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城花岗岩体位于赣南会昌盆地东侧,该岩体西部与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接触,河草坑铀矿田就产于该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在矿区外围花岗岩中发育大面积的蚀变带,其中的黑云母普遍蚀变为绿泥石。为了深入探讨蚀变与铀矿化的关系,文章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该蚀变带的黑云母及其蚀变产物绿泥石进行了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大部分属铁叶云母,估算出富城花岗岩岩浆的氧逸度lg(f O2)值约为-15.0~-14.3,氧逸度较低,源岩为还原性较强的岩石,有利于铀预富集于源区中;富城产铀花岗岩中黑云母的w(F)高达1.41%~2.01%,表明花岗质岩浆富F,而富F岩浆中U溶解度高,可能是富城岩体富铀的重要原因之一。黑云母被绿泥石交代后呈黑云母假象,绿泥石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绿泥石以鲕绿泥石和蠕绿泥石为主,属于富铁的绿泥石,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介于246~307℃之间,平均276℃。全岩U、Th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上部"红化"蚀变层中的w(U)(3.5×10-6~9.4×10-6,平均6.6×10-6)明显低于下部"绿色"蚀变层(7.7×10-6~23.1×10-6,平均13.9×10-6),而"红化"蚀变层与"绿色"蚀变层的Th含量相似,w(Th)平均值分别为35.7×10-6和36.5×10-6。矿前期的带状面型"绿色"蚀变层活化了矿物晶格中的结构铀,后期高氧逸度的流体萃取"绿色"蚀变层中已经活化了的铀而形成含铀热液,经迁移在还原带附近沉淀成矿。Th的价态(正四价)难以随这种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未参与流体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高溪和富城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武夷火山铀成矿带中的主要铀矿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花岗岩基底岩石。选择富城和高溪两花岗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这两个岩体均为复式岩基,其主体岩石都形成于印支晚期(高溪:214.6Ma;富城:203~226Ma)。岩体中的长石为微斜长石;黑云母为铁云母和铁叶云母。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偏碱和铝过饱和的特征。微量元素Co、Ni、Cr、Sr、Ba含量和Sr/Ba比值较低,Rb、Nb、Pb、Zn的含量和Rb/Sr比值高。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的比值高,并有强烈的铕亏损。高溪和富城两岩体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高(分别为0.71239和0.7198),钕同位素组成低(-6.62~-12.84),这些表明高溪岩体属改造型花岗岩。两岩体中活性铀的比例高,特别是在蚀变作用中活性铀的比例增加。铅同位素追踪研究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体中的铀发生了大量的丢失。矿石铅同位素和岩体铅同位素都位于造山带的演化线附近,且矿石铅、火山岩铅、花岗岩铅及基底变质岩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关系,据此认为高溪和富城花岗岩体分别是形成570和6722矿床主要铀源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岭西段金鸡岭花岗岩体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该岩体的侵位深度(7.5km)、围岩温度(270℃)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金鸡岭花岗岩体的数学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金鸡岭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为3.91Ma;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L)为2.92Ma;由于金鸡岭花岗岩体放射性元素含量(U——16.5×10-6,Th——51.3×10-6,K2O——4.82%)是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U——5×10-6,Th——20×10-6,K2O——2.66%)的3倍左右,金鸡岭花岗岩熔体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性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A)为34.5Ma,远长于按世界花岗岩平均放射性元素含量计算的ΔtA*(2.82Ma)。金鸡岭花岗岩体的侵位-结晶时差(ΔtECTD)为41.3Ma,结合锆石U-Pb年龄值(156Ma),通过反演计算得出金鸡岭花岗岩体侵位年龄值(tE)为197.3Ma,从而为该岩体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红山含黄玉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能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闽西南红山含黄玉花岗岩进行了LAM-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红山花岗岩具有富F和高演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富含稀有和有色金属成矿元素,如Sn含量为(15·3~54·0)×10-6,W含量(3·04~14·9)×10-6,Nb含量为(22·5~36·7)×10-6,Ta含量为(3·37~7·31)×10-6,U、Th含量分别(6~30)×10-6和(12·1~36·4)×10-6。与含矿花岗岩的对比研究表明红山花岗岩很可能存在与之有成因联系的Sn、U矿床。地球化学填图显示了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带变化,指出与红山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最可能发生在岩体的东南端,即116°8′E~116°10′E和25°29′N~25°32′N的区域。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红山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226Ma),因此,其在形成时代、地质产状和成矿作用上不同于华南大多数形成于燕山晚期的含黄玉花岗质岩石。南岭基底变质岩富含W、Sn、Nb、Ta等成矿元素,它们是华南(特别是南岭地区)含矿花岗岩中成矿元素富集的最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张雪峰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51-1058
