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自升式平台桩脚在含硬壳层地基中的插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硬壳层的层状地基承载能力分析是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脚插深分析的关键,但是目前对硬壳层承载能力的确定还没有成熟可行的理论计算方法。一般的针对非均质层状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因参数较多,计算步骤繁琐,很难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平台桩脚入泥深度分析中。文中主要介绍了存在硬壳层的层状地基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与过程,根据应力扩散原理推导并做适当的简化得到硬壳层承载力修正方法。简化后的修正方法能满足一般硬壳层承载力分析的需要,并使平台插桩深度分析计算过程变得简便。通过在实际工程的应用,得到的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也较为一致,说明了用此方法分析硬壳层地基的平台插桩是合理、实用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海洋石油钻井设备水下连接器,以H-4型水下连接器在现场使用中出现的故障现象为例,通过对H-4型水下连接器的结构原理的分析,分析在现场使用连接器发生脱不开故障的原因,并根据原因介绍了其预防的措施;旨在为海洋浮式钻井平台现场使用水下连接器作业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远程遥控水下机器人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海洋综合调查设备,能够实现海底长时间、高精度的定点取样作业及其他精细调查,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利用ROV开展高精度海底取样及其环境调查方面具有其他调查设备无法比拟的优越性。ROV具有功能多、综合作业能力强、安全可靠和实时遥控等优点。目前国内利用ROV进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ROV在海洋调查中的应用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利用ROV进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大提高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装备水平和调查精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海狮号"ROV系统为例,介绍其在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4.
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国内首次应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发展现状和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在中国南海首次应用情况,主要包括: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的主要工具设备、工艺流程等。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是第6代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国内外处在先进地位,此平台能够很好解决在100~3 000 m水深钻井问题。  相似文献   

5.
CTD可以获取海洋物理学环境参数,为海洋物理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而ROV作为重要的海洋探测工具和科学研究平台已经在世界各国主要的海洋研究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海狮号"ROV系统的体系结构特点,对其通讯、控制和电源等接口进行扩展,实现了CTD传感器在ROV上的应用,并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ROV测站作业时进行了CTD数据的采集,数据质量满足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响应时间快、高精度、低功耗的温度传感器软硬件设计。传感器与ROV之间采用有缆方式进行通信,使得ROV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温度传感器,并可根据具体测量环境改变加装方式和通信模式。模块化的设计减小了传感器的体积使其可方便地集成在小型ROV系统或其它测量平台上。  相似文献   

7.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其安全就位和稳定施工,与井场区海底的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就事关平台安全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技术作了研究,评价预测了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稳定作业有关的软弱下卧地层的穿插和持力、海底斜坡条件下工程地质层稳定性、半潜式钻井平台的锚固力以及不同底质条件下海底底流的冲蚀。推荐了实践有效的半经验计算公式,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井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稳定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综述了Hysub-40工作潜水器在三年多的作业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介绍了自制配套工具和维修情况。根据现场潜水日志,对钻井支持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工作内容和潜水器工作时的故障作了统计和说明。还对今后进一步消化吸收这一先进技术和提高ROV的作业能力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特别是急需解决的在支持船上活动巡航作业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半潜式钻井平台因其作业性质及工作环境特殊,其吊装作业事故发生率高、事故后果严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半潜式钻井平台吊装事故成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把平台的人员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和安全管理因素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分析模型,科学客观的得出影响作业安全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比值,为有效控制减少半潜式钻井平台吊装事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科考型有缆遥控潜水器(ROV)国内外现状, 总结概括科考型ROV系统组成。以关键指标选型法为4 500 t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选定工作水深不小于6 000 m、液压驱动、系统功率不小于150马力、单缆吊放、中部作业甲板安装、侧舷布放回收、集成科考设备系统的第Ⅲ类B级加强型的工作级科考型ROV, 形成适用于4 500 t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科考型ROV选型方案, 为国内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运行单位选配潜水器提供经验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日前成功引进一套4000m级深海遥控水下机器人(ROV),这是目前我国引进的最大深度的高技术海底运载作业设备,将大幅提高我国4000m级深海科学勘察能力。据介绍,这套深海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现已命名为“海狮”号,整套系统由甲板控制台、甲板供电单元、  相似文献   

