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称本底台或CGAWBO)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由中国政府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的对全球尺度大气本底污染浓度进行监测的国际合作项目。按世界气象组织有关规范和标准,在全球基准大气本底条件下开展包括温室气体、大气  相似文献   

2.
<正>一、概述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China Global Atmosphere Watch Baseline Observatory),简称瓦里关全球本底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瓦里关山顶(海拔3816米,东经100°55'E,北纬36°17'N)。该山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青海南山山系,呈西北-东南走向,是一个孤立的纺棰状山体,相对高差约为600米。该山及周围广大地区的自然环境以浅草植被和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及沙洲居多。瓦里关全球本底台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台)座落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瓦里关山山顶上,坐标为36&#176;17′N,100&#176;54′E,海拔3816m(山顶相对高度为600m。瓦里关本底台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AW)的22个全球基准站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大陆型的全球基准站;也是我国大气本底监测站网的核心指标站。瓦里关本底台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言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下简称基准台),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对全球尺度大气本底污染浓度进行监测的国际合作项目,于1990~1991年经过站址勘察、试验观测和站址代表性的论证工作后,1992年3月中国气象局作为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4,(4):34-34
大气的本底污染,是指远离城市及工业区而不受局地污染源影响的大气平均污染状况。大气的本底污染可以反映各个区域内,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造成的大气成份的长期变化,也可以反映对气候变迁有特殊意义的全球大气成份的长期变化,还可以用以与局地严重污染的空气质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包括200多个本底站,涉及观测要素达200多种.但站点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集中地区的站点较多,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站点较少.中国气象局自1981年起先后建立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3个区域本底站,1994年建成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台.上述4个本底站都是WMO/GAW的成员,也是科技部国家大气成  相似文献   

7.
全球首座大气本底站竣工中国大气本底站基准观象台一期工程,目前在青海省瓦里关山竣工。这是一项旨在提高我国长期气候变比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报水平的重要工程。这一工程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尺度的大气化学物理本底特征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的合作项...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局拟在现有一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基础上,存新疆、云南和湖北再建立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根据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领导和专家的站点选择和考察结果,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后决定,对推荐的新疆阿克达拉(47°06′N,87°58′E,海拔562 m)和云南香格里拉(27°30′N,99°01′E,  相似文献   

9.
世界气象组织开展全球大气本底污染监测计划已有十年了,世界上已有区域站100多个,基准站约10个,这些测站进行太阳辐射的光谱参数观测(为了计算大气浑浊度)和降水化学成份的观测。收集的资料都送到美国阿什维尔气候中心,1971年以来每年都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典型城市站太原站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大气CO2在线观测资料,利用筛分法(Meteorological filtering method, MET)和黑碳示踪法(Black Carbon tracer, BC)进行本底/非本底的筛分,得到了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大气CO2浓度季均值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不同季节呈“单峰型”日变化特征,日振幅均在26.0×10-6以上;4个季节CO2浓度与地面风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CO2浓度抬升区域主要受当地工业布局的影响,最大抬升幅度在秋季达17.4×10-6;使用气象筛分法(MET)得到年均本底浓度为(431.4±19.9)×10-6,人为排放等对其影响为23.5×10-6,年振幅比同纬度其它本底站大,为34.5×10-6;黑碳示踪法(BC)得到冬季季均本底浓度为(445.0±22.9)×10-6,比MET筛...  相似文献   

