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60—2005年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简称TC)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影响TC频数呈减少趋势;7—9月影响频数多,8月为最多;影响频次的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递减的带状分布;南海是影响TC生成频数最多的集中区域。分析了TC异常活动的环境场,在TC异常偏多年份,低层ITCZ位置偏北,西北太平洋(WNP)生成TC位置也较偏北,同时在中国东南沿海为异常的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非常有利于TC的生成和发展。对于低压环流影响年份,在WNP区域TC生成频数偏多偏北情况下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TC较频繁,则影响福建TC数偏多;反之,ITCZ明显偏弱,中国东南沿海为异常的反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时,影响福建TC数偏少。对亚洲地区500 hPa大气环流分析发现,影响福建TC异常偏多(少)年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据1991~2006年地质灾害资料及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分析,地质灾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闽西北的中南部地区、闽中地区及闽南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中心与地质灾害高发区的空间分布较一致,高值区域也分布在闽西北、闽中及闽南南部,最大高值中心出现在闽西北,其空间分布同山地地形和影响天气系统关系密切。短时强降水(强暴雨)均值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7时雨强最强;短时强降水极值的日变化特征呈双峰型,夜晚20时雨强最强,波峰至波谷的雨强持续时间在6~7小时。从不同持续性短时强降水雨强值来看,1,3 h及6 h触发地质灾害的平均雨强值界为30,50,120 mm。  相似文献   
3.
对触发山洪灾害强降水的短时雨量统计分布,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山洪灾害的流域分布特点,并对开展山洪灾害实时预报预警业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对福建省东北部2018年8月24—25日热带低压影响下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揭示中尺度锋生对局地强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具有降水集中、局地性强、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存在2个明显降水阶段的特征。强降水过程伴随中尺度锋生现象,且在第二阶段明显强于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强降水提供有利动热力条件。热带低压移动缓慢,降雨持续时间长,配合中纬度槽带来的弱冷空气,是此次极端降水的原因之一。2个降水阶段都有较好的水汽供应,第二降水阶段水汽通量弱于第一阶段,说明水汽供应不是造成2个阶段降水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低层风速较大,地形抬升比水汽供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小红 《探矿工程》2005,32(6):19-20
结合广州某垃圾处理场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探讨波速测试在花岗岩残积土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7-2016年福建省沿海台风大风资料、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云顶亮温(TBB)资料,采用统计和天气学诊断方法,对台湾海峡西岸台风大风和极端大风进行定义并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岸台风大风以7-9级为主,极端大风在10-14级,海峡西岸中部是大风重灾区。将研究时段内的台风大风样本按路径归为4类,发现产生大风的台风以登陆闽中北-浙中和登陆闽南-粤东路径居多,大风区总体位于登陆台风路径的右侧。对0608号"桑美"和1614号"莫兰蒂"产生极端大风的典型个例对比研究发现,地面北高南低形势及气压梯度越密集越有利于大风提早产生,台风上空中层冷平流侵入激发低层中尺度对流发展强盛是导致地面大风增强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双台风“纳沙”(1709)和“海棠”(1710)先后登陆福建后的强度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纬水汽输送的强弱变化是造成双台风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越赤道气流对水汽输送起到关键作用。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低空风场强弱变化一致,西风急流增强伴随中低空东风加强是“海棠”陆上强度维持不减的原因之一,反之“纳沙”快速减弱。双台风效应对强度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双台风靠近相吸作用下,“纳沙”残余环流卷入“海棠”环流中,为其输送正涡度因子及斜压能量,也是促使“海棠”强度维持的原因。台风登陆后,其上空三种不同层差的垂直风切变值表现一致减小的变化趋势及低于6 m·s-1的风切,有利于弱台“海棠”陆上长久维持。海岸锋生及海表通量动热力因子对“海棠”右侧中小尺度对流发展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加剧了“海棠”非对称性结构,促使“海棠”强度维持不减。  相似文献   
8.
9.
近46年影响福建的台风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对1960~2005年46年间影响福建的台风降水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的台风降水主要发生在5~11月,8月是台风降水最多的月份;自1960年以来台风降水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地域分布上台风降水由闽南沿海向闽西北内陆逐渐减小,最大台风降水出现在闽南和闽东北地区;台风暴雨是福建地区的极端强降水事件之一,台风暴雨频发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及闽西南地区;受福建山地地形作用山脉以东的台风暴雨发生的概率要大大高于山脉西侧地区.台风降水的异常与亚洲地区500 hPa大气环流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密切,它们可能主要通过大气环流的改变进而对影响中国台风北上路径起到调制作用,并最终引起福建地区台风降水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The results of an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yphoon precipitation influencing Fujian from 1960 to 2005 show that typhoon precipit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occurs from May to November, with the most in August. There has been a decreasing trend since 1960. Typhoon precipitation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coastal region to the northwestern mainland of Fujian and the maximum typhoon precipitation occurs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south of Fujian. Typhoon torrential rain is one of the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in Fujian. High frequencies of typhoon torrential rain occur in the coastal and southwest regions of the province. With the impact of Fujian’s terrain, typhoon precipitation occurs more easily to the east of the mountains than to the west.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t 500 hPa over Asia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of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are analyzed, with the finding that they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anomaly of typhoon precipitation influencing Fujian, possibly mainly by modulating the northbound track of typhoons via changing the atmosphere circulation to lead to the anomaly of typho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