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功能 台风预报中,常常要寻找路径相似的历史台风作为预报参考,用人工翻阅历史路径找相似的办法,不但不客观,而且难以从历史相似路径中归纳出一个定量的预报结论。我们把相似法应用于PC—1500计算机,建立了南海范围台风路径相似预报系统。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只需输入台风的初始资料(包括所在月份、现在位置、前6和前12小时的位置),机器根据给定的相似条件,在历史台风资料库中自动选出相似台风个例,打印其名称;  相似文献   

2.
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MCE客观综合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元琴 《气象》2003,29(5):3-8
采用MCE(Multi-Criteria Evaluation)方法,在台风路径客观综合预报方法研究与业务实验中,根据多家预报的主要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提出最佳客观综合预报结果以供决策者及预报员参照。取得初步结果:(1)对9711号台风进行了MCE客观综合决策方法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于9711号台风生命史中几个关键点的预报,即登陆预报、台风转向北上预报及出海转向预报等以及全程预报,MCE方法取得较佳预报结果。(2)在综合平台上对近10年的疑难路径台风和2000年全年台风进行了MCE方法试验及多种预报结论的对比分析研究。MCE方法预报误差检验结果较好。(3)所提出的模拟预报员预报思维的联想智能模拟方法,以及可操作综合预警平台,为台风路径预报,包括分析、学习、回忆、对比、推理、联想直到形成综合预报结论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4)讨论的自反馈函数对形成和推演多规则评估决策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GRAPES区域集合预报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政秋  张进  陈静  庞波  夏宇  陈法敬 《气象学报》2020,78(2):163-176
为了在集合预报中更合理描述台风涡旋中心定位的不确定性,采用2009—2018年中国气象局和日本气象厅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分析台风最佳路径涡旋中心定位的不确定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Conditional Typhoon Vortex Relocation,CTVR),构建集合成员台风涡旋中心重定位阈值条件、台风涡旋分离数学处理及涡旋重定位等数学处理过程,利用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iton System-Regional Ensemble System,GRAPES-REPS)对2018年西北太平洋上的3个台风(1808号“玛莉亚”、1824号“谭美”和1825号“康妮”)进行轴对称结构和轴对称+非对称结构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两种方案的集合预报试验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气象局和日本气象厅台风最佳路径误差平均值为13.72 km,可视为台风涡旋中心定位不确定性的合理估计值;(2)统计检验结果和典型个例分析表明,采用轴对称结构和轴对称+非对称结构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的台风集合预报路径误差及集合预报一致性结果比较接近;(3)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可以有效改进GRAPES-REPS区域集合预报台风路径概率预报效果,如台风路径集合预报平均误差有所减小,集合预报一致性(路径离散度与路径均方根误差比值)增大,特别是预报初期概率预报效果改进更为显著,而预报中后期改进有限;(4)通过对“玛莉亚”台风集合预报诊断分析发现,经过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后,各集合成员的台风路径误差在预报初期明显减小且路径收敛,但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台风路径逐渐发散。应用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后,台风涡旋环流与大尺度环境场仍然比较连续协调,且台风涡旋环流外的大尺度环境场具有一致性特点,最低气压误差、最大风速误差和降水预报技巧基本不变。可见,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台风路径预报不确定性信息,帮助预报员做出更准确的预报决策。   相似文献   

4.
臧传花 《山东气象》1998,18(2):34-37
对9711号台风登陆后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中24、36小时预报图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效果,并从高空环流形势、500hPaθse场及地面3小时变压等方面对台风路径的可预报性进行了探讨。结论认为此类台风的路径可在数值预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订正预报,并给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台风路径最优集合预报方法的几项关键技术,并通过统计展示了其在应用到台风路径预报上的效果差异。之后,通过选定几种效果较好的关键技术,本文发展了适用于浙江省气象业务的台风路径最优集合预报方法,并开发成为业务产品,在浙江的台风路径业务预报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转向台风路径的预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贤雄  杨平章 《气象科学》1993,13(2):131-136
本文以大气动力学为基础,结合经验公式提出一个预报台风路径的模式,並应用於8605(Nancy)和8615(Vera)两个转向台风路径的预报。预报结果和对预报结果的分析对台风路径业务预报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志烈  李多武 《气象》1981,7(8):9-10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天气预报本身的需要,对台风路径预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台风路径预报,无论是天气学方法还是客观预报方法,首先要求台风定位正确,尤其是含有持续性因子的预报模式,对台风的初始位置是十分敏感的。贝尔(Bell)曾经指出,一个初始定位为40公里的误差,计算出来的24小时预报位置的误差会达到80公里。可见台风定位是否正确,在路径预报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图1是初始定位误差如何影响预报结果的一个实例。图中实线为《台风年鉴》上的路径,点线为当时中央气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量样本计算分析,试图阐明“RSWA”台风路径预报方法的性能。得出预报结果的优劣主要依赖台风初始位置及前期路径的局部特征(如移动方向和速度),从而找出了“RSWA”的不足之处。 并从预报误差方面展开了对模式性能的讨论。结果表明,“RSWA”用于预报台风路径,尤其是C类台风路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且比原方案优越。 经分析表明,一个方法的预报误差,应由模式引起的误差(EM)和台风移动过程中诸因素引起的误差(E_T)组成。而台风移动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应是依赖于台风初始定位、初始移动,台风强度及季节等要素的一个连续函数。  相似文献   