广西花山花岗岩体为燕山期形成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通过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花山岩体具有富碱、高钾、低磷、高铁镁比值,富含U、Th、Pb、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明显的Ti、Sr、P、Ba负异常等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具...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南缘清水泉地区与基性-超基性岩伴生的花岗岩为斜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该花岗岩高硅、富铝和钠,低镁和钾;轻稀土富集,具有Eu的正异常(δEu为1.01~2.01)。岩石富Rb、Ba,特别高Sr(779×10-6~864×10-6),低Y(1.17×10-6~1.51×10-6)及Yb(0.15×10-6~0.20×10-6),强烈亏损Nb、Ta等。斜长花岗岩锆石振荡环带清晰,Th/U和Nb/Ta比值分别为0.38~0.52,2.92~5.04;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利用LA-ICP-MS微区原位定年获得该花岗岩206Pb/238U-207Pb/235U谐和年龄为465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4Ma。锆石饱和温度计和锆石Ti温度计演算结果显示锆石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83~811℃和693~821℃。推测花岗岩源区压力范围为1.8~2.0GPa,形成深度在60km以上。综合分析清水泉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认为该花岗岩属"I"型花岗岩,由地幔基性岩浆上侵分异形成,产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6710铀矿区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火山岩型铀矿床通常与酸性至中性的火山岩类有关 ,而 6 710铀矿区的铀矿化与双峰式火山岩和基底花岗岩有紧密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该套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173± 9 7Ma ,流纹岩为 16 4 8± 0 57Ma。前者的不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板内拉斑玄武岩相一致 ;后者为准铝质 (ACNK =0 88- 0 96 ) ,稀土元素 (ΣREE :(2 50 33- 2 95 99)× 10 - 6 )和高场强元素 (Y ,Zr,Nb等 )的含量较高 ,与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基底花岗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2 4 9 9± 5 5Ma ,岩石为过铝质 (ANKC =1 18- 1 2 6 ) ,富集LREE((La/Lu) N=2 8 51-55 0 9)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Rb ,Th ,U等 ) ,与同造山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双峰式火山岩表明该区在燕山早期具有拉张裂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基底花岗岩代表了海西晚期的挤压造山环境。它们分别为本区铀成矿提供了矿化剂 (CO2 - 3)和铀源。  相似文献   

8.
诸广山南体桃金洞花岗岩成因和铀成矿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对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诸广山南体桃金洞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并将其与诸广山南体东部其他印支期非产铀和产铀花岗岩进行了对比。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04±2.1 Ma,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呈过铝质,硅和碱含量偏高(Si O_2=69.7%~75.0%,K_2O+Na_2O=7.74%~9.08%),富铁、贫镁,属于碱钙性/钙碱性-过铝质-铁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226~272×10~(-6)),LREE富集(LREE/HREE=6.27~11.4,(La/Yb)_N=4.01~15.0),Eu亏损较明显(δEu=0.15~0.42),富集Rb、Th和U,亏损Ba、Sr、Ti和Eu,属于典型的低Ba、Sr花岗岩;(~(87)Sr/~(86)Sr)i值较高(0.71922~0.72040),εNd(t)值较低(-10.0~-10.2),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80~1.82 Ga。上述特征表明,桃金洞花岗岩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岩石演变而成的变质杂砂岩组分岩石经中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对比研究显示,诸广山南体印支期产铀花岗岩蚀变作用强,FeO~T/(Fe O~T+MgO)比值变化较大,CaO含量低,主要为碱钙性花岗岩,Ba、Sr、Ti和Eu亏损更强烈,ε_(Nd)(t)值更低和Nd模式年龄更古老。非产铀花岗岩源岩以砂质岩为主,U含量相对较低。桃金洞花岗岩未经后期明显热液蚀变作用,不具有产铀花岗岩蚀变强烈的特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诸广山南体印支期非产铀花岗岩,铀成矿潜力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9.
