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关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运用变差系数法分析其地域差异及其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度普遍高于0.8,较少年份出现低于0.8现象。空间上表现出天津市和山东省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双高的稳定耦合协调状态,河北省和辽宁省耦合度较低且波动大,地区间差异明显。计算地区间耦合度变异系数得出,变异系数值不断下降,地区间差异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准确判断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是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状态的前提。利用《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6-2012年的数据,通过构建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用R/S分析预测的方法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灰色关联法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都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除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2 R/S分析预测结果 Hurst指数大于0.5,表明在当前相同的政策环境下,2013-2019年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具有持续性,与过去7年相同,即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海洋渔业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文章基于灰色关联理论,选用我国2004-2013年的海洋渔业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因素与海洋渔业经济产值的综合灰色关联度,并对每个变量展开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结合当前海洋渔业的经济形势,提出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海水养殖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成熟的海洋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逐步回归法,测算2006-2016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分析海洋经济社会系统与近海水质间的拟合关系、弹性、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从系统、状态和指标3个层面解析影响近海水质的海洋经济社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以前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与近海水质基本呈反向变化关系;近海水质的海洋经济社会系统弹性自2014年开始转为正值,但二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较低;海洋社会发展对近海水质存在明显负向影响,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有利于近海水质改善。建议严控陆源排污入海,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持续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近海水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和把握湛江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与演变趋势,通过建立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承载和海洋环境承载3个系统下具体33个指标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湛江市2007-2016年这10年内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及3个子系统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在2007-2016年间处于波动起伏的状态,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下行的风险。其中,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海洋资源承载水平整体较高,且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较为吻合;海洋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呈现较为平稳的趋势。湛江市在制定海洋发展战略规划的同时,应在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向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倾斜。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文章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和相关数据,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构建模型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提高趋势,且2014—2016年海洋经济增速高于区域经济;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较高,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不断上升,但截至2016年仍为勉强协调等级;“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趋于平稳,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未来山东省应坚持陆海统筹战略引领、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以及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经济学和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分析2001年-2006年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规律,预测2007年-2010年天津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对2006年-2010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推动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联动是提升沿海地区海洋承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议题。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非零标准化、熵值法、状态空间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模型,对2008—2018年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时空耦合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在时序上呈波动下降态势。其中,海洋经济系统承载力水平较高且主导效应明显,相反,海洋资源系统、环境系统承载力水平相对较低,长期处于满载状态。各地市承载力水平空间差异较大,粤西沿海地区的湛江、阳江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粤东沿海地区的潮州、揭阳综合承载力水平最低。从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来看,耦合度、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及各子系统间发展的同步性有所强化;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差异显著,以高耦合、高协调类型为主,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粤西沿海的阳江、湛江等地区,东莞、潮州等地区为低值区。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互相影响。文章通过熵值-TOPSIS法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子系统共21个二级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我国2013—2019年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类型。研究发现:我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则比较稳定;2013—2019年多数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度表现稳定,保持良好的动态关联关系;在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互动性增强的同时,两大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海洋产业经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产业系指依托海洋资源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海洋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海洋产业内各行业进行实证数据分析,研究海洋产业中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机理,从而得出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各组成部分的关联度水平,针对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状况,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为目的,给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热点。江苏省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强省,但其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并不突出,为了对其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及耦合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文章在探析海洋经济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2006~2012年江苏及其他沿海省市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2年间,江苏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逐步迈入了磨合发展的关键期,但海洋产业发展模式落后和海陆互动性弱等因素导致其与沿海其他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能够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钟华  赵昕 《海洋信息》2008,(2):21-23
本文阐述了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海洋科技投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海洋科技投入的现状,对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海洋科技经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投入与海洋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联的结果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影响填海规模扩张的人口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地价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出发,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分析大连市填海规模与各驱动因素指标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大连市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旅游总收入、港口货运吞吐量与填海规模的关联度均超过0.8,大连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对填海活动有较强的驱动作用;大连市年末户籍人口和市区人口比例与填海规模的关联度均为0.731,大连市人口水平对填海活动的驱动作用一般;大连市综合地价增长率与填海规模的关联度仅为0.669,地价水平并非是大连市填海活动的主导因素。最后,针对大连市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水平、地价水平等经济因素对填海活动的驱动作用,提出了合理控制填海规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夫星  郑颖娟  张玉  王卫 《海洋通报》2013,32(3):338-344
通过构建分层递阶式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一套自下而上的综合评价方法,对2008 年环渤海沿海地区津冀鲁 辽四省市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比较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和山东海洋可持续发展总能力较强,辽宁和河北则较 弱。其中,海洋经济发展能力以天津最强,山东次之,辽宁较弱,河北最弱;海洋环境承载能力以河北最强,天津次之,山 东和辽宁最弱;由于发展阶段差异,各省市海洋环境与发展能力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各不相同,天津和山东为环境承载能力制 约型,辽宁和河北为经济发展能力制约型。国际经验表明,环渤海四省市海洋经济发展仍然没有摆脱以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 获取经济增长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如果照此模式发展下去,渤海海洋资源环境将会面临更大风险。  相似文献   

15.