9.
夏季南海台风移动路径的一种客观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0—2003年共44a夏季的7月、8月、9月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台风样本为基础,综合考虑南海台风移动路径的气候持续因子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因子,运用条件数方法选取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台风路径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基于条件数方法的南海台风移动路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7月、8月、9月3个月24h台风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为153.9km,预报能力明显高于目前国内外的其他一些台风路径客观预报方法。该方法的预报精度相对于逐步回归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于气候持续法也为正的预报技巧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一九七三年,在吕兆驩同志的主持下,全区开展了一次台风路径预报方法的科研活动。梧州地区台的吴晖同志提出了“多因子综合法”预报南海台风路径的设想并初步建立了七到九月南海台风路径预报方法。在试用过程中,又经吴兴国、杨望月、谭锡才等同志的修改,扩充个例,调整指标,其后就正式投入了我台的台风预报业务工作。从一九七四年以来,效果明显,曾列入“全国九种台风路径客观预报方法”的联防广播,直到一九八O年停止。该预报方法在一九七八年上海台风预报服务座谈会上曾受到国家气象局业务司领导同志的好评,作了充分肯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台风路径客观预报方法从许多不同途径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从1976年台风季节开始,中央气象台从这些研究成果中选择了九种方法将其预报结果正式发报,供沿海气象台站参考。初步试用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其中有些方法不论是预报的精确度还是路径趋势的稳定性,均不低于国外的水平。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取得的成果还只是初步的,大多数预报方法对路径变化比较复杂的台风还缺乏预报能力,预报的精确度还有待提高。因此,还需要对已经研究出的台风路径客观预报方法努力提高改进,并不断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路径数值预报模式经过串行优化及程序并行, 成功地实现了在国产超级计算机神威上的并行运算, 并可满足业务时效要求。基于并行程序及神威机计算平台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于2002年6月30日投入实时运行, 其初估场与侧边界条件从T106L19模式产品升级为T213L31模式产品 (称为基于T213台风预报系统, 原串行系统称为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通过对2002年夏秋季台风路径的检验, 总体来看, 基于T213台风预报系统48 h内的平均路径预报误差小于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的路径预报误差。对西行及西北行登陆的台风, 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的48 h预报好于基于T213台风预报系统的预报。对于转向台风而言, 转向后的预报, 基于T213台风预报系统的预报要好于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的预报, 有效地减小了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对转向台风路径预报的系统性误差:即台风转向后预报路径较实况路径偏西。  相似文献   

13.
Kalman滤波技术在台风路径动力-统计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一鸣  周洪祥 《气象学报》1986,44(3):336-346
本文从台风移动的动力学模式出发,讨论了目前台风路径动力—统计预报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探讨了kalman滤波器的实现方案,并分析了在采用kalman最佳线性递推滤波方法作实际预报时对误差计算的处理方法,从而对台风路径的动力—统计预报作了改进。通过较多独立样本的检验,表明了台风路径动力—统计预报的kalman滤波方法,能够修正台风路径预报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歆  林伙海 《气象》1997,23(9):17-20
该文应用HURRAN相似台风路径预报方法,引进500hPa天气形势,提高了台风咱径预报能力;应用天气学方法、物理量诊断和预报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卫星云图上的台风云系特征,研制台风影响下的闽南台风天气(大风、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得出定量、客观的预报结论。该系统运行所需的资料易于获取,从采集资料到输出预报结果,10分钟便可完成,大大缩短了制作台风预报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何斌  喻自凤  王海平 《气象》2023,49(11):1299-1314
针对2019年影响中国的8个台风,利用面向降水对象的CRA(contiguous rain area)方法研究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的降水误差来源,及其在不同预报时段和降水量级下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与降水对象的CRA位置误差之间的相关性,对比计算了台风路径修正与CRA shifting方法对于改进降水预报的作用,并评估了台风降水概率分布、径向分布和非对称分布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台风降水预报的主要误差来自于位置误差和形态误差;除特大量级降水以外,台风降水对象的CRA位置误差与路径误差显著相关,通过修正台风路径能改进降水预报,但其效果要逊于CRA shifting方法;预报的台风降水概率密度分布形态与观测总体上较为一致,但台风核心区内的预报降水强度均大于观测;台风登陆或靠近我国沿海前后,预报降水较观测更靠近台风中心,且略滞后于观测,预报降水的非对称性明显弱于观测。  相似文献   

