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积极探索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采用“规培”基地医教协同的方式,包括符合实际的精品课程设置、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加强临床技能实践培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加强对经典及传统文化的学习等多个方面。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人文素养、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并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中医临床医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典课程的临床属性,决定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经典,突出临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伤寒论》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原文记诵,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六经辨证诊疗思路、经方类方的临床应用、《伤寒论》治法及组方规律等内容,并通过名医医案选读、跟师随诊等方式,提高研究生阶段《伤寒论》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3.
自2015年以来,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进行培养,即“双轨合一”,旨在培养具有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合格中医临床医师。本文回顾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阐述了中医住培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临床培养“重西轻中”,中医临床培养“形同虚设”;临床带教“重用轻培”,未充分体现“教学相长”;临床培训“学而不用”,未做到真正“临床临证”。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围绕临床再现经典理论、围绕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模式、 围绕效果建立考评体系,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中医住培研究生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皮肤病专业具有皮损复杂、诊断直观等特点,规培医师的临床教学存在皮肤病知识不熟悉、老师带教模式单一、人文素养不高、考核方式简单等问题。因此,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和科学、技术、社会、综合性教育模式(STS)相结合的带教形式,通过采用PBL教学法,以强化皮肤病知识;门诊与病房教学结合,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基于STS教育模式,培养社会责任感;建立现场考核模式,提升诊疗思维能力,以提高住培医师的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作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率先提出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培养及健全考核方案的设想。在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培养方面,我基地将中医师承教育贯穿始终;分期规划中医临床学习,避免“西化”;加强中医临床培训,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加强人文教育,重视医德医风培养等。在健全考核方案方面,采取日常考核、周考核、月考核、出科考核、师承考核、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在考核中加大中医比重。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基地培训质量明显提高,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中医经典知识薄弱、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创新性不强、对中医文化缺乏信仰是当前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培养中应注重经典及名家著作的学习,注重实践,加强师承,培养学生多维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进一步改进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医人才水平,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师承教育在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中医学的学习以古代沿袭下来的中医知识及历代医家经验为基础,而其临床诊疗思路却需要更多的思考与体会,因此师承教育在此刻就彰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在师承教育的模式下,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从师承教育定义、起始与发展方面入手,探讨师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影响与不足,以及如何在时代冲击之下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首届农村名中医的基本情况、治学方法、学术思想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农村名中医的成才路径及学术情况。方法:设计“湖南省农村名中医独特诊疗技术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工作现状等个人基本情况介绍,学医途径、行医准则、推崇的医家、必读的医籍等治学方法,学术思想、发表的论文和编写的著作、专科特长、擅长应用的药物和方剂等学术情况。对调查结果采用归类整理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调查表70份,通过分析,认为湖南省首届农村名中医成才路径有以下共同特征:1)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医风优良;2)接受多样化教育,治学态度严谨;3)继承经典理论,学术思想丰富;4)注重科学研究,文化底蕴深厚。其临床诊疗特点为:1)学术思想重在实用、传承与创新;2)学术专长涉及内、妇、儿多科;3)用方用药偏于经典、基础与特色。结论:湖南省首届农村名中医的诊疗技术具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对中医的无限热忱及高尚的医德修养,多样化的学医途径和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学经典、跟名师、重创新,注重整理、传承和学术研究等,分别是农村名中医成才的首要条件、基本路径、重要途径与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医经典学说是中医之根,对中医学术发展和临床诊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目前的教学模式现状来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笔者建议在教学方法上开展多学科合作模式,包括采取中医经典教学理论与中医内科学具体病证相融合加深学生对具体病证的中医学认识、以完整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教学中围绕病案组合病因、病机、证候、治则、处方、施药、调护等多方面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对具体病证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之郁证,涵盖了现代医学之“抑郁症”。对该病的认知与调治,已成为心身医学高度重视和共同攻克的重大课题。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中医心身医学认知郁证的源泉是“天人合一”观;而中医调治郁证必须遵循“形神合一”观。