12.
无人遥控潜水器即ROV。本文的作者用简易的观察型ROV对大庆输油管线嫩江穿越管段的淤埋情况进行了冰下观察。本文对此次作业的方法、过程以及怎样保证ROV在高寒地区作业安全的措施作了介绍。这些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经验,为严寒地区ROV的操作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模拟了带有脐带缆的潜水器(ROV)的强非线性流体动力学性能,由于ROV的前进速度与其它方向的运动速度为同一数量级,与传统的潜艇有重要的区别。潜艇中常用的按前进航速线性化处理的技术不能有效地用于潜水器,必须保留其运动方程中尽可能多的非线性项进行模拟。潜器本体的运动模型必须考虑为六自由度,脐带缆的运动必须考虑为三维运动。中继平台的运动幅值,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水面船的运动幅值,这会增加ROV进出坞的困难。缆力对流速比对水面波浪更敏感、对垂向激励比水平激励更敏感。即使是随机波浪激励,深水吊索张力也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近水面时这种周期性消失,两端张力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艘半潜式海洋石油钻井船“勘探三”号,最近在上海造船厂整体安装成功,不久即将出海试航、试钻。“勘探三”号钻井船,总长度91米、宽71米、高100米,工作排水量两万吨以上。钻井船上面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钻井平台,下面为两个潜艇式形状的沉垫,中间用六根直径为9米、高24米的大立柱将平台和沉垫联成一体,从沉垫底部到平台甲板的高度相当于一座十二层大楼。 半潜式海洋石油钻井船“勘探三”号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设备特殊、质量要求和技术难  相似文献   

15.
金希 《海洋世界》2011,(10):40-43
毫无疑问,钻井平台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工程之一.可以想象,一座几十层楼高的钢制“岛屿”,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固定着,在几百米甚至几千米深的海底进行作业,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画面啊!在几十年前,人类还未大规模开采海洋石油的时候,海上钻井平台的建造都是“固定式”的.这种平台固定之后就地开采,在使用寿命的期限内不能移动,建造费用也很高...  相似文献   

16.
海底观测网因其实时、长期、连续、高精度时钟同步及原位等优势而逐渐成为人类研究海洋的新型平台,建设规模和应用水深都在不断扩大。海底观测网系统建设中,深水设备的精准定点布放及湿插拔作业是施工的难点。针对国内海底观测网精准定位布放作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国内现有施工条件,提出一种大深度海底设备精准定点布放安装方法,实现南海深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深水设备精准定位布放与ROV湿插拔作业,对未来大规模海底观测网及其它深水工程中设备的精准定点布放和安装,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合理选型,设计制作了钻井平台插桩就位预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海底地质构造成分、周围管线电缆信息、就位处老桩靴印影响、对接生产平台结构布置等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并结合钻井平台插桩就位的工作经验,将钻井平台选型及就位方案设计过程规范化、模型化。通过对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完成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底地质资料的存储、管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造成污染,这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中,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原油生产中向海洋排放含油污水;二是采油平台、钻井平台和各种船只在作业中因意外事故向海洋溢漏油。国家对此都实行了严格的管理,于1983年和1985年先后颁布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规定钻井平台应设油水分离设备、排油监控装置、残油、废油回收设施;采油平台应设置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并规定在渤海  相似文献   

19.
对于半潜式钻井平台浮箱,裂纹的扩展不仅影响结构的水密性甚至可能对结构的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并直接决定平台的整体使用寿命。以南海某平台为研究对象,对浮箱板壳椭圆形表面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以及裂纹形状系数对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分布规律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BS7910规范中‘合于使用’原则,对裂纹的临界状态进行了分析和评定,为海洋环境条件下半潜式钻井平台浮箱表面裂纹的极限尺寸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 ROV 的分类、特点、组成和应用场景,并基于现实问题提出级联式 ROV 的设计构想,简要说明了级联式 ROV 的特点与组成。然后,从整体控制技术、整体设计技术、水下布放回收技术、 母船与级联式 ROV 之间的通信技术、冗余设计和模块化设计技术、水声与电磁防护技术 6 个方面探讨了级联式 ROV 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最后,对级联式 ROV 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