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30年来我国地质分析重要成果评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毅民  陈幼平 《地质论评》2008,54(5):653-669
从地质标准物质体系的建立、X射线荧光分析成为岩矿全分析的主导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成为现代地质分析的支柱、化探配套方法的形成与发展、野外现场分析技术、贵金属元素分析、微区痕量分析及元素分布特征研究新技术、Re/Os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及其应用、海洋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体系及标准物质体系的形成等九个方面列举、评介了近30年来较重要的地质分析成果,说明成果产生的历史条件、意义与影响、成果的获得及给人的启示。最后就我国地质分析的当前热点及未来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率先在国土资源领域培育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元素化学形态(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分析及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应用研究团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开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溴、碘、砷、镉、汞、锡、铅、铬、硒等有益有害元素的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形态分析方法研究,初步建立了有益有害元素形态分析体系。建立的形态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工作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篇。形态分析方法在我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从形态分析水平上表征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及其健康效应在国内外属于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地质矿产部自1978年~1987年十年来组织开发金矿化探工作的一篇总结性和评述性文章。该部十年来采用化探方法发现的金矿产地共272处,其中现已查明为工业矿床者62处。总结的主要经验有:①努力实现用痕量金作指示元素来寻找金矿床②金矿化探工作中应坚持“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原则③全矿化探普查的选区应以1:20万区域化探中出现的金异常为依据④在金异常检查和详查中采用痕量金的“现场分析”方法。对于金矿化探在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势作者提出如下看法:①金及有关元素的区域性地球化学图件的编制和研究预期将加速开展②痕金分析方法和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并提出应研究和开发一种可以同时测定Au、Ag、As三种元素的现场分析方法和技术③金矿化探的采样代表性问题的研究将被列入议事日程④金异常的检查和研究将普遍开展⑤厚层覆盖地区金矿化探方法的研究将获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4.
李冰  何红蓼等 《地质通报》2003,22(2):130-134
简要介绍了痕量超痕量分析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调查中的开发应用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地质调查项目背景和重要性,锍镍试金-ICPMS测定贵金属元素分析方法,高压密封酸溶-ICPMS在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超痕量稀土、稀有稀有散、铌钽锆铪等47种元素的应用,卤素等非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等研究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5.
第一行过渡金属元素及痕量贵金属元素高度富集在硫化物矿物中,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使得硫化物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对天然硫化物矿物中的这些痕量金属元素丰度及其分布的研究,在矿石成因学、经济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是一种强大的痕量元素分析工具,非常适合直接分析硫化物矿物中痕量元素的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由于硫化物的激光剥蚀特性与硅酸盐及氧化物不同,分析校准用的标准物质又极度缺乏,严重阻碍了这一技术在硫化物矿物微区分析中的应用。本文评述了硫化物简介、硫化物中痕量金属元素分析的意义、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在硫化物矿物痕量元素分析中的优势及近年来的应用进展、硫化物分析中的干扰与校准、包含铂族元素及金的硫化物标准物质的研制进展及合成硫化物标准物质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1∶20万区域化探扫面,促进地质事业的发展,为圈定痕量元素的局部异常、区域性异常,编制地球化学基础图件,提供大量的分析数据。为此,急待解决化探样品分析方法研究试验,以适应化探扫面的需要。近几年来,测试方法发展较快,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分析方法资料。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发射光谱法在这方面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金、银矿产普查中应用化探的找矿效果和方法使用中的一些问题。文章主要简介了1980~1985年期间化探方法找金、银矿产所取得的找矿成果,新发现59处矿床和矿产地。指出了在中国的地理一地质条件下,寻找金、银矿必须首先开展小比例尺的区域化探,以便尽快缩小找矿靶区,圈出成矿远景区,然后进行普、详查工作,才能很快取得重大找矿成果,同时也会缩短找矿周期和节约经费。还讨论了开展区域、普查和详查化探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在1:20万区域化探和1:5万普查化探阶段主要应选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大比例尺详查中主要选用土壤测量或岩石测量。讨论了在普、详查中进行组合样品的问题。同时也指出承担金、银矿化探普查的野外队必须掌握痕量金分析方法和技术及形成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0前言近些年来,随着地质行业的蓬勃发展,地质研究也由原来的半定量到定量研究,并且对测试仪器和方法的精度和灵敏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具有卓越分析性能的ICP-MS技术在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分别从ICP-MS在铂族元素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锆石微区原位定年和稀土稀散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等几个方面,对ICP-MS技术最近几年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森林沼泽景观表生介质元素存在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运用痕量相态分析和元素活动态提取技术对森林沼泽景观各类表生介质元素存在形式进行研究,确定各类表生介质中元素存在形式有继承矿物原生状态的相对稳定形式和表生环境下形成的元素活动态形式两类,不同类型介质的元素存在形式具有较大差异.元素赋存形式对评价化探异常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介质中成矿元素的有效相态形式占有一定比例是矿异常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张仕定  刘文长 《矿物岩石》1990,10(3):117-120
本文针对岩石特性,按岩性分类,按含量高低分段求取工作曲线常数,并因元素而异选用不同的基体校正模式,确立一种岩石地球化学样品多元素的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基本能适应包括超基性、基性到中酸性岩岩石样中主、次、痕量元素分析,为岩石化探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双清  孙玮琳 《岩矿测试》2005,24(4):271-276
