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双碳”目标下明确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目标的任务,提出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12年以来,我国建立了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实现林业碳汇等自愿减排项目备案及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签发。由于林业碳汇项目在开发、运行、交易等各阶段存在的挑战以及2017年主管部门暂停自愿减排相关申请等原因,我国CCER碳汇项目开发相对不足,备案项目数量占比仅为2%。文中基于塞罕坝CCER项目视角,调研分析了碳汇项目开发关键技术、综合效益、问题挑战等,提出了推动林业碳汇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欧盟碳市场的实践以及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为背景,调研分析了碳成本传递原理,重点以电力行业为例分析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电力行业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电力市场结构。分配方式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包括配额是否免费发放、是否实时更新免费配额的发放额度、关闭的发电设备是否获得免费配额和新进入者是否发放免费配额等因素。电力市场结构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与供给条件。最后,基于当前国内碳市场试点的碳配额分配方式,给出了循序渐进地改变碳排放额初始分配的方法、减少一次性发放未来相对长时期的免费配额、选择基于发电量发放免费配额而非装机容量发放免费配额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背景,运用电力行业细分的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我国统一碳市场下不同碳交易机制的实施效果及其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全国统一碳市场有助于我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且可以缓解碳减排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基于碳排放量免费分配初始碳配额的“祖父法则”,基于碳强度基准免费分配初始碳配额的“标杆法则”可以降低碳交易价格、增加碳配额交易量并扩大碳市场规模;采取拍卖方式有偿分配初始碳配额时碳市场中各行业面临更大的减排成本,但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对碳市场未覆盖的行业和居民户征收碳税能有效控制其碳排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降低碳交易价格并促进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全国统一碳市场在抑制火电行业发展的同时将不同程度地促进清洁能源发电部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煤电现状及碳电市场发展趋势,在6种碳价及3种传导率组合的碳配额分配规则下,利用经济调度模型对1000 MW、600 MW和300 MW燃煤机组发电收益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300 MW机组对配额基准线与拍卖比例的变化较为敏感。在碳价为50.0元/t、79.9元/t及碳价传导率为20%的碳电市场耦合初期阶段下,配额基准线下降至0.74 t CO2/(MW·h)或拍卖比例升高至50%,300 MW和600 MW机组存在负收益情况。若碳价及其传导率增加,配额基准线与拍卖比例改变对煤电机组造成的负效应更可控;核证减排量比例扩大对提高机组收益影响甚微,可以作为碳市场的一种有益补充并加以监管。因此,在充分考虑煤电承受力和竞争力前提下,制定碳配额分配规则应适应碳电市场发展阶段,积极推动碳电市场耦合传导碳成本,配合抵销机制来加速碳减排。  相似文献   

5.
2011年以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加快,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其中基准线法被确定为全国碳交易初始配额分配的主要方法。电解铝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部门,尽早将该行业纳入碳市场对于行业减排、纵深推进全国碳市场交易以及应对国际碳边境调节机制政策均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电解铝行业直报的碳排放相关数据,确定了我国电解铝行业开展全国碳交易的基准线方案。结果显示,电解铝行业宜选取8.12~8.15 t CO2/t铝作为基准线取值,不需设置区域差异调整系数。同时为保证电解铝行业碳交易的顺利开展,还需尽快确定行业配额方案,进一步完善企业排放量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以提高核查填报数据质量,以及进一步研究电解铝行业碳排放核算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交易体系存在诸多影响配额供需两端的因素,为避免配额供需严重失衡和碳价格剧烈波动,湖北碳交易试点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碳价格稳定机制。这套机制包括配额分类管理及注销机制、企业配额事后调节机制、配额投放和回购机制、碳价格涨跌幅限制机制,对湖北碳交易试点的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对上述机制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据此提出了全国碳交易体系建设中建立碳价格稳定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碳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开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201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尚未启动建立,企业仅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减排量供应方,开发CDM项目参与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第二阶段是2013年至今,中国碳交易试点运行,企业既可选择开发CDM项目参加发达国家碳市场,也可选择开发"中国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项目参加中国碳市场。  相似文献   

