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付伟基 《贵州气象》1993,17(4):24-25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拓扑预测的理论,根据栾川县35(1957~1991)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对1986~1991年的资料进行了验证,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表明拓扑预测可作为降水量超长期预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灰色GM(2,1)模型在气温和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吉光  康岚 《四川气象》2003,23(3):10-1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选取四川省部分站点五十多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资料长度及资料本身预处理,用GM(2,1)方法进行建模和预测,与实际值比较后得出了一些对预测模型的评价,为利用灰色系统建模法进行气候长期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孙凤华  袁健 《气象》2004,30(6):32-35
运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朝阳5个代表站1953~200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辽宁降水序列,分析了其近50年的变化规律,年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趋势。以此序列为基础重建干旱发生的灾变序列,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探讨了旱灾预测问题。应用1996~2001年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杨水泉 《贵州气象》1999,23(4):8-10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黔南中部地区中重级夏旱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由灾变映射射建立GM(1,1)模型,经检验模型的精度高,拟合较好。预测结果表明:下一个重级夏旱年为1999年,中级夏旱年为2000年。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GM(1,1)模型与气象干涉因子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模型综合构成的灰色气象干涉因子GM(1,1)耦合模型,对川西阿坝州1977-1994年牲畜死亡率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和相邻的青海果洛州1993-1994年的牲畜死亡率进行预测检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T106数值预报产品在中期大—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找出了T10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找出了T10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T10 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 ,找出了T10 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 ,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宝鸡市31年(1961~1991年)降水量、年均气温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未来年降水量(5年)、年均气温(5年)趋势进行了预测,还用1988~1991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可为小麦、油菜及其它粮食作物的预测,以及制定农业规划和汛期的防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拓扑预测,根据栾川35年(1957-1991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栾川县未来(1993-1996年)旱涝趋势进行了研究,还用(1986-1991年)6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可为栾川县小麦、玉米、弥猴桃、山楂等经济农作物产量预测及制定农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选取四川省部分站点五十多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资料长度及资料本身预处理,用GM(2,1)方法进行建模和预测,与实际值比较后得出了一些对预测模型的评价,为利用灰色系统建模法进行气候长期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灰色理论在夏汛中期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丹江口水库流域各水文气象站(点)7~8月降水资料,并根据有关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系统GM(1,1)预报模型,对流流域1998年7~8月,1970~1989年同期中期降水峰日预报分别进行了试验和检验。其结果表明:应用灰色理论在中期降水预报业务中建立模型简单,使用方便,尤其对流域夏汛期降水峰日预报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紫外辐射SUR-1观测结果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楼丽银 《浙江气象》2002,23(3):43-46
采用SUR-1型太阳紫外辐射计开展温州市紫外辐射的观测。以2000年10月-2001年9月逐日紫外线指数和实测资料作为一个时间段时间分析、研究,找出紫外线辐射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以期对紫外线指数预报有一个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紫外线预报的精确率。  相似文献   

14.
杨德伟  郑维 《高原气象》1989,8(1):87-9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乌鲁木齐地区46年(1941—86年)降水量、气温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未来降水量(6年)、气温(6年)趋势进行了研究,还用1981—86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可为小麦、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棉花、瓜类产量预测及制定农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灰色预测模型及干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莘县、聊城、高唐3个代表站1960-2009年降水资料,建立了聊城地区降水序列,分析了近50年聊城地区降水量年变化特征,年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趋势,干旱有增加的趋势。以此序列为基础重建干旱发生的灾变序列,采用灰色系统GM(1,1)的三种模型探讨了旱灾预测问题。在WindowsXP系统下,用VB6编程计算预测结果,历史拟合效果较好,检验精度较高,尤其以新优化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对未来年份进行初步预测表明:2011年、2015年前后聊城地区出现干旱年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6.
杨永生  何平 《辽宁气象》2008,24(1):14-17
以1962—2006年粤北地区7个站4—6月前汛期降水量资料为基础,将前汛期降水量与74项环流指数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影响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的16个关键环流指数因子,分别应用投影寻踪回归、BP神经网络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前汛期降水趋势预测模型,对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能力均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其中,PPR模型比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以1962—2006年粤北地区7个站4—6月前汛期降水量资料为基础,将前汛期降水量与74项环流指数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影响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的16个关键环流指数因子,分别应用投影寻踪回归、BP神经网络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前汛期降水趋势预测模型,对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能力均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其中,PPR模型比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灰色预测方法在制作3~5天中期温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气象中心T106产品的预告场为基础,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预报因子的优劣,并应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湖北省代表站3~5天中期温度预报模型。将该模型试用于1999年5~11月武汉中心气象台的预报业务,并作了相应的检验,其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所提供的温度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灰色预测是对系统过去及目前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模型并使模型达到最优的预测。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任何系统,尽管信息不够充分,但必然是有特定功能和有序的,有某种外露或内在的规律的。灰色预测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上,把随机变量看成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将灰色数变换为生成数,从生成数进而得到规律性较强的生成函数。从而将信息不全的离散数据转换成信息完全、时间连续的动态模型。从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河南省106个站点夏季降水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夏季降水降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模式产品的500 h Pa高度场信息,通过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河南省106个站点的夏季降水进行降尺度预测,实现了气候模式产品在河南省夏季降水预测中的降尺度解释应用,弥补了气候模式空间分辨率较低的缺陷。对该模型的历史回报检验表明,该降尺度模型对河南省夏季降水预测效果较好且较为稳定,尤其对北部、西部和豫南南部地区的效果最好。利用BCC-CGCM1和ECMWF-SYSTEM4模式资料,进行了独立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在5月起报的预测效果要优于3月起报的预测效果,BCC-CGCM1模式3月的预测效果要好于ECMWF-SYSTEM4的,两种模式在5月的预测效果相当。目前,此方法实现了可视化开发,并集成了检验方法,已应用于河南省气候预测业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