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石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回才结束。  相似文献   

2.
张利伟  杨文涛  牛永斌 《地质论评》2014,60(5):1051-1060
有关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及其生物地质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深刻认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桥梁。目前报道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主要集中在海相沉积中,而陆相碎屑岩沉积中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宜阳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陆相碎屑岩中发育的以微生物席生长特征、微生物席破坏特征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认为这些沉积构造的发育与二叠纪末地质灾变事件造成的特殊水体化学环境和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相关,属陆相环境中的"错时相"沉积。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现对于二叠纪末地质灾变期生物绝灭与复苏奥秘的探索、陆相地层的划分、海相—陆相地层的对比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海锡铁山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的围岩(矿石)化学成分、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发现矿区地层普遍具有铈负异常(δCe=0.47~0.90),为海相沉积岩,近矿围岩中Ag、Hg、As、Sb、Ba等热水沉积指示元素偏高,显示成矿流体性质为热卤水,矿区火山岩不发育,矿床类型可以划为Sedex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方法原理、研究步骤与应用范围,并应用此研究方法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波动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波动单元、建立地层格架、恢复原始沉积厚度、计算沉积速率等步骤,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应用此方程分析盆地的主要演化周期,总结沉积中心迁移规律,识别不整合面并计算剥蚀量,划分成藏旋回,识别波动转换带。此方法在中国南方海相沉积盆地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根据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专家发言及提供大会交流的部分论文摘要,从沉积环境,海相沉积,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四个方面,窥视自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以后沉积地质学的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6.
白银地区火山—沉积岩系为大陆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震旦系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13个喷发韵律和3个喷发亚旋回,成岩环境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具古陆壳陆内初始裂谷阶段背景;寒武系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13个喷发韵律和两个喷发亚旋回,黑茨沟组的成岩环境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是继震旦纪白银岩群后陆壳进一步拉张裂解的产物,代表了裂谷的发展阶段,香毛山组具海底扩张阶段的大陆边缘裂谷沉积背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分析及地层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剖面波动方程。研究表明 ,S/AnS ,D3/AnD3,T/AnT及J/AnJ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不整合 ,它们对盆地内的油气生成、运移、以及聚集、保存起控制作用。志留系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发生在奥陶纪末 ,隆起剥蚀主要分布在塔中—巴楚及塔北地区。塔中地区剥蚀较大 ,塔中 18至塔中 5一带剥蚀量达 80 0~ 110 0m ,向南北两侧剥蚀量变小。三叠系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发生在早二叠世末期 ,这次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表现明显。不整合剥蚀量在塔北及塔东地区等值线近北西—南东向分布 ,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 ,由提 1、草 2井区的 2 0 0 0m减至学参 1至塔中 32井区的 10 0m。巴楚地区为 10 0~ 60 0m ,从东南向北西剥蚀量增大。侏罗系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是印支运动的结果 ,剥蚀量具有由塔中向塔东地区逐渐增大 (由 2 0 0m增加到 2 50 0m以上 ) ,巴楚隆起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增大。塔北隆起大部分地区剥蚀量为 50 0~ 10 0 0m。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类型兼论侏罗—自垩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白垩系三分方案,试图遵循陆相地层要与海相地层对比结果,把陆相地层纳入由海相沉积建立起来的年代地层系统中的原则,通过海相莫斯科皱蛤层、陆相塔伦让植物群、早波倍克期叶肢介群等晚侏罗世晚期生物群与 O—R(Onychiopsis—Ruffordia)中期植物群和晚期热河动物群等早白垩世生物群对比结果,将侏罗——白垩系界线分别划在云山组和珠山组、石河北组和城子河组、九佛堂组(泥河子组)和沙海组之间。下白垩统顶界划  相似文献   

9.
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30余年中旋回地层学研究得到了极大发展, 对理解和解决地球科学领域众多科学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已被定义为"对地层记录的(准)周期性旋回变化进行识别、描述、对比和成因解释, 并将其应用于地质年代学以提高地层年代框架的精度和分辨率, 实现地层高精度划分与对比的一门地层学分支学科".能够反映古气候变化的岩性、岩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参数(即古气候替代指标)均可用于旋回地层学分析.通过岩性组合识别、频谱分析、连续窗口频谱分析、小波分析、滤波和调谐等方法可进行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和建立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中国学者在北方黄土剖面、南海新近纪海相沉积、古生代海相沉积和部分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中获得了良好的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对中国东北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和华南海相二叠系乐平统—中三叠统开展旋回地层学研究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
郭赤奇 《云南地质》1992,11(1):21-23
根据楚雄盆地边缘露头分布与盆地内地震勘探成果来预测盆地内不同相带地层的分布。本文对楚雄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展布进行探讨,认为该层在反射地震剖面上有明显的特征显示,可以确定它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石油地质特征一直不为人知,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逐渐被认识。为了弄清该区新生代地层发育特征,以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和琼东南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分析,对研究区开展了地震地层学研究,确定了地震层序界面反射特征,建立了地震地层层序和岩石充填序列。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新生代的沉积充填可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8个层序组,古近纪—第四纪经历了河湖相—海陆过渡相—浅海相—半深海、深海相沉积演化。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大、分布广,最大厚度约10 000 m,面积约9000km2,含两套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谷骏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07-1317
新疆玛尔坎苏一带锰矿赋存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地层中,锰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顶底板均为泥灰岩、泥晶灰岩。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明显受层位控制,延伸较为稳定。锰矿品位比较高,局部富集品位高达50%以上,通过X衍射、电子探针等实验方法对锰矿石矿物成分分析,推测矿床为海相沉积成因,且经后期热液多次改造用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吉中地区石炭系下统余富屯岩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该套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展布的余富屯岩组为浅海相沉积环境,同时伴有火山喷发活动。通过同位素测年手段,揭示了该套地层取样点位处的火山岩形成年龄,从而确定了余富屯岩组的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14.
琼北断陷盆地及海南岛西南沿海地区分布新第三纪上新世海相沉积地层。对于采用岩石地层单位有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前者采用望楼港组而后者采用莺歌海组。笔者认为前者应采用海口组,而后者采用望楼港组。  相似文献   

