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千里山花岗岩成岩成矿的~(40)Ar-~(39)Ar和Sm-Nd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首次用~(40)Ar-~(39)Ar法测定了千里山多期侵入的花岗岩年龄及用Sm-Nd等时线法测定了柿竹园超大型W,Bi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年龄,结果表明,千里山花岗岩为侏罗纪岩体.第1期岩体(γ_5~(2a))年龄为(183.17±13.75)Ma,第2期主体花岗岩(γ_5~(2b))年龄为(162.55±3.25)Ma及(158.07±3.16)Ma(伟晶岩),第3期补充相富挥发份的矿化岩体未予测定,第4期花岗斑岩脉(γπ_5~(2d))为(144.41±2.83)Ma,第5期辉绿玢岩脉(βπ_5~(2e))为(142.34±2.85)Ma.与王岩体密切相关的矽卡岩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60.8±2.4)Ma,进一步证明柿竹园超大型 W,Bi矿床是在主岩浆期形成.  相似文献   

2.
非常规超大型矿床在物质组成、地质背景和形成机制上常有其独特之处 .试图通过对国内外 4个超大型矿床 (白云鄂博矿床、柿竹园矿床、大厂矿床和美国富兰克林炉矿床 )的剖析 ,分别指出它们的独特之处 ,并阐述后者与地质历史中一些稀见作用或其耦合有关 .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沙坪铅锌钨钼矿床六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 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50.9~156.9 Ma, 187Re-187Os 等时线年龄为(154.8 ± 1.9) Ma, MSWD=1.5; 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结果集中一致, 为黄沙坪矿床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形成时限. 该成矿年龄与黄沙坪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161.6 ± 1.1) Ma基本一致. 上述数据表明, 黄沙坪花岗岩体与黄沙坪矿床, 同区域内的骑田岭花岗岩体及其相关的芙蓉锡矿田、新田岭钨矿床, 以及千里山花岗岩体与柿竹园钨锡钼铋矿床、金船塘锡铋矿床等都是燕山中期的产物. 它们均为湘南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华南燕山中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在湘南地区的集中表现. 黄沙坪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较低, 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  相似文献   

4.
黄岗梁矽卡岩型铁锡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岗梁矿床矿物中见到两大类型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温度范围从流体-熔融包裹体的1050℃到流体包裹体的150℃都有分布,渐次远离花岗岩体的矿体中包裹体类型减少,温度、盐度降低,花岗岩体的作用减弱.成矿流体的多次 活动、成矿物质多来源和多次堆积、高度富F的环境、丰富的有机气体及CO_2,N_2等气体的活动,特别是花岗岩晚期残余岩浆-流体的再次参与成矿是形成黄岗梁大型铁锡共 生矽卡岩矿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粤北小水矿床是下庄矿田典型的交点型铀矿床。通过对矿床内发育的花岗岩、辉绿岩及铀矿石采样分析.发现小水矿床矿石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元素特征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的微量元素特征。与辉绿岩的相应特征十分吻合,与花岗岩的相应特征差异很大,推测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幔流体(富含U、F、CO2),且交点型矿石的形成很有可能伴有幔源成矿流体对与花岗岩有关的早期红化矿石的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岭及邻区分布一系列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这些岩石可以是含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或是(黄玉)钠长石-(铁)锂云母花岗岩,其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它们分别对应于准铝质和过铝质花岗岩.细致的矿物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矿物学特征.准铝质含锡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表现为:(1)角闪石、黑云母、条纹长石等组成特征性的造岩矿物组合:(2)标志性副矿物榍石、磁铁矿等显示其原始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3)含锡矿物为锡石、黑云母、榍石等;(4)锡石的成分比较纯,微量元素含量低.过铝质含锡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主要表现为:(1)铁锂云母-锂云母、钾长石、钠长石为典型造岩矿物;(2)富铝矿物黄玉是较常见的副矿物,与花岗岩铝过饱和特征相符;(3)锡石是重要的锡矿物,且富含Nb、Ta.造成两类含锡花岗岩显著矿物学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熔体的氧逸度、挥发组分和岩浆分异程度的差异.氧化型准铝质花岗岩熔体中锡以四价为主,这导致锡容易富集在含钛的造岩矿物或副矿物中,在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形成富锡矿物;这些富锡矿物可成为含锡花岗岩的标志性矿物.相对还原的过铝质花岗岩熔体中锡以二价为主,不易进入造岩矿物和副矿物,常常在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形成岩浆成因的锡石;因此,岩浆成因锡石成为这类花岗岩的重要成矿和找矿标志.岩浆性质和锡在两类花岗岩岩浆中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导致形成的矿床类型有所不同.准铝质花岗岩主要形成岩体浸染型、绿泥石-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等矿床,而过铝质花岗岩除形成云英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等矿床外,更易形成岩体浸染型锡矿化.  相似文献   