韩国中生代花岗质岩,根据其时代、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分为早侏罗-早白垩世的大宝花岗岩和晚白垩-早第三的佛国侍花岗岩。大宝花岗岩的δ^18O值为+5.0-+10.0‰(平均值为8.2‰),佛国寺花岗岩的δ^18O值为+2.4-49.1‰(平均值为+7.0‰)。δ^18O值的大范围变化,表明了在岩浆期后蚀变作用过程中,花岗岩中进入了^18O亏损的天水。可用石英δ^18O、SiO2、TiO2和Sr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章健  陈培荣  陈卫锋 《铀矿地质》2014,(3):141-148,154
笔者选取了华南印支期大部分花岗岩体,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确定产铀花岗岩的指示性特征.对比结果显示,花岗岩的源区和成因类型不同,是导致其产铀能力不同的主要因素.华南印支期产铀花岗岩的主要特征是:成岩年龄为219~250Ma,成岩温度和氧逸度低,属于S型花岗岩,其经历同碰撞的构造背景,主要分布在华夏地块内.产铀花岗岩以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蚀变作用强,副矿物组合复杂.花岗岩中结晶分异作用强,SiO2、K2O和P2O5含量高,而Al2O3、TiO2、FeO、MgO和CaO含量低,Th/U值低.这些指示性标志是指导铀矿勘查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112铀矿化点位于康滇地轴中南段,古元古代汤丹群望厂组浅沉积变质岩以及岩脉的耦合部位,其产出受构造控制,矿化区热液活动频繁,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但该铀矿点研究程度较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矿化点望厂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热液与围岩之间存在物质交换,铀矿化为多期热液活动的结果;矿体具有贫硅、贫碱、贫镁、富铁等特征,并且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w(U+Th)=205×10-6~505×10-6,平均值为254×10-6)。(2)矿化区岩石整体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59.2×10-6~481.6×10-6,平均质量分数为252.1×10-6);矿化区内样品的高ΣREE特征为热液活动的结果。(3)研究区存在三期热液铀多金属矿化事件,第一期以富U、Fe、Cu、Ni为特征,第二期以富U、Zn、Ni为特征,第三期以富Th、Fe、Pb为特征,研究区多...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江西会昌富城岩体年代学的不同结论,对该岩体西部的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并分析了细
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细粒花岗岩LAICP-
MS 锆石U-Pb 定年结果表明,成岩年龄为219.1~221.5 Ma(平均220 Ma),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
上表现为高硅(SiO2=71.7%~78.2%)、富碱(K2O+Na2O=7.16%~8.13%,K2O/Na2O=2.00~3.53)、强过铝(A/CNK=1.11~1.26),贫Ca,Mg; 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72.9×10-6~203.0×10-6),Eu 负亏损强烈, 富集Rb,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Ta,Zr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P,Ti 等元素;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S型花岗岩。粗粒花岗岩定年结果表明,成岩年龄为227 Ma,也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同样表现为高硅
(SiO2=75.1%~76.3%)、富碱(K2O+Na2O=7.39%~8.72%,K2O/Na2O=1.79~2.60)、弱过铝到强过铝(A/CNK=0.9~1.14),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125.5×10-6~160.2×10-6),Eu负亏损强烈,富集Rb,Cs,K,Pb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Ta,Zr 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P,Ti 等元素;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S 型花岗岩。同位素组成方面,富城细粒花岗岩体的εHf(t )值变化于-2.3~-10.8 之间,平均为-7.5,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4~1.96 Ga,粗粒花岗岩体的εHf(t )值变化于-5.0~-19.8之间,平均为-8.8,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59~2.51 Ga,表明源岩为元古代壳源富泥质变质组分经过部分熔融,再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在同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了富城细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北东段的红山子复式岩体,由晚侏罗世早期碱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早白垩世早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组成,并以晚侏罗世早期碱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体。