15.
渤海东部发育了典型的潮流沉积,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组成。该文基于中国海洋地 质调查最新获取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与水深变化进行对比,将该区的潮流沉积特征与其地震相特征进行精细分析, 同时结合晚第四纪CD5孔的岩性、14C测年和层序地层划分,识别出晚更新世以来的四期层序地层,分别是MIS4以细砂为 主的陆相地层、MIS3以粉砂和黏土为主的滨浅海相沉积地层、MIS2末次盛冰期形成的以粉砂质粘土和细砂质粉砂为主的陆 相沉积地层和全新世(MIS1) 发育的以粉砂质黏土和细砂组成的海相沉积地层。其中全新世地层分别由早期的滨海相沉 积、中期的浅海沉积和晚期的潮流沉积组成。通过这四期层序的研究,揭示了该区MIS4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16.
方润森  范健才 《云南地质》1994,13(2):189-202
云南西部保山—腾冲地区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冈瓦纳相地层发育齐全,冰海相沉积物和冷水珊瑚动物分布广泛。其中,冷水珊瑚Lytvolasma动物群和冰海相沉积物在西藏的珠峰和申扎地区的同期地层中也很发育,完全可以与本区对比,表明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本区与珠穆朗玛峰、申扎地区一样,同属冈瓦纳大陆。本文报道了该区Lytvolasma动物群的鉴定成果,计有6科7属14种,其中7个新种、5个未定种。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揭示地层和古地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缺少较长尺度的第四纪海陆变迁及环境演变的深入探讨,深达423m的海安县基岩标J9孔为此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心,总结其沉积特征,认为岩心可明显地划分为6个特征岩性段。同时,地层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0~200m为布容正极性世,200~334m为松山负极性世,334m以下为高斯正极性世。综合分析岩心沉积特征并参考古地磁测试结果对地层进行了初步划分,认为:0~39m为全新世地层,39~153m为晚更新世地层,153~200m为中更新世地层,200-334m为早更新世地层,之下为新近纪地层。地层中存在晚更新世晚期特征的硬粘土标志层,指示本地不是冰后期古河谷的发育地。  相似文献   

18.
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岩相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问题是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 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 结合覆盖全区及相邻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 尤其是对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 以期对提高青藏高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和潘吉亚大陆形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禆益.巴颜喀拉构造带未出露前二叠纪地层, 二叠—新近纪地层均有出露, 尤以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为其主要特征.其中, 二叠—三叠系主要为海相沉积, 比较连续, 尤以海相三叠系最具特色, 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群横贯全区, 分布广泛, 厚度巨大, 侏罗—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河湖沉积.二叠系黄羊岭群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 自下而上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沉积演化特征; 三叠系主要为巴颜喀拉山群, 岩性单调, 主要为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 局部地区夹钙质及火山物质, 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滨浅海相—陆相沉积演化序列.二叠—三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表现为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完全碰撞造山, 海水退出, 进入陆相沉积演化的历史.巴颜喀拉地区是塔里木—中朝陆块与南方大陆(冈瓦纳陆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域的主洋盆所在地区之一, 与其南部龙木错—双湖洋盆共同构成古特提斯洋域的双洋域.   相似文献   

19.
琼北断陷盆地及海南岛西南沿海地区(暂名佛罗盆地)分布新第三纪上新世海相沉积地层。对于采用岩石地层单位有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前者采用望楼港组而后者采用莺歌海组。笔者认为前者应采用海口组,而后者采用望楼港组。  相似文献   

20.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发生了3次重要海侵-海退事件及沉积演化过程,渤海南部多源河流三角洲对莱州湾沉积环境改变作用明显。本文选择莱州湾剖面进行沉积地层对比,结合调查资料和测试数据,初步建立莱州湾沉积地层格架,分析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渤海南部中小河流与黄河泥沙为莱州湾沉积物的共同物质来源,二者在不同阶段分别对莱州湾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提出本区沉积地层具有分期性、分段性和相关性规律。在124.6~72.0 ka B.P.,60.0~24.4 ka B.P.和10.2~4.0 ka B.P.出现过3次暖湿期,分别对应沧州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向南退积为三角洲/潮坪—河流沉积;由陆向海,短源河流沉积贡献降低,黄河沉积贡献增加。在72.0~60.0 ka B.P.和24.4~10.2 ka B.P.出现2次冷干期,分别对应玉木早冰期和玉木晚冰期,河流相发育,三角洲进积。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大致经历了浅海相—三角洲—潮坪—浅海相—三角洲—陆相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