7.
岩体顶上带和岩钟在与花岗岩有关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矿作用.顶上带中凸起的接触面比平坦的接触面发生的作用更为强烈,在凹陷接触面上则最弱.顶上带是显示花岗岩存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异常地带,是对隐伏花岗岩存在具有指示意义的地带.矿床地质学研究已充分证明,岩浆岩顶上带确是容纳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的最佳部位.根据以上理论,建立初步的地球物理模型,通过电磁测深圈定隐伏岩体范围,并研究其顶上带埋深情况,再结合其他物化探方法,综合多种资料,提高这种类型地质深部找矿分析能力.同时,探寻和总结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的多金属矿床的勘查经验.  相似文献   

8.
围岩为超基性岩的热液硫化物矿床是一种重要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类型,相比围岩为玄武岩的热液硫化物矿床,超基性岩热液硫化物矿床研究相对较少,磁性特征也更为复杂.超基性岩热液硫化物矿床在热液蚀变作用下产生磁铁矿和磁黄铁矿等磁性矿物,从而呈现出与玄武岩型热液矿床相反的强烈的正磁异常.在超基性岩热液硫化物矿床发育的初始阶段,高温热液流体与周围超基性岩作用发生蛇纹石化,开始产生磁铁矿等磁性矿物,呈现出强烈的正磁异常;随着热液系统持续活跃,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程度逐渐增加,产生的磁性矿物含量也逐渐增加,呈现的正磁异常达到最强;随着热液活动逐渐停止,热液蚀变伴随的蛇纹石化反应逐渐停止,热液系统温度逐渐降低,无法继续维持还原环境,之前产生的磁黄铁矿和磁铁矿会被氧化成非磁性硫化物或氧化物导致其磁性大大降低形成弱的正磁异常.然而,如Lost City这样的低温活跃的超基性岩热液系统也表现为较弱的正磁异常,原因可能为低温环境下超基性岩的热液蚀变与高温流体不同,低温环境下的蛇纹石化过程中铁元素会转移到所生成的非磁性水镁石等岩石中,导致也形成弱的正磁异常.  相似文献   

9.
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其时空分布、控矿因素、形成机制、成矿模式诸方面与一般中小型矿床有相似甚至雷同之处,也有其特殊、独特方面,研究预测大型超大型矿床相当复杂,需要从不同学科、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及不同思路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给出大型超大型矿床预测的综合信息方法,认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综合分析是今后找矿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趋群性特点分析,给出了矿床密集区的概念以及圈定的基本原则和边界条件。通过对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途径的分析,指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分布具有可预测性。并表述了综合信息预测方法流程,以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以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控矿地质变量的提取和合理赋值,加上数理统计方法的合理应用,达到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预测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青田县石平川钼矿床是浙江省现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钼矿床,多数人认为石平川钼矿床的形成与钾长花岗岩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从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石平川钾长花岗岩,并探讨其成岩环境及成因。研究表明,石平川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形成于早自垩世晚期挤压环境,源岩物质主要是壳源,并有少部分幔源物质成分参与。  相似文献   