晚侏罗世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包括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两种,它们均具高硅、富碱、钾和铁、贫铝和低钙、镁的主量元素特征,SiO_2分别为75.2%~76.6%和74.6%~75.3%,(K_2O+Na_2O)分别为8.19%~8.96%和8.78%~9.10%, K_2O/Na_2O分别为1.19~1.39和1.29~1.35,在SiO_2—MALI图解中落入钙碱值与碱钙值A型花岗岩区域内;Al_2O_3的含量分别为11.5%~12.3%和12.5%~12.7%,CaO分别为0.30%~1.24%和0.76%~0.83%,A/CNK分别为0.90~0.97和0.93~0.96,均不含标准矿物刚玉;FeO+Fe_2O_3分别为2.23%~2.65%和2.33%~2.48%(均1.00%),锆石饱和温度分别为834~869℃和819~839℃(均800℃),具有A型花岗岩的富铁和高温特征。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富集轻稀土、重稀土分异不明显和Eu强烈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等和高场强元素Zr、Hf、Nd、Ta、Y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等,Zr+Nb+Ce+Y的含量分别为897×10~(-6)~1236×10~(-6)和513×10~(-6)~643×10~(-6)(均350×10~(-6)),10000Ga/Al值分别为6.28~6.90和3.28~3.98(均大于2.6),具有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在Nb—Y—3Ga、Nb—Y—Ce和Y/Nb—Rb/Nb图解中显示A_1和A_2型过渡型花岗岩的特征,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显示板内拉张构造环境。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较低的■、较高的ε_(Nd)(t)、较年轻的T_(DM2)、较低的■、■、■和较低的δ~(18)O_(V-SMOW),表明岩浆源于年轻下地壳底部的部分熔融,且经历了高温热液蚀变作用。可见,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是在板内拉张构造环境下,由源于Ⅰ型富集地幔的基性岩浆底侵于下地壳和少量古老下地壳混染后,形成的年轻下地壳再部分熔融形成的A_2型花岗岩。根据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U含量较高,分别为7.3×10~(-6)~22.3×10~(-6)(平均14.6×10~(-6))和4.53×10~(-6)~6.90×10~(-6)(平均6.01×10~(-6)),并经历了高温热液蚀变作用,特别是前者与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已发现铀矿化,提出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深入开展铀矿勘查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咸口岩体进行岩石学、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其为一套印支期富铀复式岩体,具富硅、高钾、弱过铝质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右倾斜特征,富轻稀土,轻稀土分馏比重稀土明显,铕亏损明显;微量元素Nb、Ce、Pr、Zr、Ba明显亏损,而Rb、Th、U、Pb、Ta、Nd、Hf元素富集,Rb/Sr比值变化大(0.92~6.52);岩体平均铀含量为19.55×10-6,属富铀花岗岩体。由主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咸口岩体为板内后造山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富铀花岗岩体。相山南部咸口富铀岩体的发现为解决相山铀矿田的铀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有望指引在相山南部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5.
某花岗岩型铀矿床中铀天然衰变系长寿命核素和类比微量元素,自该矿床51Ma前生成以来,未向周围花岗岩中发生远距迁移,铀矿体及近矿岩石至今仍处于化学封闭状态。矿石、岩石裂隙处局部出现有核素、元素迁移和沉淀,因裂隙细小且大多充填有粘土矿物等,迁移距离不足25-30m,且仅发生在距今10^4-10^6a及至今时距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 Pb测年、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形成构造环境。花岗岩测年结果为:正长花岗岩(DS214)(1391±17) Ma,花岗岩(DS220)(1347±17) Ma,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的特征,A/CNK平均值106,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明显亏损Nb、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高,为12290×10-6~36877×10-6,LREE/HREE值为571~1436,呈右倾模式,负Eu异常显著(010~050),表现为A型花岗岩特征。K2O-Na2O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样品为A型花岗岩,Y/Nb Ce/Nb图解显示花岗岩为A2型。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伸展作用阶段,在壳源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幔源物质混染作用。