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一 《地质科学》2001,36(2):256-256
谢鸣谦教授的《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以下简称《拼贴》)从板块观点对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提出的“微板块”与“拼贴”两词是讨论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从书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看,作者并不唯板块是从。论述板块,但不拘泥于板块,反映出他对唯学说论的超越。岩石圈演化是客观存在,人们立足于局限的时间和空间试图去探知久远的岩石圈演化,不可能轻易得出结论;岩石圈演化的复杂性,决定它不可能成为某一学派绝对认识的试验场。这可能是作者必须拓宽视野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故《拼贴》一书熔断块构造、槽台学说和板块理论于一炉。  相似文献   

2.
举世嘱目的喜马拉雅山系,屹立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南部,有关它的形成、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特征,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极大地注意。近十余年来,板块构造学说盛行,不少人也试图用此观点来研究喜马拉雅山系的许多地质问题,认识和解释一些现存的地质现象。1974-1975年,作者参加了西藏高原的科学考察,对林周地区的下第三系--上白垩系林周群红层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岩体变形是岩体力学作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课题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受到重视,人们已经认识到,岩体变形在低应力水平阶段常存在有裂隙压密成分,致使岩体应力应变曲线呈曲线特征。可是目前在岩体变形研究中仍习惯地采用一次线性关系的虎克法则表征岩体变形本构方程。这是不合适的。可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方程来取代它。R.E.Goodman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近年来笔者对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①结构面闭合变形法则;②岩体变形的本构规律。兹将初步结果提出来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用板块构造学说,剖析康滇地轴中段前震旦纪地层沉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硫化矿床成矿作用等特征,并探索它们与板块构造的关系,供研讨板块构造学说和我国大陆古板块构造参考。  相似文献   

5.
蛇绿岩与大陆缝合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84,(4):359-372
从六十年代以来,被誉为“地球科学革命”的板块构造学说,引起广泛的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它能圆满地解释地球的主要面貌之间的动力学关系。板块构造的概念是近二十年来从各海洋区搜集的大量地球物理资料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阐明洋壳(约200兆年)的构造比陆壳获得较大的成功。由于板块构造提供了一个全球动力学体系的框架,使人们对中生代以来的大陆演化的许多作用有所了解。对板块学说有兴趣的地质工作者,想根据均变论的原则,去解释古大陆的形成、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和发展,对大洋地区构造活动、地热及地壳-上地幔结构之间的关系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大陆地区,由于其构造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对这种关系的认识还远没有大洋区那样系统和清晰。但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各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大量积累已为进行这种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守信 《地质科学》2002,37(1):127-128
10年前,我曾提出“开展造山带地层学的理论研究是建设中国现代区域地层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想到这一命题的专著(吴根耀著《造山带地层学》)今天竟然问世了,实在令人兴奋和欣慰。关于造山带地层学的定位著者认为:以板块学说的确立为标志的第二次地学革命把活动论、突变论、全球洋-陆构造等观点带进了地层学,地层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结合使大地构造作用与地层之间的联系成为主要研究点,开创了构造地层学(tectonostratigraphy).著者把造山带地层学定位于“构造地层学的一部分”.这一定位应当说是客观的,现实的,也是恰当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志立 《地质科学》1979,14(2):127-138
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海洋和大陆边缘积累了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应运而生的“板块学说”,把人们的视野扩展到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广阔海域,使人们看到了有关洋壳演变为陆壳的许多独特的地质现象,使原来主要在大陆上获得认识的一些地质现象要求新的解释。本文将在前人地质资料基础上,利用板块学说探讨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和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华北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新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增昭 《地质科学》1979,14(4):302-313
近几年来,笔者参加了我院华北石油地质碳酸盐岩的科研工作,并用新的碳酸盐岩石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华北(主要是山东及河北两省)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进行岩类学、沉积环境、以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本文是这一科研工作初步成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对‘清河镇动物群’和‘昌图动物群’的质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3,28(2):199-200
在《地质学报》64卷2期和66卷2期上发表有这两个‘动物群’的重要论文。在长期有争议的清河镇群和下二台群中发现小壳化石固然非同小可,但笔者拜读了两文后,却感到有些困惑与失望。图版所示两个动物群的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看来不象是小壳化石,而是人工处理样品时所形成的假化石。如果依据这样的‘化石’来确定地层,将会带来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川西南乡城——得荣地区的两种混杂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之孟  金蒙 《地质科学》1979,14(3):205-214
混杂岩或混杂堆积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过描述和讨论。但是,直到板块构造提出之前,混杂岩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就目前所知,我国台湾、祁连山、西秦岭、喜马拉雅山等地都有混杂岩分布。笔者通过近三年来在金沙江沿岸的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证实,四川乡城、得荣一带是混杂岩分布的又一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12.
贵州南部中三叠世鱼鳞蛤组合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金华 《地质科学》1982,(2):235-238
鱼鳞蛤(Daonella)是中三叠世双壳类特征性化石。它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演化迅速,具有重要地层对比意义。这一属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川南和藏南。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区,产鱼鳞蛤的中三叠世地层十分发育,在这里,鱼鳞蛤常常是地层划分的重要古生物依据。因此,研究鱼鳞蛤的种群分布规律是这一地区地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最近对黔南的鱼鳞蛤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许多种在纵横分布上均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13.
根据間接的地貭或矿物--地球化学的特征来预測和正确評价有用矿产的矿床时,首先必需要清楚地确定出据以进行预測的各种地貭因素与矿产富集作用之间的自然关系。从具有工业价值的稀有元素矿床中含量一般很少的这一事实出发,判明在成矿作用的各具体阶段,即形成一定的共生組合的过程中,决定稀有元素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一些因素則更有重要的意义。在笔者以前发表的許多論文中已指出了岩浆期后高溫射气和溶液中稀有元素活动性化合物主所以分解,并晶出固相的化合物--稀有元素矿物都是由于溶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及矿液成分改变的結果。  相似文献   

