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古气候学——地质时期的气候科学,有其现实意义。为了利用它来寻找未来最可能的相似气候情况,面临着根据古地理资料,重建过去气候的任务。重建的气候提供另一种使任何气候预报具体化的方法。制作有根据的重建过去气候是一项极端错综复杂的任务。首先可供使用的资料比研究现代气候少得多;其次在方法论上得到的仅是近似的结果,基本上属于推论的性质。有关过去时期气候的主要资料取自对古生物资料的生态解释,这种古生物是不同年代地质沉积物和海底沉淀物中的大量或微量的生物的残留物。这种残留物质量不等,且往往是偶然发现的。根据古土壤化石、地壳风化层以及大陆岩石气候样本的发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省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工具主要以37高炮为主,高炮系部队退役装备,装备老化而且磨损大,在增雨防雹作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装备保养、装备老化及弹药原因引起故障的几率同时存在.2012年7月毕节市发生两起高炮身管断裂,故障发生后,专家对故障的判断分为高炮保养不善,身管有异物;高炮身管材质达到使用年限;炮弹药筒或弹丸变型;弹丸引信失效的等几种情况,该文通过在出故障炮站的调查,结合在现场收集到的弹丸残留物及碎片,作出这两起高炮在作业过程中发生身管断裂故障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思继 《贵州气象》1995,19(5):37-47
4新生代以来的海进与海退地球自新生代以来,似乎也曾发生过多次海进与海退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地球自身的变形而引起的。如调整曲率,或可引起轻微的海进与海退。此外,曾与地球相碰后而“溜掉”尾部的那颗残留童星,受其影响,也可能引起海进。因它继续沿原有轨道运行,此间也许与地球相遇,其剩余物质还可能为地球所截获。但由于残留物质的递减,从近期相遇的结果表明,已无多大影响了。而今,由于南半球所剩覆盖不多(仅南极洲),且越来越少,而海洋地壳未见减速,故今后地球并无其它“宇宙来客”相访,海退当是持续的。近…  相似文献   

4.
重庆之气候     
丁丑之夏,暴日进寇,发於芦沟桥畔,祸及於凇沪之滨。中大位居首都,京沪相去匪远,敌机肆虐,频频来袭,大会堂,图书馆先後受炸,女生宿舍,全部遭焚,迁渝设教之议,势迫实行。双十节後,予发自乡井,十七日抵汉皋,二十一日换舟西上,三十日而达渝州。二十九日之夜,船泊木洞镇旁,同船师生爰有同乐会之举,  相似文献   

5.
卢鋈 《气象学报》1938,(4):146-151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而测候事业历史甚短,纪录为数既少,年代复长短不齐,观测又精粗不一,欲持此以论雷雨之分布,诚非易事;然若先就以往之纪录,加以整理,虽云疏陋,要亦可藉以略知其梗概。本文纪录,多取自南京气象研究所出版之月刊与年报,  相似文献   

6.
宛敏渭 《气象学报》1935,11(1):24-34
Ⅰ、绪言一、节候与历法之关系初民浑浑噩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时间观念,但有昼夜而已,厥後社会进化,由渔猎而畜牧,而耕稼,於是计时观念,亦复由画夜而知有年月,年月与日,即所谓历也。世於年月观念发达之顺序,意见颇有歧异,或谓当先有‘年’後有月,以年之单位过长,始依月球之盈昃而定‘月’。或谓月绕地球之周期短,地球绕日之周期长,且地距日远而月近,长短远近既殊,推测之难易亦异,故当先有月,而後有年。按之实际,则年与月之确定为计  相似文献   

7.
拉萨旱涝说     
徐近之 《气象学报》1937,13(1):24-38
西极遐荒,为世瞩目,拉萨测候,弹指两年,所址虽未如理想,记载之价值已彰;客岁情形,仆尝揭其大要,昭告邦人君子矣。惟是记载时浅,所见不过一斑,加以他无文献可徵,立论流於武断,势所不免,今岁一切,回异乎是;幸羁旅之身犹在,躬自得之,疑窦可去。於二年极短之时间,发如此其大之隐谜,谓非时曾而何。旱欤涝  相似文献   