8.
配额拍卖机制在碳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综述配额拍卖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回顾拍卖机制在欧盟、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碳市场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试点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效果。研究认为,国际碳市场拍卖机制设计较为完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起到了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国内各试点碳市场拍卖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文中从拍卖机制的要素设计、平台建设、所得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全国统一碳市场配额拍卖机制设计提出建议,为全国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欧盟独立交易登记系统(CITL)的抓取、识别、清洗与融合构建了全样本的交易大数据集合,完整地重现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在试验阶段的市场微观结构。进而从市场内部微观视角出发,对EU ETS的市场微观体系、排放企业的微观交易行为,以及市场供需微观演化等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建立初期:排放企业的交易大多是以配额履约为目的;交易行为呈现活跃度低、季节性和同向性的特点;市场上少量的高排放企业凭借其在配额总量、资金和信息上的优势在交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此外,微观行为数据还反映了金融部门在碳配额交易中的作用:配额在前期流向金融部门使得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当配额流出金融部门时,市场供需失调的情况被迅速放大。在碳市场建立初期,理解EU ETS市场参与者微观行为特点以及潜在的风险,对中国即将启动的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机制设计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其中基准线法被确定为全国碳交易初始配额分配的主要方法。钢铁行业作为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第二大碳排放部门,加快对其开展基准线法碳交易的测算、设计和评价,对纵深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2018年钢铁企业直报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单位产品碳强度这一关键指标,确定了中国钢铁行业开展全国碳交易的基准线方案。结果显示,钢铁行业碳交易基准线应包括炼钢及之前的6个工序,基准值宜采用效率较高的前70%至80%范围内的企业碳强度均值,在配额确定时无需考虑行业区域差异,但针对企业间碳强度差异较大的工序应设立从历史法到基准线法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底中国全国碳市场启动,全球正式运行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达到21个。伴随碳排放权交易的广泛开展,加之产品市场不确定性的冲击,控排企业的违约行为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基于此,根据中国碳市场试点地区的通行交易规则,通过在产品市场中引入随机冲击,分析在具有储蓄机制且存在不确定性需求的碳交易体系中,企业违约行为的方式以及监管强度对企业违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查比例较高的强监管设置下被试不会产生系统动机来排放违约,弱监管设置下明显的报告违约会导致排放总量上升。即使面临不确定性冲击,储蓄机制依然能促进控排企业以一个相对有效的方式跨期分配生产量。因此给出如下建议:违约处罚应该分级,报告违约处罚力度应大于排放违约;为提高实际履约率,各地应提高排放报告抽查比例;完善配额储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十二五”时期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际碳市场的调研和定量分析,建议我国碳市场建设之初,应首先选择电力、钢铁等对碳价格敏感的高排放强度行业进入碳市场;尽早开展跨地区交易,便于有效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同时碳排放总量上限的设定应与 “十二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目标挂钩;并在市场建立之初设定碳价格下限等。  相似文献   

13.
System dynamics models are employed for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uncertainties on carbon emission trading–both on national and business levels. Economic, institu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i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any country's benefits from emission permit trading. If a country participates in trad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n the possible price range becomes the source of additional uncertainty. In the case of business investment decisions for implementing resource‐saving technology, our system dynamics model shows that the first‐mover investor will get significantly fewer advantages than his followers, which leads to delay in primary investment to the sector.  相似文献   

14.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启动。钢铁行业是被纳入碳市场的主要行业之一,碳市场政策势必对其竞争力带来一定的影响。文中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从价格、产量、贸易和碳泄漏等方面定量研究分析碳市场对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影响模型结果的关键参数做敏感性分析,包括减排成本曲线、配额分配方式和贸易弹性。研究结果表明,碳市场对于钢铁行业的竞争力影响不太大,但是需要高度关注碳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15.
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将共同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共同市场主体发电企业带来经营和发展挑战。在考虑碳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发电机组经济性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碳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对发电机组发电成本的影响,定量评价不同能源结构投资收益经济性,以及对集中竞价市场出清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偿配额比例和碳价增加,碳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逐步攀升,燃煤机组碳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最高将达29%,燃气机组此比例达6%;在设定碳市场高比例配额有偿分配和高碳价情况下,煤电和气电单位发电收益逐步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远低于可再生能源,推动投资逐步向清洁高效火电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倾斜;碳成本将成为竞价市场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影响发电机组出清顺序,进一步巩固高效率、低排放机组在集中竞价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面临着低碳减排和保持经济增速的双重挑战。为利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减排目标,我国自2013年起开始建设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17年12月起宣布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然而碳市场的顶层设计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在我国宏观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分阶段逐步推进。短期(2020年前)碳市场建设重在强化产权制度建设,完善市场交易基础。中期(2021—2030年)碳市场建设要形成活跃的市场氛围,充分降低我国的温室气体达峰成本。长期(2031—2050年)碳市场建设要形成稳定上升的碳价趋势,为我国的低碳转型提供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待开发的交通自愿碳减排项目。本文采用CCER方法学中的“快速公交项目”,计算北京市2012年公共自行车系统自愿碳减排量,并估算收益。结果显示:北京市2012年公共自行车自愿碳减排量为43.95 t CO2,出售可获得1538元的收益。同时估算得到北京市2015年公共自行车碳减排量为6874.5 t CO2,出售可获得约24万的收益。因此,北京等交通需求膨胀的特大型城市,随着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持续壮大发展,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望通过碳交易实现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