14.
石英颗粒表面“V”形撞击坑与化学溶蚀坑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昕 《地质科学》1981,(3):291-293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主要是从形态上来加以区分,它是一种形貌分析法。很多特征在不同的搬运和沉积过程中都存在,因此不能用单一的特征来分析其搬运介质、搬运方式和沉积史。要综合分析全部特征,去伪存真,同时对这些特征要有正确的鉴定,这是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高压下,水可以进入石英,早已为人工实验所证实。而自然界中石英的水化现象,虽有文献提及,但尚缺乏专门的研究。 近年来,笔者研究变质铁矿时,曾注意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变质岩中,都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石英的水化现象。鉴于这一现象对了解变质作用的环境和条件有一定意义,故作一报道,以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岩组学手段研究断裂和断裂面的性质及特征这一工作,李四光教授和王嘉荫教授都曾指出其重要性。但具体断裂的岩组学研究工作过去开展极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山东崂山劈石口花岗岩中的断裂进行岩组学分析来阐明断裂的性质和构造运动特征。作者初次尝试这一工作,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工作中,方仲景同志为我们提供不少地质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7.
王潤民 《地质科学》1959,2(9):270-274
引言河北省北部地区,在震旦系上部雾迷山白云岩与燕山期花崗閃长岩接触处,普遍发生有接触变貭現象--矽嘎岩化;伴随这种变貭作用,常常有接触交代矿床产生,如寿王坆銅矿床就是一例,从岩石的角度来說,这种接触变貭作用可使我們看出一定类型的岩石的物貭組分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其所产生的特有矿物相;从矿产方面来說,这种变貭作用常常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在此区工作中收集的资料来討論一下該区白云岩的接触变貭作用,文中不妥之处尚希讀者們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8.
肖仲洋  洪文兴 《地质科学》1959,2(11):328-331
近一、两年来,在我国已逐渐开始注意勘察和研究富含稀有和稀土的碱性岩的工作。但这项工作,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本刊除在今年第九期上已刊载有彭琪瑞同志的“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床”外,现又在本期发表了吴利仁同志的一篇论文,以及这篇E.N.谢苗诺夫专家的报告记要(这篇文章是谢苗诺夫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所作报告的记要),其目的在于为从事找寻和研究稀有和稀土元素矿床的同志们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便把这方面的空白,尽快地填补起来。  相似文献   

19.
傅家謨 《地质科学》1959,2(4):109-115
冶金工業部和地質部的勘探队经过几年來的地質工作,已经証实鄂西宁乡式铁矿系我国目前巨大的铁矿之一。該矿产于上泥盆纪地层中,分布在鄂西長阳、建始、恩施……等县,幅員广大,铁矿品位好,储量大。放在地質勘探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继續扩大鄂西地区的铁矿储量,为国家在鄂西建立巨大鉄矿基地提供地質資源。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笔者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感到有兩个問題需要提出。  相似文献   

20.
稀土元素(钇及镧系)做为一组地质指示剂,国外已广泛用于矿物学及岩石学的研究。随着测试技术及分析精度的提高,国内有关报道也日渐增多。近三年来,笔者在五台山区从事前震旦纪变质沉积铁矿研究,曾按不同地层、不同岩石类型采集了一批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含量测试。本文就是对其结果的初步研究。主要目的试图探索五台山区变质岩系不同构造层、不同岩石类型中稀土元素丰度及分配型式的变化,以便为本区变质地层的划分、变质岩的原岩恢复提供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