8.
民国十五年,余在科学上,曾发表一文,题为海流浅说,当于篇末中说青岛观象台购置海洋测候用器缘起,徵求专家之指导。此项用器,因欧州厂家,无制成者,当经绘图定制,制造转运,需经至多时日,至十七年六月,始由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一向称之为万山之宗,这块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巨大高地上汇积了太多的名山大岳,从最南部的喜玛拉雅山到最北边的祁连山山脉,大山一个接一个,个个扬名世界。十年前曾乘飞机横穿高原南北,从万米高空俯瞰高原,大地如同一幅随意布局,但精心雕琢的巨大大地雕塑,或山脉纵横,或雪峰林立,峰峦叠障,连绵起伏,山峦沟壑拥挤着,簇拥  相似文献   

10.
气压之变动     
吕炯 《气象学报》1930,6(5):17-40
气压之变动大别之可分季候的,区域的,风暴的,微波的(ripple)一日的,半日的,及潮力的等等。兹篇所述,乃偏重於半日的(semidiunrnol),至其他之变动,则仅约略敍述而已。季候的变迁:若就北温带内而言,夏季温度增高,大气体积膨胀,同时水蒸气亦增加,故夏季之气压,比较低  相似文献   

11.
数值预报产品动力-统计释用方法与寒潮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桑志勤 《气象》1998,24(2):34-38
从气温变化的物理过程出发,设计了一种数值预报产品的动力-统计释用方法,开发了一套四川盆地寒潮入侵时间和降温幅度的释用方案,并利用ECMWF产品建立四川盆地寒潮自动预报系统,滚动预报未来1~6日内的寒潮过程。1995~1997年投入中短期业务运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清寿  黄文兴 《气象》1998,24(4):34-36
讨论了补偿作用在气候预报中的应用,指出补偿作用在气候异常和重要天气阶段的变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介绍补偿概念以及应用实例,并提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地面加密观测和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1日在黄海北部 ̄山东半岛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高空冷温度槽和低空、地面增温产生的不稳定能量是强对流体系形成的系统;中尺度辐合线、中气旋、近地层加热不均匀性、海陆风的辐合抬升等促进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对流云团的并合加强,产生异乎异常的能量,是该系统加强和发怅的重要条件;云团呈准静止状态是产生暴雨和长时间降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清洵 《气象》1998,24(12):51-54
分析了热气球飞行的气象条件及泰山对热气球飞行的影响。利用1988-1995年9-10月历史资料,对适宜热气球飞越泰山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总结天气形势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热气球飞越泰山受诸多气象要素影响的特点,分析素选取相关性较好的因子,分别建立天空状况,低空风向,地面风速预报方程,最后制作综合预报。经1996年,1997年9-10月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山东棉花产量旱灾损失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晓萍  赵红  陈延玲  李鸿怡 《气象》1999,25(1):25-29
采用统计方法,对棉花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生育时段影响产量的主要降水因子和需水指标,从而根据当年的降水量对棉花产量因旱灾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建立区域、省级棉花旱灾损失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天气动力学组合因子在MOS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国的数值产品HLAFS格点场资料,结合内蒙古地区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演变特征,构造出能反映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发展机制的结构特征因子,采用MOS方法建立预报方程。用较短的样本资料建立MOS预报方程,提高了MOS预报方程的预报能力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该MOS预报方程计算稳定并具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效果,易于业务化。  相似文献   

17.
仪清菊  魏凤英  王明志 《气象》2001,27(9):31-34
利用1998年5-6月华南暴雨外场试验期间加密观测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试验区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广州试验区降水强于福建区;1小时雨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强的脉冲特性,最大1小时雨量往往发生在依傍晚;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由GPS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在气可降水量(PWV)能较好地揭示暴雨发生的时段。  相似文献   

18.
ENSO期间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对我国冬季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艳君  倪允琪 《气象》1998,24(9):3-7
利用月平均风场和OLR资料,通过SVD方法研究了前期6个月,3个月和同期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与我国冬季风场的相互关系,得出:我国冬季环流异常与前期夏季,秋季和同期赤道中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有关,还与同期,前期秋季赤道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有关,同期的显著区域较大,超前3个月和6个月时显著相关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ElNino年,赤道中太平洋对流活动加强,西太平洋对要位于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E  相似文献   

19.
秦亚军  谢今范  马吉祥  李宗文 《气象》1998,24(12):39-42
通过网络互联,实现了现有气象业务系统利用卫星网提供的实时观测数据,提高了预报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干旱综合防御技术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进行的冬小麦大干旱综合防御技术集成试验表明,充足的底墒水、深耕、秸杆翻压还田、秸杆覆盖、喷施防旱剂和有限灌溉等是防御冬小麦干旱、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的有效措施,对小麦叶面积、干物重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使冬小麦叶面积、干物重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使冬小麦增产1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每公顷增收节支500-8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