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台)座落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瓦里关山山顶上,坐标为36°17′N,100°54′E,海拔3816m(山顶相对高度为600m。瓦里关本底台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AW)的22个全球基准站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大陆型的全球基准站;也是我国大气本底监测站网的核心指标站。瓦里关本底台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相似文献   

2.
大气成分变化对天气气候、环境生态,以及人体健康、社会生活等都有重要影响.只有通过长期观测,了解这些大气成分的浓度水平、变化趋势、相关源汇过程,才能准确地评估人类活动对当前地球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保护人类发展和生存条件.本文概括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WMO/GAW)和我国开展大气本底观测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称:本底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瓦里关山,海拔高度3816m。于1994年9月17日正式投入运行,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CGAW)的31个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之一,也是目前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大陆型全球本底站和  相似文献   

4.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 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国4个区域本底站过去一年来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大气CO2和CH4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瓦里关站的观测值, 表明4个区域站大气CO2和CH4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迄今为止, 国内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或短期科研, 各具优势和特点, 但力量相对分散、观测站稀少、侧重点和目标各异。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时空变化, 了解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 亟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尽快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分析和源汇反演模式系统建设, 进而测算、验证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 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影响, 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称本底台或CGAWBO)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由中国政府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的对全球尺度大气本底污染浓度进行监测的国际合作项目。按世界气象组织有关规范和标准,在全球基准大气本底条件下开展包括温室气体、大气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局拟在现有一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基础上,存新疆、云南和湖北再建立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根据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领导和专家的站点选择和考察结果,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后决定,对推荐的新疆阿克达拉(47°06′N,87°58′E,海拔562 m)和云南香格里拉(27°30′N,99°01′E,  相似文献   

7.
我院承担中国大气本底基准现象台(瓦里关本底台)、3个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3个臭氧站和全国酸雨监测站网(86个站点)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主要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臭氧(总量和地面)、二氧化硫、降水(酸雨)和气溶胶化学、太阳辐射及气象观测等。1999年的主要工作进展如下:.完成了瓦里关本底台二氧化碳台站标准与北京WMO二级标准间的校准,并参加了WMO-NOAATh氧化碳标准国际比对活动,取得了较好结果。.圆满完成了国内3台BREWER臭氧光谱仪的国际比对标定工作。.对瓦里关本底台的业务人员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一、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新疆在大气成分观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已经建成的大气成分观测站点有: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哈密、和田、塔中、库尔勒以及乌鲁木齐市3个观测点等8个大气成分观测站点。其中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属于中国气象局区域大气本底站;鸟鲁木齐、哈密、塔中与和田属于  相似文献   

9.
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进行大气CO2本底浓度的测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按WMO关于开展全球CO2监测的要求,在对引进设备进行改进的情况下,建立了我国开展大气CO2本底浓度连续测量的红外气体分析测量系统及有关方法。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1ppm,完全满足全球本底测量的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国际可比性。在此基础上,首次取得了我国大陆上空大气CO2的本底浓度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4个国家级野外站大气CH4本底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CH4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期间,按全球大气本底观测要求,在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4个国家级野外站开展每周一次空气样品flask瓶采样分析,获得了该地区为期2 a的大气CH4本底浓度资料。结果表明,2 a间瓦里关、上甸子、临安和龙凤山4站CH4浓度年均增幅分别为9.1×10-9、3.8×10-9、21.8×10-9和8.2×10-9;瓦里关站大气CH4浓度增长趋势与全球平均状况较为接近,能较好地反映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地区大气本底特征;但上甸子站年均本底值相对较低且季振幅偏小,而龙凤山和临安站季节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CH4浓度冬季高而夏季偏低且季振幅较大。  相似文献   

11.
对发生季节、地域及影响系统都十分相似的"97.5"、"81.5"两次孟湾风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影响系统强度的差异,造成降水的范围及量级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对2007年登陆浙南闽北交界的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面气压场的分布对台风登陆前后大风的出现时间、影响范围以及登陆后大风的持续时间有重要的影响;台风登陆之前FY-2C红外云图对大风的影响范围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台风外围螺旋云带进入东海海域的时间则可以作为预报台风大风开始影响温州的一个参考依据;多普勒雷达最大径向速度对台风极大风速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预报挑战度"(measure of forecast challenge,MFC)是一种衡量预报难易的新尺度;"可预报性演变指数"(predictability horizon diagram index,PHDX)是一种检验集合预报的新评分。这二种新指标是杜钧等于2019年提出来的,文章发表在美国气象学会英文杂志《天气和预报》上。为了让国内基层台站业务预报和研发人员也能熟悉和应用这些方法,我们在此作一简短的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的设计外部进程访问数据库的时闻控制方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响应时问的前提下。把握好系统与网络负载同系统事务响应处理速度之间的平衡关系。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于某些类型数据的响应处理缺乏有效率的解决途径。此类数据采用通常的处理方式往往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基于此,开发了1种由ODS API和Socket缩程的数据库ESP扩展方法,由应用系统主动查询方式变为数据库系统主动通知或推送的方式,从而提供了1种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利用温州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温州新一代气象雷达资料等,对"南川""狮子山"外围云系对温州造成的大风和强降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台风外围云系影响时大风和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可根据雷达基本速度场中的强径向风、地面气压梯度的增大区和台风路径、移速等判断大风;可在...  相似文献   

16.
0411号热带风暴路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0411号热带风暴具有跳跃式移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等特点。从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对0411号热带风暴路径进行分析,揭示造成0411号热带气旋跳跃式移动的主要原因是高空引导气流的加强,副高边缘风速加大到16m/s,和热带低压北部的东风波系统对其产生的吸附作用。粤东地区的不稳定中心、高温和高湿中心对热带风暴也产生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 七· ”高炮射速较大 ,火力较猛 ,能自动装填发射。利用“三七”高炮进行人工增雨防雹 ,是实现农业抗旱减灾一项有效的科学措施。哈尔滨地区高炮共 1 2 7门 (双管 73门 ,单管 5 4门 )。目前是哈尔滨市进行人工增雨防雹的主要设备。这里从实际出发 ,阐明了 5年来在高炮管  相似文献   

18.
蒋宗孝 《气象》1996,22(6):25-28
通过分析1994年5月1-3日闽西北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地面尺度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广 《气象学报》2020,78(6):1065-1075
虽然台风一词已经家喻户晓,但是300多年来关于台风的词源众说纷纭。通过收集和分析古今中外关于台风词源的资料,得到两个结论:(1)台风词源的争议出现在16世纪后期平托《远游记》出版以后;(2)欧洲一些学者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台风”源自希腊语的说法,也没有给出“台风”在阿拉伯语和印度洋周边国家语言中来自希腊语的证据。相反,现有的文献资料表明,虽然飓风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占主导地位,但是台风的早期叫法在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沿海方言中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台风一词在中文里有自身独立的演变过程,从浙江吴语的“风痴”经过口语到福建的“痴风”,由于“痴”和“颱”在闽语中发音相近,在闽语中变成“风颱”和“颱风”。   相似文献   

20.
“气候外交”与达沃斯“六大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事气候变化外交谈判多年,而2005年对气候变化外交谈判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同时,在2005 年1月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选出的六项优先议题(称六大挑战)中,气候变化的议题位居第三。作者以他敏锐的思考,科学的分析,把气候外交与达沃斯六大挑战的深刻内涵作了充分的诠释,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