回顾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贡献,分析了其现状和发展前景;总结和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常见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在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中的优势、应用范围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研究工作的四点建议:立足理论研究,开拓应用技术;大力开展海洋油气资源勘查的室内外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积极构建管理和技术平台,整合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和数据资源;协调开展综合油气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分析测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周国华 《岩矿测试》2010,29(3):296-300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方法及质量监控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随着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作为关键支撑技术的分析测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要求分析测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满足区域地球化学编图、环境监测及变化研究的需要,建议以现有54项指标分析测试方法及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某些介质及测试指标的分析测试水平;二是要求开发形成能满足多介质分析、多指标测定、经济有效的一整套分析测试方法体系,以适应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分析化学测试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沂  张勤 《物探与化探》1997,21(6):418-424
本文介绍物化探研究所1988~1997年十年中化探分析测试技术的新进展。文章中就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研制、地球化学样品多元素分析系统、分析仪器的研制、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诸方面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物化探研究所 1988~ 1997年十年中化探分析测试技术的新进展。文章中就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研制、地球化学样品多元素分析系统、分析仪器的研制、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诸方面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勘查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技术五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勘查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技术五十年来的发展概况,主要评述了物化探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在勘查地球化学样品多元素分析系统、分析仪器设备的研制、分析测试新方法和新技术、实验室计量认证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概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本文概要总结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情况,包括流体包裹体岩相学,PVTX研究,分析技术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岩相学方面的主要进展反映在“流体包裹体组合”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PVTX研究方面,人工包裹体和热液金刚石压腔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地质流体体系相特征的了解。各种分析技术不断涌现或改进,其中以Laser-Raman对气体成分和LA-ICP—MS对溶质成分的分析尤其有用。流体包裹体的应用领域一直以矿床学研究为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如此。但是,流体包裹体在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尤其是石油地质以及岩浆和地球内部过程的研究等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湿沉降、悬浮物样品分析体系中,进行多元素含量测定的分析测试新方法及样品的制备技术。根据待测元素的不同,分别采用微波消解、酸溶、碱熔等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进行样品的测定。文章系统地建立了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湿沉降、悬浮物样品的多元素分析体系,利用建立的方法对不同种类的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在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钛(T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族金属元素,在地球和其他类地球行星中广泛存在。但是由于Ti是一种难熔的、流体不活动性元素,高温地质过程中Ti同位素分馏很小。人们对Ti同位素体系的地球化学应用的关注相对其他非传统稳定同位非常有限。而近年来,随着化学纯化方案的优化以及双稀释剂方法的改进和仪器质谱性能的提高,Ti同位素组成的高精度测试已经能够实现。天然样品中Ti同位素组成的变化随之得以发现,使得学者们能够利用这一新的稳定同位素体系来解决与高温和低温地球化学相关的问题。很快Ti同位素体系地球化学研究成为当前国际地质学界的前沿研究课题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首先在简要介绍Ti元素和Ti同位素体地球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Ti元素化学分离和Ti同位素分析方法。随后笔者总结了已有的不同类型球粒陨石和地球样品的质量相关Ti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对硅酸盐地球的Ti同位素组成做了初步评估。前人对高温地质样品的Ti同位素组成研究初步探明Ti同位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例如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等重要地质过程中的分馏行为。笔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结晶分异过程中引起Ti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Ti同位素是潜在的研究岩浆演化过程的新工具。最后笔者探讨了Ti同位素地球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加速我国在Ti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HPLC-DAD-FD联用检测油气化探样品的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斌  李武  程桂 《物探与化探》2003,27(2):101-103
在成功实现HP109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拥有DAD)和LS5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连接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检测油气化探样品中芳烃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技术不仅解决了油气化探样品中芳烃组分的定性定量问题,提高了油气预测的准确性,而且也可在油与油、油与源对比,探索油气运移特征等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崇禧  赵克斌  程军 《物探与化探》2002,26(2):106-109,117
中国油气化探在40余a的发展中,历经坎坷,坚持走国外引进、试验改造、开拓创新的道路,建立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找油气技术方法。在化探方法指标筛选、应用条件研究、分析测试技术改进、数据处理及解释评价等方面,都实现了本土化的过程。继续吸纳新技术、新方法,借鉴国外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油气化探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