16.
超强台风“梅花”(1109号)的转向原因与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高空探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CIMSS气象卫星云图分析资料、历年台风路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欧洲气象中心全球模式(EC)、日本气象厅全球模式(JMA)、国家气象中心全球模式(T639)、上海台风模式(SHTM)等预报资料,基于对2011年第9号台风"梅花"路径以及台风相似路径的预报等,分析影响台风"梅花"移动路径的环境系统演变,从中找出影响台风"梅花"移动转向的关键系统,分析和检验各数值模式对台风路径预报的结果;同时,研究台风路径相似预报方法。结果表明,位于日本的副热带高压南伸并与"梅花"东南侧的弱反气旋打通,引导气流中偏南风分量逐渐加大是"梅花"路径转向以致不在我国登陆的关键点;对数值模式预报的路径,应根据实况天气形势演变订正其预报误差;根据前期路径选多个关键区找台风相似路径更具参考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误差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锦华  唐家翔  戴雨菡  虞本颖 《气象》2012,38(6):695-700
利用2005 2009年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资料,比较了各类型台风路径、台风登陆位置及登陆时间的预报误差,登陆台风不同阶段以及华东登陆和华南登陆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CMA在2005 2009年的路径预报水平与1999 2003年的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南海台风预报误差大于西北太平洋。异常路径台风主要出现于南海,三个预报时效(24、48和72 h)异常路径的预报误差平均都小于正常路径。将登陆台风分为远海、登陆期间和登陆后三个阶段,显示登陆期间台风预报误差最大,同一阶段华南登陆台风的预报误差大于华东登陆台风。台风登陆位置在24、48和72 h预报时效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71.1、122.6和210.6 km,48和72 h台风实际登陆时间有70%早于预报时间,平均分别提早8和12 h。比较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24 h路径预报误差,得到南海三种典型登陆台风路径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其与路径预报误差的关系不一样,即误差成因不同。南海倒抛物线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大,其预报误差最小;西一西北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小,其预报误差最大,可能与大尺度环流预报准确性差有关。登陆华东的预报误差小于登陆华南台风的预报误差,这与台风登陆华南时其大尺度引导气流和台风移动的偏差大于登陆华东的台风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国南海台风模式预报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和评估中国南海台风模式2012年的预报结果,得出了2012年各种类型热带气旋的预报质量情况。由于在动力过程优化及水物质和边界层的改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使得中国南海台风模式的全年平均距离误差第一次在历史上突破了100 km以下,且无论是24 h、48 h及72 h的路径还是强度预报都比历年要好很多,从2012年全年的台风路径预报效果来看,有一半的台风24 h路径预报误差在100 km以下大部分台风48 h路径预报误差在200 km以下。另外,2012年中国南海台风模式对强TC的路径预报仍然象往年一样要优于弱TC;而强度预报则相反,对于较弱的强热带风暴预报其效果反而最好。个例分析发现副高强度位置及相关的西伸活动对台风路径预报有较大影响;同时,减少模式位势高度的总体平均RMSE误差对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5—2010年台风突变路径的预报误差及其环流背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倪钟萍  吴立广  张玲 《气象》2013,39(6):719-727
本文主要分析了2005-2010年西北太平洋上台风突变路径的预报误差及其相联系的环流形势.通过分析北折和西折两种突变路径发现,中央气象台对西折突变路径的24和48 h预报接近平均预报水平;北折突变路径突变时刻,24 h预报的距离误差达到145.6 km,比平均预报误差增加了29.3%,48 h预报的距离误差达317.3 km,比平均预报误差增加了68.3%.从突变路径的物理机制方面分析突变路径预报的难点.将台风附近气流分解成低频和高频两部分,合成分析发现两类突变路径的风场区别不仅表现在低频尺度上副热带高压的西伸程度,还表现在天气尺度上台风附近的风场分布.  相似文献   

20.
刘宇迪  翟子航 《气象科学》1999,19(4):335-342
Betts对流调整方案采用的是垂直温湿场向观测的准平衡热力结构松驰的方法。本文在一个考虑了台风初值化的移动套网格台风数值模式中,对Betts方案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Betts方案能较好的预报出台风移动的路径和降水过程,并在台风路径、降水落区预报以及对流增温的垂直分布等方面都略优于Kuo方案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