《海岸工程》2021,40(3)
徐圩港区建设是连云港的重点海洋工程。基于2009—2016年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其建设前后的海洋环境变化,探讨了大型海洋工程建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长期累积影响。结果表明:2009—2016年研究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逐渐上升,无机氮(dissolvedinorganicnitrogen, DIN)的质量浓度也有明显上升趋势,且2013—2016年间DIN质量浓度年均值已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盐度逐渐下降,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和叶绿素a(chlorophyll a, Chl-a)质量浓度亦呈下降趋势;营养状态评估显示水域富营养化指数均在轻度富营养化以上,其中2011年和2015—2016年为中等富营养化,营养状态指数均为中等营养状态,有机污染指数自2011年后均为轻度污染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DIN和活性磷酸盐(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的质量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海洋工程建设之前各水环境要素间的相关性较建设期间显著;工程建设使得海域Chl-a质量浓度明显降低及对营养盐的依赖性降低。所以徐圩港区围填海施工对于海洋水环境的影响是明显且持久的,建设期间环境要素变化剧烈,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海洋科技产出,促进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6—2015年我国五大经济区域海洋科技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各有区域特色;通过计算各指标与海洋科技产出的综合灰色关联度,长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的关联度较低,海西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指标的关联度较低,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科研经费指标的关联度较低,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科研人才指标的关联度较低;各经济区域应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进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再投资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和完善海洋科技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17.
在渤海湾选取天津作为典型岸段,将重金属污染作为评估要素,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评估模型,将重金属作为评估要素,根据沿海地区对海洋生态安全影响的主要因素,构建海洋重金属污染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天津2009~2013年海洋重金属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9~2013年天津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海洋环境,提高海洋重金属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面板数据,将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劳动力要素投入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双对数面板数据模型,就海洋环境污染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负相关关系,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海洋产业劳动力要素投入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负相关关系。基于此,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升级海洋产业结构以及培养和引进海洋专业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范围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本文根据2013?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鸢乌贼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对鸢乌贼渔场范围的时空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高度(SSH)和海表面叶绿素a (Chl a)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20°N,108°~118°E海域内,SST、SSH、Chl a 浓度3个环境因子对鸢乌贼渔场范围的时空分布影响较大。其适宜的SST、SSH、Chl a浓度分别为:25~31℃、46~80 cm、0.05~0.27 mg/m3,其渔场重心由南向北转移。此外,通过对2013?2018年1?12月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K-S检验,结果显示CPUE和海洋环境因子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即SST、SSH、Chl a 浓度3个环境指标可以有效地表征鸢乌贼资源密度和中心渔场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开发活动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资源的损耗,并对海洋环境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根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特点,筛选出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常见的5种典型的开发利用方式,选取了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资源损耗指标、环境成本指标构成海洋开发活动综合效益评估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定量分析各项目以及其评价指标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程度。其中围海养殖、海上风电、排污倾倒、城镇建设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分别为0.464,0.459,0.509和0.490;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为0.657,处于较好状态,所以建议优先选择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从而得出海洋开发方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