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统计分析了历年(1949~2001年)影响广西的快速台风的天气气候情况及环流背景,得出此类台风产生、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预报思路,为提高此类台风的预报准确率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双台风形势下上海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预报分析和对比,发现这次暴雨的落区有别于传统的3类台风暴雨落区,即台风本体和螺旋雨带、台风倒槽以及与冷空气结合。这次暴雨是由于其中一个台风左后侧的偏北气流与另一个台风的倒槽东南气流相结合所致,提出其为第4类暴雨落区。各业务模式的检验表明,由于无法精确描述各台风的位置、结构和强度,现阶段模式对此类暴雨的预报能力可能偏差,对模式预报结果进行修正使用的难度高,加上此类暴雨出现的概率很低,因此,在短期预报时段内(24 h预报时效以上),此类暴雨的预报难度高。临近预报需要特别关注强降水发生之前,地面形成的局地辐合线。   相似文献   

3.
近31年登陆北上台风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金荣花  高拴柱  顾华  刘震坤 《气象》2006,32(7):33-39
为探讨对我国产生严重影响的登陆北上台风的成因,利用1975—2005年台风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登陆北上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不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对台风登陆北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西风带系统和南亚高压活动有利于台风登陆后北折和持续北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总结归纳台风登陆北上的预报着眼点,希望有助于提高此类台风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4.
臧传花 《山东气象》1998,18(2):34-37
对9711号台风登陆后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中24、36小时预报图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效果,并从高空环流形势、500hPaθse场及地面3小时变压等方面对台风路径的可预报性进行了探讨。结论认为此类台风的路径可在数值预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订正预报,并给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登陆台风对黄土高原东部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刘子臣  梁生俊 《高原气象》1997,16(4):402-409
对80年代以来3次登陆台风低压外围影响黄土高原的大暴雨作了气候分析,对9608号台风进行了天气动力诊断分析。这结果可为此类暴雨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9507等弱副高偏东类台风过警二、警二三线前后四天环流特征量的分析及物理量的诊断及以往预报经验的偏差,提出此类台风的路径预报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9711号台风风暴潮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北京气象中心HLAFS台风暴雨模式数值预报产品,着重从天气学和海洋动力学的角度诊断分析了9711号台风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潮的影响,分别从海平面风场对海水风应力增水效应,变压场增水效应及台风路径、强度和移速和台风大暴雨对海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台风风暴潮产生机制。为预报和防御此类台风风暴潮提出了有益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8.
台风路径实时数值预报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建立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试验系统,引入了模型台风。模型台风是利用获得的场面参数构成的,然后再叠加到客观分析场上作为台风路径预报的初始场。引入模型台风后,无论是台风中心位置还是其流场、质量场与实际观测比较接近,且预报效果有一定提高。利用模型台风对1992年Eli(9205号)和Janis(9210号)台风进行了实时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这二个台风的移动趋势基本上能预报出来,预报的台风路径与实况进行了对比,并与气候持续预报作了比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一种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在台风业务预报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离散变量分级预报的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引入台风路径业务的预报评估中,对1989-1991年的台风业务预报作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量客观,不但可用于台风分类预报评估,也可对台风移向移速预报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0.
何歆  林伙海 《气象》1997,23(9):17-20
该文应用HURRAN相似台风路径预报方法,引进500hPa天气形势,提高了台风咱径预报能力;应用天气学方法、物理量诊断和预报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卫星云图上的台风云系特征,研制台风影响下的闽南台风天气(大风、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得出定量、客观的预报结论。该系统运行所需的资料易于获取,从采集资料到输出预报结果,10分钟便可完成,大大缩短了制作台风预报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台风路径统计预报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并采用多种预报方案相结合建立了台风路径的统计释用综合预报模式,从而提高了台风路径预报的技巧。经1994年台风季节业务试用,其预报性能比原有的统计预报模式有较大的提高,试验表明,充分利用在预报时可得到的数值预报输出产品的采用多种方案集成是改进台风路径客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庄千宝  叶子祥  周功铤  马永安 《气象》2006,32(12):16-22
通过2005年5个台风9种数值模式在各时段的登陆点预报误差统计分析,结合各次台风过程天气形势的分析,探讨数值预报模式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并对台风决策预报服务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探讨意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式对台风路径的72-96小时预报的平均误差较大,当天气形势出现较大的变化和调整时,预报有可能出现一致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对台风"艾利"的移动路径两次左折成因分析表明西风带的长波调整作用、大陆高压的引导作用、台风"暹芭"对副热带高压南落的阻挡作用和双台风的互旋作用导致了台风"艾利"路径的两次左折.并提出了此类特殊台风路径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台风“艾利”运动路径两次左折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台风“艾利”的移动路径两次左折成因分析表明:西风带的长波调整作用、大陆高压的引导作用、台风“暹芭”对副热带高压南落的阻挡作用和双台风的互旋作用导致了台风“艾利”路径的两次左折。并提出了此类特殊台风路径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台风非对称结构与台风路径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一个有限区域原始方程双向相互作用的移动套网格台风路径数值预报模式,对1992年的两个台风进行了5个个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路径和实况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对预报个例的台风非对称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非对称结构随时间变化与台风移动路径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能了解实际台风的非对称结构,将有助于提高台风路径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次单纯西行台风低压降水(2005年第14号台风和2006年第6号台风“派比安”)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强度、速度特征对比分析,得到了单纯热带低压天气回波强度场和速度场在低纬高原上的一些共性和不同点,为工作中监测和预警此类天气、提高短时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台风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990-2006年间对南宁市造成暴雨的热带气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影响南宁市暴雨的台风多属于第二类路径台风。本文着重分析台风气候特征,抓住台风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特征,地面气压场特征值进行统计,并对常用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希望有助于提高此类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伟  陶祖钰 《气象学报》1996,54(2):225-232
利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与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1992年16号台风进行了12h数值模拟。时间是从8月31日12时(世界时)到9月1日00时。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台风和实际台风的移动方向一致,移动距离相当。模式清楚地预报出了由台风倒槽所造成的强降水。这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台风降水等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还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地形和积云对流等对登陆台风发展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台风的位置和降水有重大影响,积云对流除了对台风强度有影响之外,对台风环流的位置和台风的移动速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MCE客观综合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元琴 《气象》2003,29(5):3-8
采用MCE(Multi-Criteria Evaluation)方法,在台风路径客观综合预报方法研究与业务实验中,根据多家预报的主要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提出最佳客观综合预报结果以供决策者及预报员参照。取得初步结果:(1)对9711号台风进行了MCE客观综合决策方法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于9711号台风生命史中几个关键点的预报,即登陆预报、台风转向北上预报及出海转向预报等以及全程预报,MCE方法取得较佳预报结果。(2)在综合平台上对近10年的疑难路径台风和2000年全年台风进行了MCE方法试验及多种预报结论的对比分析研究。MCE方法预报误差检验结果较好。(3)所提出的模拟预报员预报思维的联想智能模拟方法,以及可操作综合预警平台,为台风路径预报,包括分析、学习、回忆、对比、推理、联想直到形成综合预报结论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4)讨论的自反馈函数对形成和推演多规则评估决策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绍兴市7—9月出现的暴雨—大暴雨大多由台风、台风倒槽或东风波等东向影响系统造成,统称为“东向暴雨”。此类暴雨往往来势较猛,加之海上资料缺乏,给分析预报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这类暴雨的预报能力仍比较低。日本数值预报图对大量级降水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梅汛期大—暴雨预报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