11.
岩浆岩     
《地球》2012,(7):91-91
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黏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和苦橄岩等。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干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岩浆岩对地质学研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富碱火成岩呈带状分布,长达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已发现有15条岩带,包括了世界上已发现的绝大部分富碱火成岩类型。在我国与该岩类有关形成了东坪、归来庄、玉龙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Au,Cu矿床或矿集区。富碱火成岩对Au,Cu的成矿控制作用主要为两方面,一是矿床直接产于富碱火成岩中,二是富碱火成岩浆活动参与成矿作用。地幔交代富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岩石圈结构的剧烈变化和区域性构造格架的挤压向伸展、拉张的重大转折以及低硫、高氧逸度和富挥发分等因素控制了富碱火成岩的形成及相关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放牛沟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早元古代晚期的火山作用无明显的直接联系,矿床和华力西早期后庙岭花岗岩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矿床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部分来自上地壳。后庙岭花岗岩以I型为主,并兼有S型特征。成岩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同熔岩浆,在部分火山-沉积岩系的同化重熔物质加入。(^87Sr)/^86/Sr)初始化比值0.705也表明成岩物质以深源为主。后庙岭花岗岩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放牛沟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的双重性-以下地壳为主并兼有上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4.
金川镍-铜-铂矿床块状硫化物矿石的Re-Os(ICP-MS)定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卡洛斯管溶矿、蒸馏法分离Os、丙酮萃取Re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金川硫化镍铜铂族矿床的块状硫化物矿石进行了Re-Os定年, 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833 ± 35 Ma, 187Os/188Os初始值为0.279 ± 0.018(MSWD = 1.7), 相当于γOs为+130 ± 15. 此等时线年龄与金川超镁铁岩体中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827 ± 8 Ma (n = 5, MSWD = 4.3)) 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说明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 结果表明, 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活动密切相关. 金川块状硫化物的γOs表明, 虽然有部分壳源物质的加入, 但是加入量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5.
淘锡坝锡矿床是近年探明储量达大型的锡矿床,是一种新的锡矿类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对矿区的构造进行了重点解剖,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火山机构及北东向断裂是矿区的控岩构造,控制了白垩纪成矿花岗岩体的侵入就位。而火山岩中大范围的隐爆层间裂隙带是良好的容矿构造,矿体赋存其中呈似层状,局部膨大形成厚达数十米的"锡矿包"。通过研究构造与矿化富集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白云鄂博赋矿白云石大理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质产状将其分为两类:粗粒和细粒白云石大理岩.它们的氧、碳和锶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然有别于分布在宽沟背斜以北典型的沉积石灰岩和白云岩,而和幢源火成碳酸岩十分相似.与矿床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要起源于碳酸岩浆的分异作用,其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和微量元素保持了地但指纹,而氧和碳同位素组成却向壳源方向漂移,证实碳酸岩浆侵位过程中受大陆地壳的混染作用非常微弱,但是由碳酸岩浆活动所引起的成矿热液体系中却有一定的地表水混人认为白云鄂博REE-Nb-Fe超大型矿床的成因应归属于火成碳酸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华北克拉通周缘胶东、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北祁连山西段和张宣大型矿集区内几个典型矿床及个别与矿床相关花岗岩中钾长石和绢云母的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 经过与以往地幔岩、花岗岩、变质岩和矿床的氮含量和氮同位素对比, 认为尽管华北克拉通周缘金矿围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显生宙沉积岩、镁铁质火山岩和花岗岩, 但其氮同位素都显示出与花岗质岩石的密切关系, 此外地幔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参与了成矿系统. 这一结论与以往的氢、氧、碳同位素研究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8.
湘黔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贵金属元素来源示踪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华南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中超常富集铂族元素.根据湘黔地区该富集层金、银、铂族元素的丰度及其比值、元素的相关性、元素分布模式和配分模式,认为贵金属和其他元素主要不是地外物质直接提供的,也不是正常海水沉积的产物,而可能主要与海底热水喷流作用有关,系由海底热水通过深循环汲取元古宙武陵期基性-超基性岩物质的产物.在喷流作用最强烈地段很有可能形成极具工业价值的多元素矿床,尤其是除基性-超基性岩型以外的铂族元素资源新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研究花岗质岩石侵位的温度.压力条件是了解造山带深埋变质和抬升剥蚀的重要手段之一.华南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大多数为过铝质岩石,其中印支期花岗岩尤其明显(〉91%为过铝质花岗岩).这些过铝质花岗岩由于缺乏常用的确定压力矿物角闪石而难于计算其形成压力.白云母是一种特征的过铝质矿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用于计算形成压力,因此可以用来限制过铝质花岗岩体的侵位深度.本文研究了南岭东段龙源坝杂岩体中印支期和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特征,根据显微镜观察,龙源坝印支期和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白云母都存在原生和次生白云母两种成因类型.但是,化学成分上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白云母具有高的Ti,A1,Mg和Na含量,相对低的Fe和Mn含量,化学成分判别都属于原生白云母.相反地,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的白云母化学成分判别都属于次生白云母.根据龙源坝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压力计计算结果以及岩体形成背景的讨论,化学成分判别为原生白云母计算的压力是合理的,而次生白云母计算的压力不合理.计算的龙源坝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形成压力平均为-5.9Kbar,对应的深度为。19km.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可能是在地壳挤压加厚构造背景下深部熔融,并侵入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