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势头良好,却也存在不足。本文借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受众等方面分析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与症结。透过李子柒海外走红现象,初步探索新媒体时代下讲好中医药故事的新思路,即“民间主体+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新载体+小亮点=好的中医药故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院校担负着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坚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有其自身生成逻辑,中医药院校在育人和育才过程中应探索将“中医药文化自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本研究遵循“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生成规律,结合思政实践教学特点,挖掘凝练中医药文化的思政元素,广泛运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构建一体贯通、双向联动、三层递进、分项实施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着力培养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养生文创产品是马王堆养生文化与文创产品契合的产物,具有绿色环保实用等特点,并受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影响,成为目前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目前马王堆养生文创产品呈现系列化开发、在产品包装上越发讲究、与企业通力合作的现状。但市面上的马王堆养生文创产品仍存在产品形式单一、对消费者缺乏正确的购买引导、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为破解瓶颈、加快发展,本文从立足文化特色,创新产品形式;根据调研分析,多层次开发;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养生文创产品开发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日语人才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传播主体意识不强、日语水平不够、实践能力不足3个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医院校日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教学中加入“四个介绍”: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介绍、中日医学交流史介绍、日本汉方医药发展现状介绍;采用“一个主体,两个结合,三个贴近”: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贴近教学对象、贴近教学目标、贴近实际运用;做到“三个融合”: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与中医药词汇的融合、与医疗场景对话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对日传播能力,以提高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成为人们治疗疾病、健体强身、养生延年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为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突出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医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责任担当,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进一步增强了中医药文化自信。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并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是每个中医人应该思考的问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医医院应当加强青年医务人员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教育,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创新。中医医院青年医务人员作为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重要力量,应当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光荣任务与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2021年11月,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为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本文基于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优势充分彰显,“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供的广阔海外发展空间以及湖南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基础、巨大潜力,分析我省对标中医药强省存在的中医医疗服务、人才队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不足等差距,提出打造中医药“六个高地”,即高质量服务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国际出海高地、文化传播高地、产业发展高地,以期为湖南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中医药必须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通过论述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概念与内涵、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与条件,分析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不足与内外挑战,并从深化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理论思考、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实践创新、拓展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探讨构建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路径与策略,对于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中医院校核心课程《方剂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方案:一是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二是修订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大纲,匹配教学设计;三是强化自我教育,纳入分数考核;四是督导与评教结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五是将课内教育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拓展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改革,使学生在《方剂学》教学中全面接受医德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对于中医药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歌曲创作融合中医文化在高校中的推广,不仅能契合高校学生的审美喜好,提升中医文化的接受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是对中医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因此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歌曲创作方式(包括根据中医歌赋谱曲、根据现有曲谱填词、原创词曲),以多方联动的模式提升中医歌曲创作的质量,并以高校美育和多媒体为推广路径,不断提升中医歌曲在高校的影响力,为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医院文化是反映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影响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成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公立医院要加强文化建设,践行职业精神,塑造行业风范,凝聚精神力量,推动事业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仁和精诚”。中医医院要加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的医院文化建设,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医院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环境形象建设,提升医院文化软实力,以期通过推动建设高水平医院文化建设引领和促进中医医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符号的认知现状,为中医药院校加强大学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以及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方便取样,运用自编的“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符号观调研问卷”对300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92份。结果:1)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认为最具代表性的10 项中医药文化符号依次为针灸、中药、黄帝内经、太极八卦、悬壶济世、辨证论治、五禽戏、国医馆、银针、国医节;2)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符号的认知存在性别和年级(学历)的差异。结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符号具有一定认识,整体表现出对物质文化符号具有更高的认同度,应进一步加强精神文化符号的挖掘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学习的平台,是青少年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重要场所。中医药进校园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方式之一,对宣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互联网+课堂教学、互联网+中医药图书、互联网+博物馆三种形式出发,探讨如何将校园中医药科普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为完善校园中医药科普新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以在天津的国际学生及外教为调查对象,调查了新形式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发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存在传播路径狭窄、文化层面传播较少、中医药合法地位没有彻底解决等问题,提出获得政府支持、创新传播方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和重视海外中医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红楼梦》中包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容与专业知识,是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学习基础,也为中医护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从中医护理的特点、基本理论、评估方法、方药基础知识等方面探索整理《红楼梦》中的中医护理学术思想与内容,探究其深层的中医护理内涵及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方面的护理方法,期望能够在中医护理教学中援引举例提高教学效果,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培育护生中医药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真实态度,对长沙市中小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了解在校中小学生对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的看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网络问卷的方式,随机选择长沙市麓山国际中学、枫树山美联小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中医药的了解程度、影响中医药进入课堂的主要因素等。结果: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有了解的占大多数,对课堂开设中医药课程的态度大多是积极支持的。中小学生认为影响中医药进课堂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不重视、师资短缺以及配套教学设备不完善。结论:学科之间应相互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邀请中医药专家进行讲座、培训中小学教师、完善配套教学道具,同时予以多种方式授课,从而达到全方位多层级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生态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上的关于文化的生态学理论。与其他文化生态相比,海洋文化生态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丰富性、主体性等特征,强调人类整体利益、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平衡发展。山东海洋文化资源丰富,海洋文化产业开发应秉持生态化原则,建设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海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滨海文化旅游、海岛休闲旅游、海洋艺术等产业项目,促进“双碳”和“海洋强省”目标的达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认识,关注的是在自然界规律总体框架下对万物的观察与解读。中医药体系以中华文化为养分,从对自然规律、药物认识到人体生长变化、疾病产生发展过程的解释中,均体现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关注,并最终对事物的趋向性发展作出解释。中医药人对这种趋向性的把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势数”学说的思想息息相通。所谓“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运用“势数”来认知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自然界对其的影响,能够合理有效地帮助医者厘清临床思路,判断疾病的全程发展,进而精准施以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古有明训:“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精髓,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谨守病机的“辨证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未病观”等核心理念,既可用于临床救死扶伤,亦可用于国家施政谋略。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诸多重要讲话中多次熔铸中医观用于治国理政,尤其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反腐败应扶正祛邪,不能养痈遗患”,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可见,中医文化中的诸多理论与廉政文化内涵高度契合、相融相通。为此,本刊特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一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本刊主编秦裕辉教授撰写“弘扬中医文化精髓、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的不断开发和旅游产业的体系日益成熟,两大产业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态势,带来了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契机。文章阐释了产业融合的内涵和对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意义,剖析了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缺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能、传统文化表现手法陈旧、缺少大规模市场等问题,提出了旅游产业与海洋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和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运用现代科技,促进海洋非物质文化旅游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内容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运用政府引导作用,推进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培育大型企业,扶持中小型企业,形成文化产业规模效应;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等相关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于海洋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建构已有数十年的积淀,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其学科主体性依然缺乏共识。为增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文化软实力,文章解答海洋文化学科主体性的基本问题,分析海洋文化学科主体性建构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文化属于知识门类意义上的学科,是独特的知识集合和自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由于传统学术思维的惯性、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研究对象范畴模糊和研究方法特性缺失等因素,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尚未真正确立;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建构应坚持“人 海主体”的理论建构、“人 海和谐”的价值取向、“人 海依存”的研究范畴和“人 海互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