花岗岩成因可能是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期间古亚洲洋闭合引起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作用(包括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使造山后期地壳逐渐增厚并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同时受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张家岩体乍古田矿床及张家矿床的2件赋矿围岩样品,开展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乍古田矿床赋矿围岩形成年龄为218.0±1.4Ma,张家矿床赋矿围岩形成年龄为226.8±5.7Ma。另外,对张家岩体8件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显示,张家花岗岩富硅(Si O2=74.35%~76.29%)、高铝(Al2O3=12.54%~14.03%)、高碱(Na2O+K2O=6.95%~9.17%)、低镁(Mg O=0.34%~0.45%)、低钙(Ca O=0.68%~1.03%)、低钛(Ti O2=0.106%~0.18%),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亏损Ba、Sr,Rb/Sr值高,属于低Ba-Sr花岗岩;轻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富U(平均21.5×10-6),Th/U值低(平均1.63),有利于铀矿化;(87Sr/86Sr)i高(约0.7247),低εNd(t)值(平均-13.95),二阶段Nd模式年龄为2.07~2.19Ga。张家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可能是华夏板块古元古代基底变泥质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探讨锆石铀含量在花岗岩型铀矿远景区预测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勘探研究程度较高的诸广南部花岗岩为样本,经花岗岩类样品概率统计显示产铀岩体锆石平均铀含量略大于贫铀岩体,总体差别不明显;样品分期次、岩性对比分析表明产铀岩体锆石平均铀含量也并非普遍高于贫铀岩体,印支期产铀岩体二云母花岗岩锆石平均铀含量甚至低于贫铀岩体;统计发现产铀岩体花岗岩岩脉中具有超高的锆石铀含量(平均铀含量3000×10-6以上)。初步分析认为依据花岗岩类锆石铀含量暂不能有效判别诸广山复式岩体成矿能力;岩脉锆石铀含量超高可能是铀矿找矿的重要标志,因而具超高锆石铀含量的花岗岩岩脉是否发育可能是该区域寻找工业铀矿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铀预富集系"和沉淀等理论进行一系列实验模拟。对华南产铀花岗岩及其母岩进行"部分熔融实验",可知其寒武系等下古生界是形成产铀花岗岩重要母岩之一。实验表明,岩浆温度下产铀花岗岩流体(f)与共存相熔体(m)铀分配系数Kf/m测定值明显<1,这说明铀强烈趋向熔体,不断重熔会使花岗岩更富铀。岩浆结晶过程中流体(f)与结晶熔体(c)铀分配系数Kf/c随结晶作用加强而增长,说明对形成热液铀矿床有利。岩浆结晶过程中晶体与晶体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中,以含铁物质与铀矿物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为最大。此结果与产铀花岗岩含晶质铀矿,黄铁矿含铀较高,黑云母结晶捕获一定量铀的地质事实相一致。成矿前的"前提蚀变"阶段的铀活化实验得出,黑云母在白云母化时铀释出约达3%~30%;花岗岩白云母化过程中,全岩将有30%~60%的铀释出。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锆石迁出铀可达1.4%~21%。晶质铀矿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发生崩解和部分溶蚀,实验得出转入溶液的w(U)为(1.04~1.30)×10-6。大量水-岩反应的热液实验表明,在封闭体系统的溶液中,随压力(pH2O)降低,产铀花岗岩中的铀溶解增加(最高可增达2~3个数量级),从而打破了"压力降低铀沉淀"的一般传统说法。对热液铀矿成矿机理进行多次实验取得如下新认识:(1)适度脱碳酸(或脱CO2)对铀沉淀有利;也可使铀-硅-碳酸盐体系中的"铀-硅分离"沉淀;(2)成矿溶液"pH显著降低(落差)"是铀沉淀几大因素中的关键。这些实验结果证实和发展了"地层、岩石等预富集系"理论,并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粤西大金山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金山花岗岩体是一个与广东省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隐伏岩体,岩性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大金山花岗岩体具有高硅、富碱、贫镁钙、准铝质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而亏损Nb、Eu、Ti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分别为203.36×10-6-248.42×10-6、243.76×10-6-255.08×10-6,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略高,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略富集重稀土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则富集轻稀土;两者均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值分别为0.004-0.009、0.059-0.13。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值分别为-2.05--8.64、-0.92--6.5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277-1 692 Ma和1 204-1 556 Ma。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大金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金山花岗岩体形成于地壳拉张-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是中元古代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