽,其强迫所产生的定常行星波的振幅愈大.  相似文献   
77.
一、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关于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由于观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全球大气环流的观测资料不断增多,不断揭示出许多大气环流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数学、物理学,特别是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从一种简单、定性论述的学科变成一种比较严格的数理学科。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是气象学上一对孪生兄弟,大气环流的发展不断提出动力学问题,而动力学的重大突破加深了人们对大气环流的认识。大气环流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整体来看全球大气的运动形态、运动特征及其物理机制;二是它的各个组  相似文献   
78.
The advances obtained by the project "Investigation on Laws, Causes and Prediction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And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for this three year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laws of decadal scale, interannual and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and circulation condition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se two valleys are analysed in detail. Moreover, the preliminary views of the cause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se two valleys are put forward. The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oject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thermal stat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the conn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warm pool and the conn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may be siganificant cause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caused in these two valleys. Besid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ccurance and circulation condition of droughts and floods resulted in these two valleys and their predic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 by using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research of the project are also analysed so that to obtain th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 more higher level.  相似文献   
79.
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中国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亚气候系统对东亚地区水分循环和中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影响;并且,从东亚气候系统各成员,特别是从大气圈中的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扰动,海洋圈中的ENSO循环、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的热力状态,以及从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高原积雪等来分析和讨论中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此外,还结合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以及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华北地区的持续干旱所发生的具体实际,进一步分析了东亚气候系统异  相似文献   
80.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演变物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前人利用低谱模式研究大气运动多平衡态存在的不足, 应用四因子最优子集反演方法和相应的资料分别反演获得了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年和偏南年500 hPa高度场和相应OLR场低谱截断基函数具体形式. 应用多平衡态理论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演变的物理机制. 结果表明, 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的原因是前期外部的热力强迫的差异, 导致了大气产生不同的响应波型. 较强的经向和纬向外部热力差异致使大气所产生的响应波型间存在波流和波波相互作用, 从而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北跳后而位置偏北; 相反, 较弱的经向和纬向外部热力差异致使大气所产生的响应波型间不存在波流相互作用, 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发生北跳, 只随外源强迫的振荡而振荡, 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