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濮阳市0 cm地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阳近50年地面温度的变化倾向率及成因。月平均地面温度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2月至翌年4月呈升温趋势,5~11月呈降温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1~0.32℃/10a和-0.04~-0.83℃/10a,年平均地面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23℃/10a;各月地面平均最高温度的变化倾向率,11月为0.01℃/10a,其余月份则为-0.46~-2.1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23℃/10a;各月地面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化倾向率,11月为-0.02℃/10a,其余月份则为0.09~0.7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34℃/10a;各月平均地气温差的变化倾向率为-0.17~-0.6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35℃/10a。当地地面平均最高温度呈逐年递减趋势,地面平均最低温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地面平均最高温度的递减趋势远大于平均最低温度的递增趋势,因此,年平均地面温度呈逐年递减趋势。地气温差逐年递减,大气稳定度增强,不利于近地层污染物和水汽扩散,由此带来轻雾日数增多,空气污染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地面受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是地面温度趋降的直接原因,空气湿度和降水量趋增、空气污染加重等要素的变化,是地面温度趋降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1961—2010年德州市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大气下垫面的地表面温度及深层地温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0年德州市0 cm地面温度,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4,0 cm和80 cm地温;1980—2010年160 cm和320 cm地温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德州市地面及各深层地温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地面温度及各深层地温均有增温趋势,明显增温主要出现在冬季,夏季多为降温。地面最低温度增温最显著,倾向率为0.47℃/10 a,冬季倾向率最大为0.74℃/10 a;地面最高温度增温最不显著,倾向率为0.15℃/10 a。0 cm地面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27℃/10 a,夏季降温为-0.04℃/10 a,冬季升温明显为0.51℃/10 a。40 cm和80 cm地温变化倾向率基本一致,明显小于地面温度升温幅度,也小于160 cm和320cm地温升温幅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偏差方法,划分基准年研究1952-2010年辽宁西部地面、耕作层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年平均地面温度、农作物生长季地面和耕作层温度呈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95℃/10a、0.304℃/10a、0.206℃/10a。冬季、春季对年平均地面温度升高贡献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535℃/10a、0.521℃/10a;夏季、秋季贡献较小,气候倾向率为0.223℃/10a、0.291℃/10a。第Ⅲ基准年升温最剧烈。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2016年德令哈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温度和气温数据资料,从年、季和月3个方面研究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a德令哈市年平均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分别以0.811℃/10a、0.063℃/10a和1.247℃/10a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趋势;各季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呈上升趋势,春季平均地面最高温度呈上升趋势而夏秋冬三季呈下降趋势;月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呈单峰式特点,各月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地面最高温度1—6月份呈上升趋势,7—12月份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出现突变,年平均地面最高温度未出现突变;年、季、月平均地面温度与平均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3—2017年久治县气象局0cm地面温度和相关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近55年来久治地区0cm地面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总云量和低云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5年来久治地区的地面温度以0.626℃/10a的速率增温,四季地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极为显著,秋季次之;月变化同年、季变化一致,均呈升温趋势,2月增温最快,5月增温最慢;地面平均最高温度以-2.898℃/10a的速率降温,四季中也呈降温趋势,春季降温最明显,秋季降温最弱,月变化同年、季变化趋势一致也呈降低趋势,9月降温最快,8月降温最慢;地面平均最低温度以2.885℃/10a的速率上升,四季和月变化同年变化一致,冬季升温明显,3月升温最快,8月升温最慢。地气温差在年、四季和月中的变化一致,都呈上升趋势,冬季和3月增加明显。通过M—K检验发现,地面温度于1998年发生了突变,地面平均最高温度于1973年发生由高到低的突变,地面平均最低温度于1994年发生突变,地气温差于2003年发生突变。相关分析发现气温和低云量是影响地面温度升高的主要因子,日照时数、降水量、与地面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总云量与地面温度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呼伦贝尔市1973—2012年4—10月地面0cm温度观测资料,对在全球变暖环境下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呼伦贝尔市地面温度呈现随纬度和高度递减的分布方式,各台站地面温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平均年倾向率为0.82℃/10a,夏季变率明显高于秋冬季,秋季各台站间的变率差距较大。大多数台站2007年为地面温度显著偏高的异常年,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重现期百年一遇在40.9-34.8℃之间变化,20a一遇在33.7~39.4℃之间,新巴尔虎左旗较高,根河较低。  相似文献   

7.