孙老认为,中医临床必须具备3个基本思维:四诊审证、审证求因的“求解思维”,求因明机、明机立法的“上升思维”,立法组方、组方用药的“决断思维”。因此,中医心身医学的医、护、药工作者,在郁证的调治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以“神形”为主线,把握20个“天”“人”元素,运用“求解思维”“上升思维”进行心身疾病的辨证,并做到“五注重”,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灸学抽象复杂、内容繁多,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压力与学习负担。“漫画笔记”是将漫画与针灸学结合以应用于针灸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起着构建知识网络,突出课程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应用;培养“象思维”,强化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模式,提升课程质量的作用,在维持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趣味性,并能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符合新时代多元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目标的有效路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中西医临床人才,对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院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丰富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并将临床见习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通过课外活动助力课程思政,将中西医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增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为实现高校教育全程育人,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结合肿瘤病学特点,分析中西医临床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以“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为例,讨论如何挖掘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的实践途径,提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以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肾损害在中医学属“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本文基于中医络脉与玄府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肾脏的认识,阐述肾络、肾玄府的结构与功能,提出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气液-玄府-肾络”理论模型,以肾脏气液亏虚、风火侵扰玄府、痰瘀痹阻肾络相互为患。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时应重视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风药增效补虚、发散透热、通络祛瘀,为中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考促改”的中医经典教学改革,是以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作为突破口,依据考试要求结合经典课程的教学目的,变革教学思路,通过教学实施全程化、教学内容进阶化、教学过程主体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而实现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最终实现“以考促背,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改”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6.
黄元御是清代医学大家,少好医学,博览医籍,上溯岐黄,伏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诸书,而作《四圣心源》。本文通过研读《四圣心源》,以图文的形式总结阐述黄氏“圆运动”观,并对“圆运动”理论指导临床应用进行举例。此对于理解黄元御学术思想更加直观易懂,有助于引导初学者树立中医思维,理解中医“气”“阴阳”“五行”“整体观”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文教育融入中医针灸点穴实验课程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在预试验基础上,设计并完善“自评互评表”和“点穴考核表”2类人文教育评价表。以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学》课程为平台,以点穴实验为切入点,教学改革分“三阶段五步骤”实施。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对学生各类考核成绩进行统计描述,171位学生《中医学》总评成绩在及格以上,通过率99.42%;点穴考核人文成绩与点穴专业成绩成正相关(r=0.22,P<0.01),点穴考核人文成绩与《中医学》总评成绩成正相关(r=0.20,P<0.01),《中医学》总评成绩与《中医文化与健康》总评成绩成正相关(r=0.30,P<0.01);《中医学》的评教结果为99.63分,《中医文化与健康》的评教结果为99.10分,均为优秀。结论:人文教育及评价融入点穴实践课程可行且有效,有利于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培养基层中医康复人才是国家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需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层中医康复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以依托行业为基础,搭建中医康复医教协同“双主体”育人平台、开展广泛专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及岗位胜任力、对接职业岗位,深耕基层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内涵、立志立德立行,夯实扎根基层就业思想为实施路径,进行了医教协同理念下培养基层中医康复人才的实践研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为“健康湖南”培养中医康复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学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黄帝内经》为中医学理论根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为中医学临床基础,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学经典,做临床”成为无数中医学子的座右铭。然而,现代高校中医经典教学却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本文试从中医学教学现状入手,讨论中医经典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专业的核心课,其课程思政改革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有重要影响。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联合思政教师,围绕家国情怀、抗疫精神、中医自信、职业精神、传统文化5条主线挖掘思政元素,初步构建了“中医诊断学”的思政素材库,并选择学生标准化患者(SSP)、临床案例等教学方法有机融入,辅以丰富的实践课堂。课程思政改革后,学生的思政素养显著提高,表明课程思政能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