11.
大气成分变化对天气气候、环境生态,以及人体健康、社会生活等都有重要影响.只有通过长期观测,了解这些大气成分的浓度水平、变化趋势、相关源汇过程,才能准确地评估人类活动对当前地球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保护人类发展和生存条件.本文概括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WMO/GAW)和我国开展大气本底观测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2.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中的几个问题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龙元 《高原气象》1990,9(3):337-346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是指为了获取全球性和区域性大气组成本底浓度值的监测工作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引起了诸如“温室效应”、“平流层臭氧减少”、“酸雨”等危及人类生存条件、促使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计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关于长距离输送对中国区域本底大气臭氧的影响,以及中国区域大气本底站臭氧变化及其区域代表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来自不同污染源区O3的长距离输送对中国区域O3影响的研究结果分歧较大,贡献最显著的源区和受体地区也存在争议;同时,鲜有研究考虑到平流层对对流层的O3贡献,而这部分贡献在前体物排放很少的本底地区非常重要。中国区域各大气本底观测站分别与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具有相同的对流层O3柱浓度最大值月份分布,而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近地面O3区域特征的分析尚未深入开展;鉴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尚未深入揭示形成O3变化区域特征的复杂成因。基于现有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如何利用全球大气化学-环流模式的示踪模拟结果,定量评估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O3对中国本底大气O3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估中国区域6个大气本底站近地面O3季节变化的区域代表性,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院承担中国大气本底基准现象台(瓦里关本底台)、3个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3个臭氧站和全国酸雨监测站网(86个站点)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主要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臭氧(总量和地面)、二氧化硫、降水(酸雨)和气溶胶化学、太阳辐射及气象观测等。1999年的主要工作进展如下:.完成了瓦里关本底台二氧化碳台站标准与北京WMO二级标准间的校准,并参加了WMO-NOAATh氧化碳标准国际比对活动,取得了较好结果。.圆满完成了国内3台BREWER臭氧光谱仪的国际比对标定工作。.对瓦里关本底台的业务人员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项目于1999年底获得批准,从2000年初正式启动实施。根据项目工作任务和目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与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及浙江临安、北京上甸子、黑龙江龙凤山等3个区域本底站的业务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已经完成项目的大部分工作任务,正在进行最后的结题总结。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 (1)建成了包括4个大气本底监测台站和1个中心实验室的我国第一个以红外分析法为技术基础的二氧化碳气瓶监 测体系,通过半年左右的实际采样运行,验证了采样、运输、贮存、分析等技术流程,大气样品的分析精度达 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地面风对瓦里关山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1994年7月至1996年12月大气CH4和地面风现场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站(36°17′N, 100°54′E,海拔3816 m)地面风变化对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风向、风速和垂直风向、风速的变化对大气CH4观测值的影响在春、夏、秋、冬季有明显不同,水平风向NE—ENE—E为CH4测量最主要的局地影响非本底扇区,静风及水平风速大于10 m/s、垂直风速大于±1 m/s对观测结果都有较大影响;由的统计平均还给出了此段期间瓦里关大气CH4在不同季节的浓度分布范围和日变化类型,并分析了可能成因;将地面风数据作为大气CH4本底资料的过滤因子之一,提出了适用于不同使用目的和要求的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H4本底数据筛选方法,本底数据留存率约为原始资料量的50%。  相似文献   

17.
瓦里关山大气甲烷本底浓度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气相色谱法在瓦里关全球基准站进行了大气甲烷(CH4)的连续测量,结合NOAA/CMDL气瓶采样CH4浓度资料的分析结果,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山大气CH4浓度在1780×10-9~1840×10-9范围内波动,浓度值的变化范围符合中高纬度地区CH4浓度分布;CH4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夏季的变化趋势及振幅与冬春季有所不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与全球大气CH4浓度本底值季节变化的特征及变化幅度的地理分布不太一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CH4年平均浓度表现为逐年升高,年  相似文献   

18.
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基准辐射观测站紫外辐射UV-A和UV-B数据,分析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紫外辐射和UV-B在不同时间尺度、云量和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全年紫外辐射年总量达到321.1 MJ/m2,年均日曝辐量为0.88 MJ/m2,UV-B年曝辐量为5.3 MJ/m2,紫外辐射年平均值占总辐射年平均值的比例为5.6%。紫外UV和紫外UV-B的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紫外辐射曝辐量是冬季的2.79倍;UV-B夏季平均日曝辐量是冬季的8.10倍。积雪导致紫外辐射及占总辐射比值增大,积雪期与非积雪期紫外辐射占总辐射比值均值分别为6.53%和5.83%,积雪使地面紫外辐射增加25.89%。在多云与阴雨时可能由于水汽作用大量吸收波长较大的红外辐射致使紫外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台站反应性气体观测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对大气反应性气体的业务化观测是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为了满足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目标要求,在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反应性气体观测系统2年来的业务试运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涉及质量控制技术中零/跨检查和多点校准的执行情况,确定了执行零/跨检查、多点校准和零/跨调整的指导性频率,提出了基于校准信息的数据订正方法,简要阐述标准量值传递方案和仪器测试、检验和维护中所应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国家社会公益类研究重点项目“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2006年8月通过由国家科技部基础司组织的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观测数据资料、数据质量的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瓦里关山NOy的观测和本底地区气溶胶理化特性方面有价值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