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趋势性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基坑变形预测的移动平均法预测模型和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以实际工程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基坑变形预测;并结合尖点突变理论分析基坑的安全稳定性,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例检验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因其参数选择的不同,预测结果略有差异,但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选择合适的参数即可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当n=1时,移动平均法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当a=0.7时,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能较好地反映基坑的实际变形情况。尖点突变理论的拟合度达到0.988 9,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作为类似工程建设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建筑物沉降预测模型,其中通过二次移动平均法提取出沉降监测序列中的趋势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动态GM(1,1)模型进行趋势项预测。实际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沉降变化的发展趋势,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证明了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即测斜)能直接反映土体或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是高风险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对测斜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对测斜监测的作业要点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王春  吉文来  吴禹  杨锦斌 《现代测绘》2015,(2):40-41,51
本文介绍了基坑监测测斜原理,探讨了温度、测点间距及孔底稳定性对测斜质量的影响,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对获取较高质量的测斜数据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中的二次移动平均法提取出沉降监测序列中的趋势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维数的动态GM(1,1)灰色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同时利用Kalman滤波方法进行沉降预测,结合实际算例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均能够较好地进行预测,证明了这两种预测模型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两种预测模型在沉降监测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谢桂娟  李晓莉  朱志春 《东北测绘》2012,(3):208-210,216
介绍了测斜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该技术在合肥市某特大基坑中的实际运用,总结了测斜技术在深基坑监测中出现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分别从测斜管的布设、测斜管的埋设、精度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测斜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该技术在合肥市某特大基坑中的实际运用,总结了测斜技术在深基坑监测中出现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分别从测斜管的布设、测斜管的埋设、精度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根据牛顿插值平均法对非等时距基坑累计位移变化量进行等时距变换,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非等时距灰色GM(1,1)模型,并采用VB与MATLAB编程语言对该模型进行编程实现,更加高效、直观、准确地对基坑变形进行了分析预报.结合某工程前数期的实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成都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实测数据,建立该基坑的独立坐标系,并对基坑测斜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独立坐标系下基坑各个特征监测点Pi的三维坐标(Xi,Yi,Zi)及变形值Ci,组成监测点的4个参数(Xi,Yi,Zi,Ci)。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色阶变化可发现基坑各部分的变形特征。可视化分析方法较单数据分析方法更直观,且可进行整体分析,为基坑变形数据分析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平稳自回归模型在深大基坑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大基坑施工阶段,对基坑桩顶位移和深层位移进行监测和预测非常重要。研究用于基坑桩顶位移和深层位移趋势预测的平稳自回归模型AR(P),根据监测点21期的位移观测成果分析模型的适用性,采用平稳自回归模型AR(1)对后三期的位移进行预测,与实测值最大相差分别为0.9 mm和2.2 mm,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量移动对象时空数据的有效管理是移动空间信息服务的一个新兴的研究内容。本文提出一个面向全时段查询的移动对象时空数据模型,并给出基本的模型定义;探讨移动对象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运动位置估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延时法、滑动平均法、三次指数法等;研究了移动对象的状态更新策略,提出一个适应于更新时间间隔的变动阈值法的移动对象的状态更新策略,该策略采用时间滑动窗口形式建立移动对象状态更新间隔的一元指数回归方程,通过求取回归参数获得移动对象状态更新趋势,利用该参数动态调整状态更新闽值。最后,给出实验模拟结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讨论GPS水准移动插值法内插与外推精度的差异、转换正常高的精度估计和高程等级评定等问题,利用某测区的GPS水准数据,对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多项式曲面法以及顾及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相应方法进行比较,给出选择最佳移动插值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传统直角坐标系中的滑动平均方法(包括圆周法与网格法)运用到球面重力异常分离中。模型实验及实际应用均表明,该方法优于直接截断重力场模型阶次分离异常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地质情况,不仅适用于全球区域也适用于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14.
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具有可靠性与高效性的特点。本文结合沉降监测工程,采用Matlab进行建模预报分析,分别基于预测模型(AR、MA、ARMA)进行应用。对比自回归模型、滑动平均模型及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表明3种模型可预测期连续分布,模型组合可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数字高程模型(DEM)能有效描述地形结构,可视化技术是当今表达和分析复杂数据的有力工具。应用杨赤中插值法,将地形碎部点高程观测值看作一种包含规律性变化和随机性变化的复合变量,求其二项系数加权游动平均,建立估值数学模型,划分格网,求得各格网点高程估值。并阐述利用网格法来实现、分析和显示DEM数据的可视化原理和实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弱对流层延迟的影响,提高GNSS定位精度,探讨了在无气象参数的条件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对流层延迟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种经验对流层延迟预测模型,即基于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的对流层延迟预报方法。结合中国长春和上海两个地区的ZTD数据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基于SARIMA的ZTD预报模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下的ZTD估计需求,是一种较高精度的ZTD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赤中推估法是一种以二项系数加权游动平均为基础,按照迭代法几何滤波过程建立推估数学模型的最小二乘估值方法,它能够基于少量已知数据点取得好的插值效果。针对有限的降雨观测站点和分布不规则的雨量特征点数据,本文基于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空间插值,以湖南省降雨观测站点数据为实例数据,实例研究了建立降雨估值数学模型和实现插值计算的过程。首先,按照逐步增大游动半径进行滤波建立杨赤中特征函数,选用负幂指数函数模型拟合特征函数,建立降雨估值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了杨赤中空间插值计算的自动化流程,实现降雨观测变量规律性变化的最优估值,并构建出研究区连续分布的降雨空间信息;最后,将其与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作为协变量进行协同克里金插值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在不需要其他协变量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插值模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针对少量且不规则分布的降雨观测点数据插值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欺骗式动目标的SAR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梁甸农  董臻 《遥感学报》2006,10(1):71-75
针对军事运动目标的保护问题,提出了基于欺骗式动目标的SAR干扰方法,该方法根据收到的雷达信号,调制不同的散射强度和位置信息,模拟产生多个虚假的运动目标,避免了静止场景不能干扰动目标成像的缺点。分析了雷达位置确定误差对欺骗式动目标干扰效果的影响,给出了一种干扰机的布阵方法。仿真证明,欺骗式动目标干扰方法可以达到保护运动目标和向被干扰雷达提供虚假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测量仪器安装在晃动基座上目标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用GPS载波相位确定晃动基座的姿态,从而确定出目标位置的方法。实验显示,该方法精度高、响应时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