近36年德令哈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德令哈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6年的气温数据资料,运用统计法、气候倾向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德令哈市近36a来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以0.478℃/10a的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呈现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气候特征;平均气温的月变化呈现单峰式特点,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各月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4月份平均气温以0.775℃/10a的倾向率上升最快,12月份平均气温以0.197℃/10a的倾向率上升最慢;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以0.534℃/10a和0.495℃/10a的倾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三者气温增温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陕西泾阳站近58a的常规地面资料,分析了该县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温度的长期变化特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4℃/10a,降水和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8mm/10a和-41.8h/10a。小波分析表明温度具有较为单一的28~30a的长时间尺度周期;降水则是以5~6a的短时间尺度周期为主;日照时数的周期变化不甚明显,存在一个22~23a左右的弱周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空温度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全国1961~2004年134个台站的探空温度资料,对我国各高度层温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比讨论了与地面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我国对流层温度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整体温度下降速率为-0.06℃/10 a;对流层中下层温度表现出微弱增加,增温速率为0.05℃/10 a,比同期地面气温增暖趋势弱得多.1961年以来,我国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 a和-0.22℃/10 a.近25年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的温度呈现明显上升,增温速率达到o.25℃/10 a,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更为接近.我国高空和地面温度变化结构的这一特点与全球或北半球平均情况大体相似.但是,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对流层中下层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的明显差别,以及最近20多年对流层中下层与地面的同步增温,仍然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1—2010年的NCEP资料和重庆市5个站点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估计、线性拟合、MK检验等方法,对重庆夏季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的夏季平均气温在15℃至27℃的幅度内变化,重庆西部和四川盆地东部的区域平均气温最高,四川盆地沿长江一带的平均气温较低;重庆近40a夏季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升温趋势,其中酉阳、奉节和万州的升温趋势较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达到0.072℃/10a、0.288℃/10a和0.154℃/10a,沙坪坝和梁平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较平缓,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09℃/10a和-0.002℃/10a;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整体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MK检验表明重庆市的气温变化整体比较平稳,没有特别明显的突变年份。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大方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方县近5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其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近50 a来大方县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如下: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倾向率为0.15℃/10 a,比我国增温倾向率大,秋季对全年平均气温的上升贡献最大,夏季次之;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30.70 mm/10 a,比我国降水减少倾向率大,秋季对全年降水量的减少贡献最较大;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45.17 h/10 a,夏季对日照时数的减少贡献最大,春季次之.总体来看,近50 a来秋季对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和年降水量减少趋势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0年喀什地区所属喀什市、莎车县、巴楚县、塔什库尔干县等4个代表性站50a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低地温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对1961年以来喀什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平原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48.1 cm,年际最大值与最小值深度差为82cm,随年际变化总体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3.8cm/10a,年代际变化呈阶梯状逐渐减小,冻土深度减小主要受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气温每升高1℃,冻土深度减小7.75 cm;山区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148.8cm,年际最大值与最小值深度差为88cm,随年际变化总体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5cm/10a。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9年延边州8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延边州农业气候资源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延边州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为0.21℃/10a;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平均气温较突变前上升了0.8℃;活动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为32.5(℃·d)/10a;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均在20世纪70年代最低;日照时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7h/10a,在20世纪60年代最高,80年代最低;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变化,气候倾向率为0.68 mm/10a;ET0呈下降趋势变化,气候倾向率为-1.51mm/10a;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高,ET0最低.  相似文献   

14.
根据青海省河南县气象站1981—2015年35a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5a来河南地区气温有明显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以倾向率为0.6℃/10a的趋势呈线性上升,春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弱;年降水量以倾向率为6.9mm/10a的趋势呈线性减少,夏季降水量减少最大,其倾向率为-12.2mm/10a,35a期间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出现;日照时数以倾向率为54.95h/10a的趋势呈线性增加,各个季节增加情况不相同,其中春季日照时数增加最为明显,冬、春季较夏季明显,阶段性波动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对英吉沙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9 a来英吉沙气候增暖现象较明显,增温率为0.4℃/10 a,秋、冬季变暖的趋势大于春、夏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也较明显,增幅为4.6 mm/10 a;尤其是1985年以来英吉沙县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陕西泾阳站近58a的常规地面资料,分析了该县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温度的长期变化特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4℃/10a,降水和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8mm/10a和-41.8h/lOa。小波分析表明温度具有较为单一的28~30a的长时间尺度周期;降水则是以5~6a的短时间尺度周期为主;日照时数的周期变化不甚明显,存在一个22~23a左右的弱周期。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对英吉沙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9年来英吉沙气候增暖现象较明显,增温率为0.4℃/10a,秋、冬季变暖的趋势大于春、夏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也较明显,增幅为4.6mm/10a;尤其是1985年以来英吉沙县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果洛州玛多县1961—2009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风速等资料,分析该县49年、四季、年代际及近1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玛多县49年年及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增温最明显,变化倾向率为0.70℃/10年,且自90年代末以来是49年中最暖的时期;49年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暖最明显,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41℃/10年、0.92℃/10年,尤其是近10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达到49年中的最高值;49年年降水量变化呈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3.75mm/10年,其中夏、春季降水增加最明显,变化倾向率分别为5.50mm/10年、4.71mm/10年。近10年的年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48.5mm/10年,其中夏季增多趋势最明显,变化倾向率为119.45mm/10年,冬季增多趋势最小,变化倾向率为0.45mm/10年。不同年代际年和夏季降水量均以近10年为最多,60年代年降水量最少,80年代夏季降水量为最少;49年中任何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增多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2.5小时/10年;蒸发量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16mm/10年,尤其夏季减少最明显,达-10.91mm/10年,其它季节呈增多趋势;年平均风速70-80年代为大值期,60年代风速最小,90年代至21世纪初为次小值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和M-K方法的商丘气温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5-2011年商丘气象站地面逐日气象数据,集成Morlet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商丘气温序列的年、季周期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变化趋势特征及年际变率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回归分析、5 a滑动平均分析,商丘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17 ℃/10 a;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夏季气温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08 ℃/10 a,冬春秋季气温呈增加趋势,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35 ℃/10 a。根据Mann-Kendall分析,年平均气温突变点为1992年,夏季气温不存在明显突变,冬季气温突变点为1986年。根据小波分析,20世纪50-80年代商丘年平均气温存在准17 a周期信号,之后该周期信号消失,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准32 a周期信号,在本研究的整个时间序列上存在准5 a和准2 a周期信号,周期信号显示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低温年。商丘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异系数为0.04,年际变率较小,年际变化较平稳。商丘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集成多种方法的气温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分析,对该区域的农业种植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近50年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9-2008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该区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2℃·(10 a)-1的幅度升高,全年和四季气温都在上升,冬季升温最明显,达0.37℃·(10a)-1,夏季升温幅度最低,约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