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张国民 《地震》2002,22(1):2-8
回顾和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并将其归纳为建立了4个方面的基础,即: 地震预测预报的多学科观测基础;获取了一批中强以上乃至大地震资料的震例基础;建立了经验性预测方法和判据的经验预报基础;初步探索了地震孕育发生的地震预报理论基础。文中还阐述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临预报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
川滇地区强烈地震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有频度高、强度大和周期短的特征,强烈地震的预测预报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人们期望地震前有所预报,达到有所预防,减轻地震时的灾害和损失。本文介绍从历史强烈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过程中,提取同期强烈地震参数预报信息,统计出一些有意义的规律,应用于当前中强地震活动期的新强烈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及山西省对中强地震的反映能力,并结合省内的台网监测现状,讨论了中强地震的预报问题。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当前前兆监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以地震活动图象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而实现由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2004年8月10日云南省鲁甸5.6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灾害情况。回顾了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对该地震的预测预报过程。思考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在预测预报中强地震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理想的中强地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蓟县台地形变观测资料映震效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翠枝  陈嵩  田山  李恩建 《地震》2009,29(3):99-108
该文对蓟县地震台固体潮观测各测项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提取了华北地区中等以上地震的短、临前兆信息。 结果表明,该台固体潮观测对华北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的监测能力,其中: ① 水管倾斜仪和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中强及中强以上地震有中、短期预报能力; ② 重力和伸缩应变资料对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及首都圈地区中等以上地震有短期甚至短临预报价值; ③ 伸缩应变资料对地震方位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4.8级地震中短期预报是辽宁省继海城地震、营口地震,彰武地震后又一次较好的预报震例。此次震前有一定的前兆显示,在总结和分析对比中等地震预报主要依据的基础上,讨论了辽宁省中强地震预报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引用地震拟合优度r值,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的异常特征,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其邻区的中等地震预报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尤其对弱震区中等地震的预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翠英  梁凯利 《山西地震》2000,(1):40-43,46
以模式识别的CORA-3修改算法,使用历史有感地震和现代相应的地震资料,对南黄海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学异常信息进行了尝试性提取,初步确定了其综合预报指标和规则。结果表明,该方法内符和外推检验效果较好,可试用于该区中、强地震发生时间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9.
前言     
1986年在我国大陆相续发生了32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在地震发生的前后过程中,地震系统有的单位能在震前加强震情监视工作,较准确地预报出中强地震;有的单位在震后能及时、准确地速报并对震后地震活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有的单位准确地预报了强余震;有的单位在震后及时奔赴地震现场,积极开展工作.上述工作对稳定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赏.  相似文献   

10.
自1970年四川大邑6.2级地震后,我省开展了水化城震预报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水化观测资料和几十闪中强以上地震的成功与失败的预报经验和教训。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经过了单个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中多项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和“八五”攻关的从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提取前兆信息对应及预报地震几个阶段。本文简要回顾了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的发展过程,列举了各阶段水化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的典型震例。针对  相似文献   

11.
(金延龙,赵卫明)AnimprovementonthemethodofthepatternrecognitionICHAManditsapplication¥Wei-MingZHAOandYan-LongJIN(SeismologicalBureau...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营口地震台的前兆观测资料,对近几年的异常干扰情况进行分析识别,提取出典型的干扰曲线,并总结分析各种干扰可能出现的曲线变化情况,为有效的排除各种干扰,把非地震前兆异常的干扰排除,有效的减少在分析预报中的误导。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与学术带头人培养、选拔有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利用模式识别方法选拔学术带头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共和5.8级地震的成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1994年2月16日共和5.8级地震的概况,并从趋势背景,中短期异常以及临震异常等方面,较详细地叙述了这次地震的预报和某些手段的异常特征,最后提出了对这次地震预报的认识和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薄万举  卢良玉 《内陆地震》1997,11(2):136-142
介绍了4种单项形变,应变资料信息提取方法,即多点组信息法,信息标准化方法,畸形参数法和信息丛集度法,按定义,μ值亦可归属多点相法,故对μ值法亦作介绍,这些方法提取出了新的信息,具有不同的新特点和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均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同地电台1983~1993年ρs月均值的变化特征,查明了引起变化的原因:一种是测区内埋水管,建蓄水池,抽送水时管道跑、冒、漏水等人为引起的下降变化;另一种是地下应力场的应力积累增强,引起的地震异常叠加在年度背景上的变化;叙述了排除人为干扰的方法和采用实用化攻关中的滑动富氏法消除年变,可突出异常特征的可行性;得出地震前后ρs的变化是地震前兆反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Bayes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锦英  王碧泉 《内陆地震》1996,10(2):121-129
对Bayes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华北地区强震的预测,结果较好。内符合检验、阈值试验、FH检验、时间窗移动试验等一系列控制试验表明识别结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当前国内外关于天然地震与爆破、塌陷等非天然地震特征研究及事件类型识别的进展。对各类事件的定义及主要波形特征进行简要综述,重点介绍了事件类型判定的各类识别方法。与自然界天然地震不同,非天然地震由人工干预或人类活动间接引发。爆破是炸药在爆炸瞬间能量迅速释放,部分能量以地震波形式向外传播,引起地表振动而产生破坏效应的一种地震;塌陷是由于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虽然在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与爆破、塌陷的波形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但由于震源类型、波的传播路径、震源深度等不同,各类事件的波形记录在P波初动、P波与S波最大振幅比、持续时间、震相、短周期面波发育情况、发震时刻、空间位置分布以及频谱特征等方面差异明显。目前主要有两类方法来识别地震与爆破、塌陷等非天然事件。一类为直接基于波形在信号、数据方面的特征,通过定性分析来进行事件类型判定,如波形时频分析对比法、小波变换、相关系数等;另一类为统计学领域诸如模式识别等算法,利用统计算法综合考虑多个事件特征判据的定量判定阀值来实现地震与爆破、塌陷事件类型的识别,如最小距离法、改进的连续亨明方法、Fisher方法、逐步代价最小决策法、支持向量机、前馈神经网络等。两类方法本质上均为提取有效特征判据,即对数据进行降维使用,未将事件记录的全部信息用于事件判定。因此,有必要使用一种可从全部事件记录中自动提取各类信息并可组合底层特征的算法来对各类事件进行判断识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模式识别方法(CORA—3修改方法)研究了云南及其邻近地区大地震的发生时间与中强地震活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分子集):M≥7.0级大震前1—2年内,5—5.9级地震频度有明显增强。前1年6—6.9级地震相对减弱,前2—4年内6—6.9级地震可增至一定水平。对于CORA—3修改算法在采用“CLUSTERS”算法和不用“CLUSTERS”算法所得识别分类结果基本一致。FH(future history test)试验表明,用1930—1986年为学习时段,1969—1986年为预测时段。得到D类识别率为0.6,N类误识率为0.38。  相似文献   

20.
吴晓莉 《内陆地震》1991,5(1):48-55
根据乌鲁木齐以西地区与强震活动有关的地质、地貌、地球物理等特征,应用cora—3方法对乌鲁木齐以西的潜在震源区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容易发生强震的地区主要与断裂及其端点、拐点、交点有关,而且其数目越大判定为强震可能发生地点的概率越大,1943——1989年已发生地震的五个地区,均为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