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硕士专业学位临床研究生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出有较强能力并符合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专业型临床人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从硕士研究生实际情况和我院试点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出发,修改并制定出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出能力更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自2015年以来,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进行培养,即“双轨合一”,旨在培养具有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合格中医临床医师。本文回顾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阐述了中医住培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临床培养“重西轻中”,中医临床培养“形同虚设”;临床带教“重用轻培”,未充分体现“教学相长”;临床培训“学而不用”,未做到真正“临床临证”。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围绕临床再现经典理论、围绕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模式、 围绕效果建立考评体系,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中医住培研究生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要求,我校已从2015级起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执行培养和住培并轨合一。近2年的培养过程中,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培养新模式,形成系统的改革思路与完善的制度支撑,进一步提高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培养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研究生开展微创骨科手术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级、2016级中医骨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82名为教学对象,其中2015级37名采用传统理论教学(传统教学组),2016级45名采用微创骨科教学(微创教学组),(包括传统理论教学、CBL教学、PBL教学、微创骨科手术视频教学和微创骨科手术操作培训),运用国际通行的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对2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微创教学组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更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SCE各考核站点评分及考核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满意率微创教学组为75.56%(34/45),传统教学组为24.32%(9/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中,进行微创骨科手术教学,可使学生树立微创骨科手术理念,并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提高外科的基本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妇科学病案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妇科学专业研究生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组未应用病案教学法。根据《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比较教学效果,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观察组为(85.27±7.85)分,对照组为(77.04±8.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病案教学十分满意者5名(16.67%),满意者20名(66.67%),一般满意者4名(13.33%),不满意者1名(3.33%)。结论:该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且学生满意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热点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 2022年1月31日关于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5.8 R3软件进行图谱绘制并解读。结果:共纳入文献527篇,相关论文首次出现在2002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朱京慈(12篇)、期刊为《护理研究》(57篇)、机构为山西医科大学(33篇),作者、机构合作大多在各高校及附属医院之间。频次≥50次的关键词为护理、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临床实践、护理教育。从关键词突现图谱可看出2004—2009年热点主要针对护理研究生教育、教学、实习及管理中的问题研究;2010—2016年研究热点转移至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能力培养;2017—2022年的研究开始倾向于专科化发展,注重专业能力提升,尤其是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已成为近几年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研究者及机构间交互性较差,故应开展多学科、跨地域合作与交流;同时建议增加各专科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各专科统一培训教材及评价标准,以确保专科护理质量,培养技术精、能力强、业务专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方案。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干预前后自主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性状、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并评价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主排便次数增加,Bristol粪便性状改善,PAC-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显示,患者更倾向于穴位按摩,艾灸疗法次之。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便秘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安神解郁汤联合耳穴刺激对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80 例肝气郁结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安神解郁汤联合耳穴刺激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和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75.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MD积分、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8/40),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安神解郁汤联合耳穴刺激治疗肝气郁结型PSD疗效良好,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合舒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各40 例。对照1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及营养神经等,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加用舒络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疗法。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3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分别为80.0%(32/40)、82.5%(33/40),对照1组分别为62.5%(25/40)、62.5%(25/40),对照2组分别为70.0%(28/40)、72.5%(29/40),治疗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合舒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样本量与研究方法、年度发文量、抑郁症程度和中医证型、治疗方法、作者发文量、学位论文所在机构、基金项目、对照组应用西药情况以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4篇,文献样本量偏小;应用随机对照方法的文献有206篇(88.03%),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为31篇;大多数研究未明确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特定人群以女性居多;中医证型中研究最多的为肝气郁结证;治疗方法以针灸法、中医综合疗法和中西医综合疗法为主;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公开发表学位论文的大学中基本形成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的“核心大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以省级基金项目为主;对照组选用西药以氟西汀应用最多;高频关键词研究结果符合研究主题。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方案呈多元化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改善卵巢癌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96 例接受TP方案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卵巢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措施。比较2组干预第3天恶心、呕吐情况,干预前与干预第7天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第3天恶心、呕吐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3.75%(45/48),对照组为83.33%(4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P方案化疗后的卵巢癌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阳生气汤联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 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40 例。对照1组单纯行PPH手术以及术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阳生气汤口服治疗。比较3组术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Longo-排便梗阻综合征(ODS)评分、肛门坠胀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高于对照1组的90.0%(36/40)、对照2组的95.0%(38/40),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1组为72.5%(29/40),对照2组为75.0%(30/40),治疗组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3组Longo-ODS评分及肛门坠胀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1、2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生气汤联合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对肺癌骨转移后疼痛患者疼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口服磷酸可待因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干预2周后,观察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生存质量(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疼痛、情绪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NR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17.5%(7/4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润肠法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润肠法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直肠滴入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或腹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2.5%(5/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5%(2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治疗相比,益气润肠法治疗STC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更明显,疗效更确切,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治疗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CKD 2~3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 例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CKD 2~3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予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内服治疗,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证候疗效、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UMA)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25.0%(5/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18/20),对照组为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SCr、BUN、24hpro、24UMA和升高GFR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可以改善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DN患者的临床证候、肾功能、24hpro及24UMA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乌散寒通络方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0 例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胃癌、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在化疗时采用双乌散寒通络方浸泡手足,对照组则采用温水浸泡手足。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周围神经不良反应分级情况,周围神经不良反应程度[化疗药物周围神经毒性生活质量问卷20(EORTC QLQ-CIPN 20)量表评分]以及其他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结果:第1个疗程后,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18/20)、60.00%(12/20);第2个疗程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17/20)、50.00%(10/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治疗后,2组2级、3级周围感觉性和运动性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1、2个疗程后,2组EORTC QLQ-CIPN 20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其他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发热等,均为1~2级。结论:双乌散寒通络方能有效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感觉性及运动性神经病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反流、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67.5%(2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GER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脓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以及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的急性加重人均次数。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62.50%(2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FEV1、FVC、FEV1/FVC、PaO22、PaCO2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1年急性发作人均次数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COPD,能缓解中医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于一体的(STEM)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本文在全面梳理STEM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不彻底、课程设置缺乏综合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导师创新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探索STEM教育理念下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方法。主要方法有:构建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革新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完善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运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STEM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培养STEM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升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专业建设,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经络辨证”的中医护理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 例Ⅰ级低中危、Ⅱ级中危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经络辨证”理论的中医护理技术(即根据患者症状、体征选用刮痧、艾灸、穴位按摩在相应经络及循经探查瘀阻穴位进行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血压下降值、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情况,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脱落2 例,纳入38 例。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74%(36/38),对照组为32.50%(1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第1天2组血压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8天,2组血压下降值较干预第1天均有升高,其中观察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于“经络辨证”的中医护理技术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